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同一件事,你会比别人难释怀

2020-09-09张德芬

幸福·婚姻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生痛苦习惯

张德芬

最近愈来愈觉得,我们的命运其实就是潜藏在我们的“习惯”里面。是的,就是习惯。各种习惯,包括身体上的、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回应事物的方式,都不断在塑造着我们的命运。

比方说,我天生胃弱,像这样的人,饭前饭后都应该要少喝水和汤,让胃液不被稀释,进而更好地聚集能量去消化食物。

然而,我就是爱喝汤,一餐饭,菜不好吃都没关系,只要有一碗好汤,我就会很满足。要我不喝汤,实在很难,于是,就注定我是一个脾胃弱的人。

还有一些人,天生不喜欢喝水(水喝多了当然也不好),但是这些人可能还偏偏喜欢喝有味道的饮料,甚至喜欢喝茶和咖啡,那么,他的健康状况也会受影响。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糖分对身体不好,有些人(比如我),天生就不喜欢甜食,所以,戒糖对我来说不是难事。

同样的,贝壳类的海鲜、河鲜,我非常爱吃。然而有些人天生就不能、或是不喜欢吃海鲜,吃了就过敏,这些人就比较幸运。

你是你吃的食物(you are what you eat),这是科学都可以验证的道理,当然,有些人吃不良的食物,身体还是很好,因为人家天生就是底子好。

对于有些人来说,注重自己摄取的食物,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甚至寿命。

但是,这个公开的秘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买单?真的不多。

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来吃喝拉撒睡。

你的不愉快,和你的习惯有关

前几天见了一位老前辈,他很自豪地说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不吃早餐,不忌口,久坐不动。我看他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而且全身酸痛(时不时捶捶自己的肩膀和腰),我知道,他的身体正在受苦,但是他的精神力量强大,所以撑得住。

问题是,如果他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养生习惯,他的生活质量会不会更好一些?他的生命是否能延长一些,让他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还有一种不好的习惯是:不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只会甩锅、责怪他人。

这样的人,他的各种关系一定紧张,不顺心之余,他只好更加责怪他人,不会反观自己。

和这类人类似的一种人是:习惯自己挖坑自己跳,跳下去后又责怪别人,觉得都是这个世界的错,让他过得如此不好。

举例来说,你身边可能有一些人,有莫名其妙的强迫症。一早起来脸色不好看,问他怎么了,说是昨天赶报告,全部做完了,一副受害者模样。

但是你知道,他的报告并不着急,可能还有三四天才需要交,他自己的强迫性行为,让他需要熬夜赶报告。早上起来,却是你要看他的脸色,好像是你的错似的。

我要说的重点是,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不愉快,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情绪模式。

除非很极端的例子,否则,发生在你身上、让你痛苦的事,都有人经历过了,而他们可能并不为之所苦,或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件事、走出黑暗、重见光明。而你,为何困在此处?

要我说,这都是一种“习惯”——习惯的行为模式、惯性的思考方式、上瘾的情绪回应模式。要打破这种习惯,需要3个必要条件。

如何打破你的惯性

这个不良习惯让你痛苦并且你觉察到了。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为自己创造出的痛苦而苦。有些人虽然拥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但是这些习惯并没有让他们痛苦,或是说,他没有觉得自己的问题、麻烦、痛苦是“苦”。

就像前面说的那位老前辈,他的生活习惯不好,可是他活得惬意,并不觉得身体的不舒服有什么问题。

他也自豪地说,他从来没有上过医院、吃过药。所以,虽然我们看得出来他身体不好,有病痛,可是他不为所苦。

所以,他永远不会改变他的不良习惯。当然,这一点问题也没有,每个人有权利过他想要的生活。

你觉察到了自己的痛苦,并且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消弭它。

许多人觉得苦,但是他们认为都是别人的错。

比方说,很多人喜欢让自己非常辛苦、忙碌,连坐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他会觉得都是周围的人“逼”他的。

却不愿意去看见,是自己的急性子和责任心,让自己要在最短的速度之内,完成觉得应该做好的事情,旁人其实根本没有人逼迫,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的。

我们也看见,很多人明明日子过得很好,该有的都有了,可是你和他说话,他立刻就满口怨言地责怪这个人、埋怨那件事,好像很痛苦的样子。

他知道自己苦,但是觉得自己的苦都是别人的错,这样的人无法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只能做受害者。

就拿前面那些需要看伴侣脸色的人来说,他睡得不好,早上起来有脸色,不要理他就好。对这样的人,心情好可以安慰两声,心情不好就直接出门办事,做好自己的事情、管好自己的情绪,就是为自己負责的最佳表现。

你觉得自己苦,而且这种痛苦是一再出现的,即使换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还是体会到这种挥之不去的痛,你知道自己必须承担绝大多数的责任,因此,你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知道这是自己的责任,我们也不愿意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跨出自己的安全区、舒适区,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同时,改变意味着“我错了”,这件事情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死亡还可怕(不夸张!)。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果你对自己的重要关系户(父母、爱人、孩子)有很大的怨言,通常都是我们不愿意去承担责任的结果。

比方说,可能我们过度重视父母的意见、太过依赖父母,或是我们经济上还是仰仗父母,所以,不得不听命于他们。自己无法中正,就不能在父母面前直起腰来。

有一个成年人就问我说:我是同性恋,我的父母为此而痛苦,我也很痛苦,怎么办?

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要放下父母对你的认同,尊重父母是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显然不这么尊重你),他们受的苦,是他们自己决定要承受的。

比方说,我看到很多同性恋的父母,都欣然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你的父母不能,并且要因此而迫害你?

比方说,我也看到很多同性恋遭受父母的反对,他们就温柔地坚持做自己,最后,父母也接纳了。

同样的问题,在别人那里不是问题,在你这里就是个大问题,你说,这是谁该负责、谁该努力的呢?

如果我们能在这件事情上面负起责任,并且为之改变(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反应模式),你学会的这种掌握自己人生的技能,就完全可以运用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你的生活就会愈来愈好,格局愈来愈宽广,层次就愈来愈高。

再举例,亲密关系当中,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愈看对方愈不顺眼,或是觉得两个人真的处不下去了。如果你向周遭的亲友们抱怨,得到的答复都是:你早该离开他了。

或许你要勇敢去看看,自己为什么待在这样不滋养的关系中熬着,是留恋什么、还是害怕什么?如果周围人的答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婚姻最终都是这样的,他已经算是不错的男人了。

那么也许你就要看看,是不是你期望过高、不肯放下自己的期待,或是过多地把重心、注意力、存在感刷在对方身上了。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父母关系和亲密关系,都是由于我们太在意造成的,我们为什么会过度在意这些重要关系户?

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没有把自己活得充实、愉悦,所以,总是要透过别人来取悦自己。

明白了这个道理,愿意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的习惯(行为、想法、情绪),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操之在自己手里的了!

摘自《心理与健康》

猜你喜欢

天生痛苦习惯
降低“支付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痛苦力
萌娃天生爱搞怪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天生无畏 试驾奔驰GLA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