APP下载

元结祁阳浯溪行迹考

2020-09-10胡娟

今古文创 2020年23期

【摘要】 浯溪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唐代文人元结未到来前为湘水旁一无名小溪。天宝元年或稍后元结父亲元延祖任延唐丞,元结当随其往,后有诗文忆及此事。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二年(767),元结两授道州刺史,在此期间,多次经历浯溪,作下《欸乃曲》等诗赞美浯溪美景。大历二年(767)元结家于浯溪,大历四年(769)其母去世,元结守孝祁阳,先后作下了《浯溪铭》《峿台铭》《    铭》,与此前所作《大唐中兴颂》一起,刻于石壁之上。在元结的影响下,浯溪碑林石刻艺术群开始形成。

【关键词】 元结;行迹;浯溪碑林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48-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元结文集编年校注汇评”(18YBA177)阶段性成果。

浯溪在今湖南永州祁阳县,乃湘水旁一无名小溪流,溪旁山石嶙峋怪异,因唐代文人元结曾家于此而闻名。元结一生中至少十一次过浯溪,在浯溪留下大量诗文和石刻。早在天宝元年(742)稍后,元结之父元延祖任延唐丞,元结随之前往,过浯溪。颜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 ①《新唐书·元结传》:“(延祖)年过四十,亲娅强劝之,再调舂陵丞,辄弃官去……卒年七十六,门人私谥曰太先生。” ②元延祖任魏成主簿在开元十四年或稍前,调延唐丞则在其后。《旧唐书·地理三》:“延唐……属零陵郡,古城在今县东界南四十里……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延唐。”元结《舂陵行并序》:“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③延唐和舂陵是同一地方,称舂陵丞乃称其故地。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则是称当时名。《旧唐书》则曰:“天宝元年,改(舂陵)为延唐。”则元延祖任延唐丞当在天宝元年或稍后。又《新唐书·元结传》:“再调舂陵丞,辄弃官去,曰:‘人生衣食,可适饥饱,不宜复有所须。’每灌畦掇薪,以为‘有生之役,过此吾不思也’。”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闲辄自引去,以鲁县商余山多灵药,遂家焉。”则元延祖归隐山林当在任舂陵丞后,归隐之处为鲁县商余山。元延祖任延唐丞,元结当随从。元结《系乐府十二首序》:“天宝辛未中,元子将前世尝可称叹者为诗十二篇。”其中第一篇为《思太古》:“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踟蹰。”该组作品作于天宝九载前后,是回忆自己年轻时期生活创作的作品。从诗中看,诗人对沅、湘一带的风物描写相当逼真,又说“吾行遍九州”,當经历过这一地区,而最大可能性便是随其父亲到过舂陵。而要从长江以北抵达舂陵,必然要过洞庭湖,然后经湘水、潇水才能到达,而浯溪便在这条交通要道之上,但此次元结过浯溪没有留下任何作品。

第二次在广德二年(764)五月。广德元年(763),元结授道州刺史,当时道州为西原蛮所侵,战乱未平,当年没有成行,直到广德二年(764)才抵达道州。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及家樊上,渔者戏谓之聱叟……岁余,上以君居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元结《谢上表》:“臣某言:去年九月敕授道州刺史,属西戎侵轶,至十二月,臣始于鄂州授敕牒,即日赴任。”又元结《舂陵行》:“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又据《谢上表》:“臣州先被西原贼屠陷,节度使已差官摄刺史,兼又闻奏。臣在道路待恩命者三月。臣以五月二十二日到州上讫。”从鄂州至道州,当沿洞庭而入湘水,然后入潇水,最后到道州。故必然过祁阳。此次过祁阳大约在广德二年(764)五月。

第三次在永泰元年(765)夏。元结罢道州刺史北归,夏在衡阳,与好友刘湾月夜宴会,自道州至衡阳,必然经过浯溪。元结《刘侍御月夜䜩会并序》:“兵兴以来十 一年矣,获与同志欢醉达旦,咏歌取适,无一 二焉。乙巳岁,彭城刘灵源在衡阳,逢故人或有在者,日夕相会,第欢远游。”安史之乱于天宝十四年(755)爆发,至永泰元年正好十一年,又曰“乙巳岁”,当作于永泰元年。又诗中有“愚爱凉风来,明月正满天。河汉望不见,几星犹粲然”之句,当作于本年夏。诗中有“我从苍梧来,将耕旧山田”,则指元结罢道州刺史北归。此次过浯溪,或有铭作。《寒泉铭并序》,其序曰:“湘江西峰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于石穴。峰上有老木寿藤,垂阴泉上。近泉堪戙维大舟,惜其蒙蔽,不可得见。踟蹰行循,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寒泉。”又其铭曰:“于戏寒泉,瀛瀛江渚。堪救渴喝,人不之知。当时大暑,江流若汤。寒泉一掬,能清心肠。谁谓仁惠,不在兹水?舟楫尚存,为利未已。”《序》言及湘江,另有平阳江,平阳江或为祁水,在湘江西侧,与《序》所记颇合。今浯溪公园里刻有《寒泉铭》,但为后人重刻,非元结留下的作品。元结夏经衡州一次在广德二年(764),一次在永泰元年(765),现姑系于永泰元年。

第四次在永泰二年(766)正月或稍后。元结第二次任道州刺史,作谢上表。元结《再谢上表》题下有注:“永泰二年进。”《表》曰:“臣某言:某伏奉某月日敕,再授臣道州刺史,以某月日到州上讫。”不具具体日期。今据元结《奏免科率等状》所作时间及《状》中“今年贼过桂州,又团练六七十日”推断大约在本年正月或稍后,元结已在道州刺史任。又元结任官,多有辞官表,元结《再让容州表》就阐明了不能辞官的原因:“臣正任道州刺史,臣身病母老,不敢辞谢。实为道州地安。”永泰元年元结辞官已至衡州,要再任道州刺史,必然要经过祁阳。

第五、六次,在永泰二年(766)夏秋之际,元结自道州诣都使计兵至衡阳。元结《朝阳岩铭并序》:“永泰丙午中,自舂陵诣都使计兵。”永泰丙午即永泰二年。时湖南观察使治所在衡阳,秋冬之际,元结已在道州,故必在本年夏秋之际往返于祁阳。然在祁阳并无诗文,仅过零陵时留下《朝阳岩铭》《朝阳岩下歌》。

第七、八次在大历二年(767)二月。元结由道州刺史任赴衡州计事,归途中作《欸乃曲》五首。其序言:“大历丁未中,漫叟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欸乃》五曲,舟子唱之,盖欲取适于道路耳。”大历丁未年即大历二年。“逢春水”当在春天,其二有句:“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又曰:“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平阳戍当在浯溪附近。其四曰:“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此次当在浯溪有逗留,并开始注意浯溪之美景,此后不久,元结便安家于浯溪。

第九次在大历二年(767)六月前后。元结至祁阳,见浯溪景美胜异,遂家于此,作《浯溪铭》,又作《峿台铭》,刻此二铭于石上。从《元次山文集》各版本次第看,《浯溪铭》排列于《峿台铭》《        铭》前,由溪、至台、     亦合逻辑,故《浯溪铭》所作时间当与《峿台铭》同时或稍前。《浯溪铭》:“浯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命曰浯溪。”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七:“唐元结《峿台铭》(大历二年)。”《金石录》卷八《唐峿台铭》:“元结撰。篆书,无姓名。大历二年六月。” ④又孙望《元次山集》卷十《峿台铭》后有:“有唐大历二年岁次丁未六月十五日刻。”元结有老母,年迈多病,可能出于这方面原因,故家于此。元结在大历三年作《让容州表》其表曰:“臣欲扶持版舆,南之合浦,则老母气力,艰于远行。臣欲奋不顾家,则母子之情,禽畜犹有。”可见元结当在大历二年左右得知自己将要至更远的容州上任,考虑母亲年迈多病,故提早安家于此。

第十次在大历三年(768)闰六月或稍前。元结于浯溪之口异石上作     ,临湘江、枕浯溪,又作《         铭》,六月九日,林云刻之于石上。元结《        铭》其序曰:“浯溪之口有异石焉,高六十余丈,周回四十余步。西面在江中,东望峿台,北面临大渊,南枕浯溪。       当乎石上,异木夹户,疎竹傍簷。瀛洲言无,由此可信。若在     上,目所厌者远山清川;耳所厌者水声松吹;霜朝厌者寒日;方暑厌者清风。于戏!厌,不厌也,厌犹爱也,命曰        ,旌獨有也。”当元结应景而作,其铭曰:“年将五十,始有         。”本年元结也正好五十。又曰:“有唐大历三年岁次戊申闰六月九日林云刻。”

第十一次在大历四年(769)。该年四月,元结母亲去世,于是他辞去容管经略使兼容州刺史之职,返回祁阳守孝。直至大历七年(772)元结才离开祁阳,前往京师长安。七年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元结《再让容州表》:“今陛下又夺臣情,礼授容州。臣遂行,则亡母旅櫬,归葬无日,几筵漂寄,奠祀无主。捧读诏书,不胜悲惧。臣旧患风疾,近转增剧,荒忽迷忘,不自知觉。余生残喘,朝夕陨灭,岂堪金革,能伏叛人?特乞圣慈,允臣所请,收臣新授官诰,令臣终丧制,免生死羞愧,是臣恳愿。”又曰:“臣闻苟伤礼法,妄蒙寄任,古人所畏,臣敢不惧?国家近年切恶薄俗,文官忧免,许终丧制。臣素非战士,曾忝台省,墨縗戎旅,实伤礼法。”元结《再让容州表》结尾曰:“臣今寄住永州,请刺史王庭璬为臣进表陈乞以闻。”颜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大历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陈乞者再三,优诏裦许。”由此可见,元结这次礼让容州得到了诏许,元结得以守孝祁阳。元结在祁阳替母亲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重返朝廷任职,但到长安后不久,不幸身染重疾而去世。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大历七年)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新唐书·元结传》也载:“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郞。”

元结一生中十一次经过祁阳浯溪,留下了《大唐中兴颂》《      铭》《浯溪铭》《峿台铭》《右堂铭》《中堂铭》等作品。晚年元结家于祁阳时他把这些诗文用篆书、楷书刻于石上。后世文人在经过浯溪时,有感于元结道德人品之高尚,也多于其铭文傍石刻诗文颂赞元结,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浯溪碑林石刻艺术群。

注释:

①(唐)颜真卿:《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清)董诰编: 《全唐文》,第4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94页。

②(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681页。

③(唐)元结著,孙望校:《元次山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4页。

④(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正:《金石录校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作者简介:

胡娟,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地域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