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同心县打造旱塬上的生态河、景观河、幸福河

2020-09-09殷志全

中国水利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同心县巡河清水河

豫海秀色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山水林田湖草大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清水河、甜水河等23 条河湖沟道保护和治理成为全县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心县委和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以清水河治理保护为重点,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生态河、景观河、幸福河,探索出了一条旱塬大地落实河湖长制的特色路径。

“三位一体” 水城相融

河湖水域岸线界桩

清水河是黄河在宁夏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流经同心县122km,是同心人民的母亲河。同心县集河道治理、造林绿化、城市建设“三位一体”,全力做好结合文章,将清水河水系景观、生态绿化有机融入城市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2008 年以来,同心县委和县政府以县域区划调整为契机,按照“一河两城、相向发展、功能互补、适度超前”原则,建设新区,改造老城,持续推动清水河治理。先后投入近14 亿元实施疏浚加宽河道、清洪分离、砌护堤岸,新建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清水河(同心段)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清水河县城段已形成5 个人工湖泊,水面达到200hm2;建成10km 滨河大道、占地100hm2的城市森林公园、人民公园、长征公园、湿地公园;配套建成的哈哈乐园、豫海湖垂钓场、休闲山庄等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县委书记、县级总河长马洪海巡河

“三项机制” 管好河湖

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现场

同心县在健全完善河湖长制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出三项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河长亮相承诺机制。在县电视台开设“河长之窗”栏目,县、乡(镇)两级河长、各责任单位负责人每年在电视上公开亮相,承诺办理事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县电视台跟踪报道督办情况。二是河长全程巡河机制。各级河长认真落实全程巡河责任,县级河长每年至少全程巡河一次,乡镇级河长每季度至少全程巡河一次,村级河长每月至少全程巡河一次,河道保洁员(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每日全程巡河一次。近年来各级河长及河道管护人员累计巡河达5.6 万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三是“三长”联动办公机制。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模式。河道保洁员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无力解决的立即上报,由河长办协调相关乡村和部门,简单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复杂问题交由“三长”会商解决。2019 年,县检察院收到河道治理公益诉讼线索35 件,立案31 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1 份,全部整改落实。

“三项行动” 碧波重现

坚持清淤、控污、增湿、绿岸、调水“五策并举”,扎实开展“飓风行动”、“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等三项行动。2019 年以来,梳理并销号“清四乱”问题159 个,整改销号难点问题4处,落实上级转办案件21 件,行业治乱案件94 件,清理垃圾100 余t,清水河(同心段)、甜水河、豫海湖、洪泉沟、北沟等河湖沟道中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特别是对清水河(同心段)4 处养殖场、1 处砖厂、1 处玉米加工厂进行拆除,对河湖沟道16 处排污口进行了封堵查处。2020 年将再投资1 亿余元对豫海湖周边等地进行绿化治理。目前同心县污水排放、入黄水质、人饮水质稳定达标,“褪色”多年的清水河重现碧波荡漾的景象,以清水河为中心的生态圈、经济圈、旅游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示范河湖已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共治的绿色空间。

集中发放河道保洁车辆

夜幕下的豫海湖

猜你喜欢

同心县巡河清水河
水消失的地方
清水河边
巡河记
河长智能巡河APP 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走进宁夏同心县
走不出清水河
浅析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
1955—2015年同心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黄金口岸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