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火技术中的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

2020-09-10贾国强

今日消防 2020年8期

贾国强

摘要:火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最多的危害之一,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火灾发生次数和造成的损失正在逐年增加,这就要求人们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加强对防火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防火、灭火能力。本文将探讨研究防火技术中灭火的原理,分析并解释不同的灭火方法,希望能够加强人们对防火技术的了解,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降低火灾的发生率,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防火技术;灭火原理;灭火方法

1 引言

防火技术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而想要提高防火的能力,提升防火技术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防火技术中灭火的原理进行了解和掌握,这需要我们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积极开展防火、灭火工作,降低发生火灾的风险和火灾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2 防火技术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增添了很多技术先进、使用便利的设备,但同时,也增加了很多可能发生火灾的隐患。目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引起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电器短路、煤气泄漏、电子设备自燃等,都会引发火灾,同时因为大部分人防火意识比较薄弱,对防火技术了解和掌握情况较差,导致火灾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制止,进而加大火势,使火灾中的危险情况和复杂程度加深。使人们了解和掌握灭火的原理、方法,首先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火势,使人们能够尽早发现火灾的安全隐患和火情,避免火势扩大和蔓延,降低会在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安全威胁;其次能够有效的防止在火灾情况中出现爆炸等危险的情况,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单位和企业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能够降低经济财产损失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损害社会形象,使企业和单位的防火安全制度和标准达到规定的要求,能够安全的进行生产经营和发展,保障企业和单位的长期利益。

3 防火技术中的灭火原理

火灾的发生主要是由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的,而造成这些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如存储不当、使用不当等,因此防火技术的灭火原理实际上就是对引起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断绝可燃物燃烧和继续进行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效果。

3.1温度原因导致的可燃物燃烧和降温原理

引起火灾的可燃物都具有一定的燃点,在正常的使用和存储情况下一般会将其保持在燃点之下,避免其发生燃烧,而不同的可燃物的燃点是不同的,如白磷在常温下就会发生自燃,植物油等需要温度达到几百摄氏度才能够发生燃烧,因此控制可燃物的燃点是降温灭火的主要原理之一。在通常条件下,发生引起火灾发生新的器材和建筑物燃点都比较高,一般是因为瞬间温度达到燃点引起燃烧,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引燃其他的可燃物,这就需要我们在灭火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不能够达到燃点的温度范围,达到灭火的效果;同时因为使用降温灭火的方式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使用起来也更加简单便捷,所以使用的价值较高,效果也比较好[1]。

3.2可燃物失控和隔離可燃物的原理

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生最多的火灾类型是因为可燃物的失控导致的火灾,如煤气泄漏、汽油燃油泄漏等,这些可燃物在失去控制发生蔓延之后,遭遇明火和静电等就会引发燃烧,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爆炸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进行灭火的过程中,隔离可燃物是一个重要的原理。燃烧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有着可燃物的支持,只有可燃物源源不断的进行供应,才能够使燃烧作用继续进行下去,而阻断可燃物的原理就是将剩余的尚未燃烧的可燃物移走,使燃烧作用得不到可燃物的支持,在仅存的物质燃烧完后,停止了燃烧进程,达到灭火的效果。这种灭火的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将所有可能燃烧的物质清离,避免因为有部分可燃物没有及时移走,使火灾持续下去甚至依靠其他可燃物进行蔓延[2]。

3.3氧化燃烧和控制氧气环境的原理

在研究中发现,可燃物要进行燃烧首先必须处于有氧的环境中,燃烧必须消耗氧气,因此控制燃烧环境中的氧气含量是进行灭火的重要原理之一。在火灾中发生的各种燃烧反应都是需要与氧气发生作用的,而充足的与氧气能够增强物质的燃烧效果,在火灾中产生加大火势、促进燃烧蔓延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灭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氧气含量的原理达到灭火的效果。但是用这种灭火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控制的是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阻断可燃物在燃烧时与氧气的接触量,不能对整个火灾环境进行氧气的隔离,否则就有可能产生因为缺少氧气,空气密度变化引起爆炸事故[3]。

4 可燃物和火灾的类别

在人们的日程生活中接触到的可燃物是多种多样的,从床单被褥到家用电器,从煤气燃气到木地板等,都属于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燃烧作用。我国将不同的可燃物划分为了六种类别,第一类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打火机、点火器以及部分电器等,属于爆炸类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进而引起火灾形成,其中电器类的短路是引起家庭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类是一些能够自燃的物质,如之前所说的白磷等、这些物质在环境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就会自行发生燃烧,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黄磷、三乙基铝、油纸、油布和桐油漆等;第三类是部分遇水能够发生燃烧的物质,如钾、钠、碳酸钙、锌粉和氢化铝等,这些化学物质的活性较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是在从事化学物质生产或者使用化学制品的工厂等处经常出现,如果这些物质遇到水,就会发生剧烈的作用,引起燃烧;第四类是能够燃烧的气体,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一氧化碳煤气,被用来充气球的氢气以及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甲醛等都属于可燃性的气体,这些气体极易发生燃烧,并且在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后还会引起爆炸,造成火灾事故;第五类是能够燃烧的液体,如酒精、汽油、燃油等物质,这些液体有些具有毒性,在燃烧后还会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第六类是一些能够燃烧的固体,如硫磺、卫生球塑料等,这些固体有些易于燃烧,但也有部分难以进行燃烧,但是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也会产生燃烧作用,并且进行灭火的难度较大,造成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

我国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其燃烧时的特性将火灾分为了几种类型,分别为A类火灾: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者燃烧时能够熔化为液体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类物质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金属物质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带电的物体燃烧引起的火灾;F类火灾:烹饪物引起的火灾。根据火灾类型的不同需要采取的灭火方式也不同,火灾造成的危害性和蔓延的也有所差别。

5 防火技术中灭火的方法

5.1降温冷却法

可燃物燃烧必须的条件就是温度达到其燃点的范围及以上,所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人们掌握情况最好的就是降温冷却的灭火方法。一般在可燃物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人们都会使用水来进行降温灭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良好的灭火效果,这主要是水覆盖在可燃物上时由于高温发生了汽化,带走了大部分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循序降低到燃点之下,达到灭火的效果,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对于液体、气体等火灾产生的作用不大,并且要特别注意不能对带电物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和遇水可燃物体引发的火灾使用,因为水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用水进行灭火会使电和火势沿着水进行蔓延,遇水可燃物体再加水后燃烧作用更加明显,不能达到灭火的效果;另外在烹饪的油锅起火后加入植物油也是降温灭火的方法,因为油锅起火后,加入冷油能够降低油锅内可燃物的温度,达到降温灭火的效果[4]。

5.2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目前灭火中应用最多的灭火法方式之一,其通过将可燃物与氧气进行隔离达到抑制燃烧的效果。常用的窒息灭火法采用的是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干粉滅火器,这两种灭火器的都是通过喷洒阻燃的物质将可燃物与氧气进行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一般在企业、单位和工厂的灭火站位置都会配备有灭火器材,其中水基、二氧化碳或者干粉灭火器都是标准的配置,而灭火器在人们家中也应该进行必要的配备,使火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控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沙子、泡沫或者石棉等物质对可燃物进行覆盖达到灭火的效果。在使用窒息法进行灭火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对含有爆炸物的区域使用窒息灭火法,避免其发生爆炸事故,另外在对部分化学物质进行灭火时,要了解化学物的性质,避免在喷洒二氧化碳或者干粉后产生助燃作用,起不到灭火的效果。

5.3隔离灭火的方法

隔离灭火在日常进行灭火中应用的较少,但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灭火方式。隔离灭火法的第一个应用方式就是将燃烧物质周围的可燃物进行移除,防止火势蔓延并对其他物质造成燃烧和损坏;第二个方式是在燃烧的物质和其他可燃物质之间放置难以燃烧的物质,如金属等,组织燃烧向周围蔓延。在使用灭火器的情况下一般通过花洒范围喷洒的方式控制可燃物的燃烧范围,达到灭火的目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要使人们掌握良好的防火技术,就需要使人们了解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防火技术中的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加深对火灾情况的了解和重视,提高防火灭火能力,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闫志军,王大众.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分析[J].消防     界(电子版),2016,7(3):57-58.

[2] 郑刘杰,林慧勇.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的研究[J].山     西建筑,2018,44(13):256-257.

[3] 王峰.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探析[J].化工管理,     2016,406(9):108.

[4] 孙勇.消防技术中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分析[J].消防界(电子     版),2017,0(1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