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唱好”新京剧”

2020-09-10

金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编流派剧目

京剧艺术是大写意,一个好演员的气场就可占满舞台,灯光布景起不了多大作用。演员通过四功五法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把京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传承下去,把京剧固有的艺术表现程式和手段传承下去,才能增强艺术的生命力。

京剧是中国国粹,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自2l世纪初,我开始关注京剧艺术,写了大量的京剧评论,采访了众多的京剧名家,观看了大量的京剧演出,参加了很多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活动。20个春秋看京剧、写京剧的经历,让我对京剧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京剧艺术面临的挑战和京剧人的现状有了深刻的体悟。

当我得知京剧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后,兴奋得彻夜难眠,当夜写下了《京剧申遗成功之后》。京剧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剧艺术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京剧人的骄傲,但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如何走?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京剧艺术的发展前景,对一些京剧艺术节和戏剧艺术节也给予高度的关注。我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在这些大型的艺术节中,不少京剧院团演出了一些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打着创新的旗号进行的,在灯光布景和道具上做足了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场面很华丽,但内容很空泛。往往是活动结束了,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今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艺术门类林林总总,丰富多彩,这使得京剧的生存和发展遭遇瓶颈。特别是一些地方京剧院团生存空间更加狭小,遭受到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关键在于京剧自身。我们喊振兴京剧喊了许多年,京剧艺术振兴了吗?不能说没有变化和进步,但幅度非常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自传统戏恢复之后,京剧界对传统戏的传承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如不断上演一些传统经典剧目,给那些卓有成就的京剧艺术家进行音配像,将一批改造后的传统剧目搬上了舞台,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放眼当今京剧舞台,上演的传统戏有多少?各个派系加起来,还不如梅兰芳先生一个人演的戏多。我们经常在舞台和荧屏看到的也就是各个派系的一些耳熱能详的传统戏,很少发掘出新的传统剧目。发掘传统剧目是传承的一种极好方式,让一些经典老戏长期“沉睡”,对京剧艺术的传承无疑是很不利的。如今京剧艺术传承人大都年过七旬,他们担负传承的任务很艰巨。所以,传承人要抓紧时间多收徒、多传承、多培养新人。

京剧艺术是角儿的艺术,只有培养出一大批角儿,京剧艺术才能迎来春天。所以,培养京剧人才是艺术传承的重要举措。只有京剧艺术到了群星闪耀的那一天,京剧振兴才会成为现实。如今在京剧界有一个“张火丁现象”,十分引人关注。凡是有张火丁的演出,总是一票难求。张火丁演到哪里火到哪里,在国内火,在国外照样火。即使在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照样一票难求。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演出时,观众踊跃,场场爆满,盛况空前。《纽约时报》为此拿出5个版面做了专题报道。后来张火丁移师加拿大多伦多,演出场面更为火爆,以至于幕布“五落五起”,张火丁返场演唱后,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张火丁的艺术魅力,在于她始终秉承传统,所以她的创新能获得成功。她创演的《江姐》《梁祝》等,都体现了她对传统的良好继承。张火丁对待艺术精益求精,从不走捷径,不急功近利,而是扎扎实实地去继承、去探索、去创新。这种倾情付出,提升了她的艺术品位。

京剧是活态艺术,讲究四功五法。但是在浮躁心态的驱使下,一些京剧工作者急功近利,违背艺术规律和京剧艺术固有的程式,去搞所谓的创新。京剧艺术是大写意,一个好演员的气场就可占满舞台,灯光布景起不了多大作用。演员通过四功五法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把京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传承下去,把京剧固有的艺术表现程式和手段传承下去,才能增强艺术的生命力。

流派纷呈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色,正因为有了众多的流派,才使得京剧艺术百花争艳,美不胜收。流派的传承是京剧艺术薪火相传最重要的环节。如今不少流派出现青黃不接、人才断档的情况,有些流派甚至已经销声匿迹了,这无疑是京剧艺术的重大损失,京剧的艺术元素和艺术魅力都会因此而黯然失色。所以,培养各个流派的传人,对于京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已刻不容缓。

京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说起京剧的创新,有一个“移步不换形”的说法,即京剧艺术的创新不能离开京剧本体,离开本体,京剧就不姓“京”了,这样的创新就是失败的。那么,该如何去创新?如何避免走弯路?各地京剧院团都在尝试,都创编和排演过不少新剧目,每届艺术节和京剧节上,都有不少新编历史京剧和新编现代京剧登上舞台,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又有多少剧目令人难以忘怀?又有多少剧目成为精品?

就拿在济南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节来说,新编历史剧和新编现代戏就多达数十出,但现在经常演出的又有多少?可以说少得可怜!只有《成败萧何》《北风紧》等屈指可数的几出。这些年京剧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也不少,如吉林京剧院移植了柳子戏《孙安动本》,陕西京剧团移植话剧《雷雨》,国家京剧院移植了歌剧《江姐》等等,但不少移植剧目好像吃了夹生饭,给人的感觉不和谐、不到位。记得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将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成京剧,结果这出戏一直是长演不衰,成为京剧艺术的经典。在当今菊坛,张火丁移植的歌剧《江姐》是比较成功的,不仅受到观众的热捧,而且产生轰动效应,一些唱段能得以传唱。

京剧成为非遗之后,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去健康地传承和发展。不能不承认,以往的一些创新,并没有觅到创新的真谛,导致一些创新剧目成为明日黄花。要讲艺术传承,根本前提就是要遵循艺术规律,出好戏,出好角,出精品。否则,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就难以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新编流派剧目
新编报到等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优秀剧目进校园
浅析现代动漫艺术及其主要流派
故事新编
《亡羊补牢》新编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与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