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干预负担及幸福感的影响

2020-09-10李文婷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总分幸福感家属

李文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卒中又被俗称为中风,是一种发病比较急,致死、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1]。脑卒中是一种脑损伤疾病,常因为血管狭窄导致的出血或堵塞导致,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2]。脑卒中多发予中老年人群,其中男性发病率较高。脑卒中严重危害到患者健康和生活品质,70%~80%的脑卒中存活患者存在运动和语言障碍,使患者及家人经济、精神等压力大幅增加,生活品质大受影响[3]。患者在此过程会形成担心连累他人,成为他人负担的感受,即自我干预负担。同时患者受自身疾病的影响而对生活质量感受较差,出现心理压力增大、厌倦生活、抑郁症等情况,即患者主观幸福感降低。为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开展前瞻性对照实验,调查研究个性化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干预负担和幸福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诊的脑卒中患者患者92例。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CT或MRI确诊;(2)意识清醒;(3)患者知情,同意干预方案;(4)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严重肝肾疾病;(3)严重精神疾病;(4)交流障碍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39±5.89)岁;缺血性脑卒中30例,出血性脑卒中16例;首发病患者35例,复发患者11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42±5.35)岁;缺血性脑卒中31例,出血性脑卒中15例;首发病患者33例,复发患者1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干预,具体为:(1)患者评估:统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临床资料及联系方式、主要照顾对象等,对患者从生活能力、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水平、病情情况多方面评估;(2)制定个性化干预小组,包括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等,由医生制定患者个性化干预方案,护士和家属负责执行及监护,个性化干预小组成员均进行个性化干预知识培训;(3)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根据对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患者及家属专属个性化干预计划,包括个性化干预知识普及、就诊计划、专家诊治会诊等。术后护士根据干预计划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认知、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并给予患者咨询指导、支持和帮助;(4)具体实施:患者住院期间增加患者沟通次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度对患者进行语言、数字等功能训练,加强认知。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解答疾病相关疑惑,告知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每次30~40 min;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可从手指活动开始,逐渐过渡至手臂、四肢,活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出院1 w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持续40~60 min,探寻护理过程中问题及解决,调整个性化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音乐治疗等,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降低患者自我感觉负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语言等,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出院1个月后指导患者复诊,观察患者干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从身体、经济、情感三个方面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自我干预负担评分(SPBS)[5],SPBS主要包括身体、情感、经济因素3个维度,共10个条目其信度为0.931,效度为0.96,具体为:担心被照顾花费过多、担心照顾者过于劳累、担心照顾者做太多事、担心给照顾者添麻烦、担心照顾者身体健康受影响、担心成为照顾者的负担、担心照顾者所提供的照顾超出能力范围、担心把事情变复杂、对照顾者提出感到内疚的要求、对照顾者信任。总分5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大;(2)从健康、精力情况、满足和兴趣、心境、焦虑、控制六个维度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幸福感评分(GWS)[6],GWS可以用来对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估,信度为0.916,效度为0.903,其可分为6个因子,18个条目,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幸福感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SPBS评分

两组干预后身体、经济、情感、SPBS总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GWS评分

干预后两组干预后健康、精力情况、满足和兴趣、心境、焦虑、控制、GWS总分评分均有所上升,观察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SPB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GWS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脑卒中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可由不健康生活习惯(吸烟、过度饮酒、经常熬夜等)、不健康饮食(高脂、高盐等)、长期血压过高等因素引起。脑卒中是中国人群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城市脑卒中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0.52%,在农村则为23.18%[7]。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并且具有地理差异。脑卒中幸存患者中有70%~80%存在运动和语言障碍,严重危害到患者健康和生活品质。

脑卒中患者过度的自我负担感觉不仅对疾病恢复形成阻碍,同时还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由于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认为照顾者对于自身的照顾会给照顾者带来身体、经济、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患者还会对照顾者产生的依赖感感到内疚和挫折感,多方面因素加深了患者的自我干预负担感觉从而影响患者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身体、经济、情感、SPBS总分较干预前均大幅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自我干预负担。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护理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护理方式,以往常规护理患者及家属专业性欠缺,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照顾患者[8]。脑卒中患者因为运动、语言障碍,生活往往无法自理,常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9]。采用个性化干预之后,通过培训练习,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大大提升。通过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在早期开始恢复锻炼,逐渐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本研究发现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健康、精力情况、满足和兴趣、心境、焦虑、控制、GWS总分评分均有所上升,观察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幸福感,与张宗群[10]等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其原因:个性化干预不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专业知识,使患者生活满意度增加,还可以尽可能的使自理度提高,使患者获得感提升。除此之外,家属及医护人员多方位的干预,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其幸福感提升[11]。个性化干预通过心理疏导、音乐治疗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个性化干预康复训练等可使患者运动、语言障碍缓解,有利于帮助患者重拾信心。以上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患者幸福感的提升。

综上所述,个性化干预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自我干预负担,并且提高患者幸福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总分幸福感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