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思维”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0-09-10孙海玲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策略优化语文教学

孙海玲

摘要:运用复合思维,差异化指导不同年级和阶梯性优化不同环节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的思考和理解性的记忆,实现语文学习“得意、得言、得法”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复合思维” 完备体系 语文教学 策略优化

陶行知告诫我们,“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针对学生思维训练相对不足的问题,学校开展了“复合思维”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着眼协同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着力推动学生更好地用“手”实践、用“脑”思考。

一、核心理念的再界定

(1)复合思维,打通整体与部分、精确与模糊、封闭与开放的界限,包含系统性、可能性和选择性三个子项思维。

①系统性思维是指包括整体认知、多维思考、组合优化等过程,统筹若干语言要素和语文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既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掌握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例如,在生活情境的想象和表达、阅读与习作的双向联系等方面,系统性思维的渗透较为突出。

②可能性思维是指运用联想、推断、想象、创新等办法,利用已有知识与资源,求解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未知问题,分门别类地排出所有可能结果的一种思维过程。教师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是促进学生高质量思考,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重要条件。例如,教材故事的补白和改编、议论文论点论据的分析中,可能性思维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③选择性思维是指根据问题相匹配的条件和探究出的结论,总结归纳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比较优选解决问题最佳策略的思维方法,在阅读理解中对信息的提取、辨别、筛选、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执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以下课例均出自统编版教材)时,引导学生认识童话中角色、场景、情节三个要素,自主发现花园的几次变化,再组织学生选择故事、复述故事。

(2)“复合思维”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协同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引领学生步入“得意、得言又得法”的语文境界。

复合思维与学生身心特点相符合。从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分流期和上升期的角度出发,循情导思、以学促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的复合思维。例如,执教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两课时,关注学生面对“花开草长蝴蝶飞”“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两处语句的不同思维方式,把握具象生活场景和抽象理想信念的差别,进而分析农民、李大钊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品质。

复合思维与语文课程功能相契合。语文课程蕴含的主流价值和人文内涵以及语用学、语言美学层面的工具性和方法论,对学生的精神发育、思维品质、认知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同功效。例如,解读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内容时,有的学生认为帮妈妈提水的是好儿子,有的认为表演特长给妈妈看的也是好儿子,有的认为在妈妈心中三个兒子都是好儿子。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和多元化解读时,应综合编者意图、恒定人文、时代精神等因素,差异化地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解读的正确性和精准度。

复合思维与语文研究实践相吻合。针对小学生语文思维过程单一线形多、复合立体少的实际,教师应统整语文课程及语文学习的关联要素,既重视文本内容分析、语言表达训练,也重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思维导航。例如,在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时,师生共同修改、边读边批注、查找资料,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彼此借鉴经验,帮助学生在5~6年级学习习惯的成形期,发展和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措施的再优化

1.分学段推进小学语文“复合思维”教学

(1)一二年级,主要聚焦童话和儿歌教学,侧重训练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凸显其系统性和整体感知的特点。例如,执教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扮演小鸟、蝴蝶、小兔等角色,观察改造前后的两幅插图,比较“为何卖、怎样卖、到不卖”前后的三次变化,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鼓励学生讲清楚、讲完整卖泥塘的故事经过。

(2)三四年级,主要聚焦纪实性和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凸显其系统性和探究可能的特点。例如,执教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把握文字有诗意、阅读有节奏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紧走”“慢过”等动词,以及“踏踏”“绰绰”等叠词,感受文字中的审美和情感取向。

(3)五六年级,主要聚焦记叙文和简单应用文的读写共生,侧重训练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凸显其系统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例如,执教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和“要路还是要树”两个话题进行辩论,通过换位思考和积极沟通,争取达成共识或者求同存异。

2.分环节推进小学语文“复合思维”教学

(1)走向复合的教学设计。复合思维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不是高控预设的、线性演进的、平面推移的,而是重视生成的、板块组合的、螺旋上升的。一切课堂上可能偶发的、生成的情况,不再成为干扰性因素,而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教育契机。这需要教师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种可能,又留心课堂观察,倾听学生意见,发现生成资源,并在教学中及时应变、二度设计,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益。

(2)走向复合的教学实施。从数据处理迁移到语文领域,复合思维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践行陶行知倡导“六大解放”理念,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教师应注重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区分海量信息和资源,向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拓展。应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拒绝满堂灌和群问群答,充分保障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根据不同的年段、文体、课型和课时,设置开放性问题,从课程、教学、教材等整体观上思考“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例如,执教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时,引导学生运用从《忆读书》一课中掌握的学法,完成自学单中的两道填空题,时间推移角度的答案为“从(最早)到(后来),再从(渐渐地)到(后来)”;读书经历角度的答案为“从(津津有味)到(废寝忘食),再从(囫囵吞枣)到(如醉如痴)”。

(3)走向复合的教学评价。复合思维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更加重视诊断、唤醒、激励等多元功能,更加注重问卷调查、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袋等多样手段。教师应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课中的观察比较,评价教学实施质态;通过课后的随机抽查,统计当堂达标率。应处理好精确与模糊的关系。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教育效益的滞后性,差异化开展精确评价、模糊评价。应处理好封闭与开放的关系,把握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勾连阅读、习作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想象世界,推动多维主体的良性互动和多种资源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丁丽真.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天津教育,2020(11):34-35.

[2]李秀宜.拨动思维之弦 奏响语用之声[ J ].小学教学参考,2020(06):17-19.

[3]王宏.阅读指导应贴近学生思维切线[J ].语文天地,2020(05):55-56.

猜你喜欢

策略优化语文教学
基于策略优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研究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优化策略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云环境中数据安全及访问控制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