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9—2018年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

2020-09-09王冬梅于经川冯烨宏殷岩李林志严美玲赵倩辛庆国丁晓义姜鸿明孙晓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强筋面筋种业

王冬梅,于经川,冯烨宏,殷岩,李林志,严美玲,赵倩,辛庆国,丁晓义,姜鸿明,孙晓辉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烟台 265500)

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们提供约21%的食物热量和20%的蛋白质[1]。小麦是唯一含有面筋的作物,其品质优劣不但影响其商业价值,而且是优质食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基础,决定着加工食品的质量[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食品的种类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居民饮食由家庭自制向着购买半成品、成品方向过渡,因而对优质小麦的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的小麦品质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品质研究逐步得到重视,筹建相对完善的品质分析实验室,大体摸清了中国小麦的品质状况,建起品质评价体系,也提出全国品质区划方案[3]。1999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试开始进行品质分析,主要包括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吸水量和稳定时间,2002年增加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2008年又增加籽粒硬度指数[4]。与此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品质改良成为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5,6],经过小麦育种者的辛勤努力,先后育成豫麦34[7]、郑麦 9023[8]、郑麦 366[9]、西农 979[10]和皖麦38[11]等一批高产优质兼顾的强筋主推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中国小麦的整体加工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蒲艳艳等[12]在分析中国小麦蛋白质品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优质小麦选育的方法和建议。郭世华等[13]认为,小麦品质性状为数量性状且比较复杂,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山东是中国小麦的主产省,其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饮食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1999—2018年山东省审定的125个品种为材料,对其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量和稳定时间5项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选用推广和品质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1 125个审定小麦品种基本情况

以1999—2018年山东省审定的12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其品质性状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小麦品种审定公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应用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第一种业网,具体见表1。组别类型有水地品种90个,旱地品种24个,晚播早熟品种8个,紫小麦1个,糯小麦1个,紫糯小麦1个。其中山东农业大学育成25个,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2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11个,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9个,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均为4个,临沂市农业科学院、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菏泽市科源种业有限公司、淄博禾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郯城县种子公司均为3个,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泰安市泰山区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济宁红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滨州黑马种业有限公司、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济南鑫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均为2个,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菏泽市丰川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菏泽市菏丰种业有限公司、菏泽市牡丹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鄄城县种子公司、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泰安市泰山区久和作物研究所、肥城市良种示范繁育农场、滨州泰裕麦业有限公司、阳信县种子公司、山东鑫星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爱农种业有限公司、苍山农垦实业总公司、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均为1个。

表1 小麦审定品种基本情况

2 品质性状指标分析

125 个小麦品种间的品质性状类型丰富,差异很大(表2)。其中,籽粒粗蛋白含量变幅为10.70% ~17.84%,平均值为 13.67%,变异系数8.59%;湿面筋含量变幅为 27.30% ~45.70%,平均值为33.68%,变异系数8.87%;沉降值变幅为12.70~54.80 mL,平均值为32.16 mL,变异系数 22.66%;吸水量变幅为 52.40% ~74.30%,平均值为61.10%,变异系数5.98%;稳定时间变幅为 0.80~31.00 min,平均值为 5.40 min,变异系数 90.02%。

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的平均值较高,达到强筋标准;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居中,达到中强筋标准;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的平均值较低,仅达到中筋标准。吸水量的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品种间吸水量的差异较小;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居中,表明品种间该指标差异中等;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大,两指标品种间差异较大,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类型,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宽。

表2 品质性状指标表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发布并实施的小麦品种品质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320—2013),籽粒粗蛋白含量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标准的品种分别为49、42、19、15个,分别占品种总数的 39.2%、33.6%、15.2%、12.0%(表3);湿面筋含量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标准的品种分别为114、9、2、0个,占品种总数的 91.2%、7.2%、1.6%、0;沉降值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标准的品种分别为 14、20、45、46个,占品种总数的 11.2%、16.0%、36.0%、36.8%;吸水量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标准的品种分别为80、20、12、13个,占品种总数的 64.0%、16.0%、9.6%、10.4%;稳定时间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标准的品种分别为23、9、57、36个,占品种总数的18.4%、7.2%、45.6%、28.8%。

表3 125个品种的国家小麦品质达标情况

将22个强筋和中强筋品种的品质指标列于表4。可以看出,5项指标全部达到强筋标准的有济南17、济麦44、藁优9415、淄麦12、泰山27共5个品种,占比4.0%。藁优5766和洲元9369除了沉降值,济麦229和烟农19除了吸水量,其余4项指标均达到强筋标准;济麦20的4项指标均达到中强筋标准,稳定时间达到强筋标准(14.9 min),以上5个品种的品质接近强筋标准,占所有品种的4.0%。5项指标全部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有泰麦一号、泰科麦33、山农25、山农111、齐民6号、齐民8号、科信9号、阳光10、红地166、潍麦7号、淄麦28、爱麦1号共12个品种,占比9.6%。

5项指标全部达到中筋标准的品种有济麦19、济麦21、济麦22、济麦60、济宁12、济宁16、济宁 17、良星 66、良星 77、山农 15、山农 18、山农21、山农22、山农24、山农28、山农31、山农32、山农36、优麦2号、烟农21、烟农5286、烟农0428、烟农999、齐麦2号、齐民9号、鑫麦296、鑫瑞麦38、鑫星169、莱州 95021、菏麦 20、裕田麦 119、汶农5号、潍麦8号、太麦198、圣麦102、临麦9号、聊麦16、红地176、徐麦36、黑马1号共40个品种,占比32.0%。由于所有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均超过26%,所以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弱筋品种;有63个品种的品质介于中筋和弱筋之间,占所有品种的50.4%。

表4 强筋和中强筋品种的品质性状指标表现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表明,山东省1999—2018年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总体水平为中等偏弱,其中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中等,沉降值和稳定时间较低;没有达到标准的弱筋品种,强筋和中强筋品种比例较低。这与胡卫国[14]、张东旭[15]等对黄淮麦区和北部冬麦区以及李硕碧等[16]对陕西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的结果相一致。赵双锁等[17]研究了2007年河南省小麦水地区试品种(系)的品质,结果为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半数以上达到强筋标准,但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偏低,导致小麦综合品质较差。赵莉等[18]研究发现,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但品质性状不够协调,中筋或中弱筋类型偏多。王辉等[19]对全国冬小麦7区79个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表明,面筋蛋白质质量差是冬小麦品质改良的关键所在。造成中国小麦品质中筋偏弱的原因除了优质种质资源较少[20,21]、各主要产麦区所用亲本单一[22-25]、14+15、5+10等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较低外[26-28],还与 1BL/1RS易位系[29]的广泛应用有关。1BL/1RS易位致使 1RS的编码谷蛋白基因丢失而携带1RS的编码黑麦碱基因,引起面筋蛋白组分发生数量和质量变化,使得面团耐揉性减弱、面团发黏,加工品质变差,面包体积变小[30];1BL/1RS易位也引起小麦面条品质变劣[31]。提高小麦品质应尽量避免使用1BL/1RS易位系作为杂交亲本。

总之,山东省1999—2018年审定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较高,籽粒粗蛋白含量中等,沉降值和稳定时间较短。由此认为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不再是制约山东强筋和中强筋品质提升的主要因素,品质性状间不够协调是导致山东审定小麦品种中筋偏弱、强筋和中强筋品种不足的重要原因。山东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是提高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加强优质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有效利用,提高优质亚基比例,促进各品质性状的平衡发展;在综合考虑杂交亲本遗传背景的基础上,应结合优质HMW-GS定向选择和品质筛选,提高育种成效。

猜你喜欢

强筋面筋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偏偏是它
面筋包揣肉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