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巷子里 城市微光照亮生活

2020-09-08钱雪娇

优雅 2020年9期
关键词:一介巷子社区

钱雪娇

摄影:ICY?ICYWORKS

在玉林纵横交错的街巷里除却美食,艺术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连同冒泡的啤酒、清淡的茶香和醇厚的咖啡味一起给玉林的生活带来诗意,成为了城市中最具有生活气息的社区之一。在人们与玉林辗转错肩的瞬间里,在一条树木葱郁悠然的街巷拐角处,生长出了一个散发着微光的社区文艺空间,它正演化成这个社区中的熹微星云。

这个名为“巷子里”的社区文艺空间,由一介建筑工作室设计。它不仅是社区居民的休闲新去处,同时也接纳着生活较为边缘化的残障人群。在我们生活着的城市空间里,存在太多不完善的生活公共空间,成为了残障人群的出行阻力,导致他们与周围人的生活圈隔离。但他们却理应有着同等的权利去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便是“巷子里”诞生之初心。

在巷子里,人人都可以拥抱片刻的余裕光阴。

摄影:ICY?ICYWORKS

温暖之光的容器

“巷子里”的名字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没有壁垒,为了一切公众。一介团队希望创造一个场所,邀请有着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进行探索和交流,而非仅仅是创造设计。这个150平方米的半开放式空间,整体以白色和原木色为主色调,力求探讨新场所在老社区里的融合与协调。其建筑形态的灵感来自于“微光”这个看似微小却极具感染力的意念。

顶部的膜结构则是整个空间的点睛之笔。而材料本身的透光性可以在白天柔和地引入自然光线,在午后微风拂过树梢时投下斑驳的影子,也能在夜晚降临后透出朦胧的灯影。整个空间仿若正散发着光的萤火虫,即使微弱但仍然传递着温暖与希望。此外,空间还运用了原木色结构和地板来增添空间温柔的触感,并且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门窗,让空间更好地表达出开放与交流的氛围……这一切平凡的建构,让“巷子里”像一个悄然出现的礼物,浪漫、柔软且温暖。这个包裹着希望之光的微小气泡,彷佛正要从大地中剥离开来,彷佛印证着“世界要有光”。

空间因人而延展

或许巷子里看起来与我们日常所处的地方别无二致,但正因这种同化与平凡,打破了人群之间的隔膜。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达到真正的“开放性、自由性”,“巷子里”包括室外活动空间、灰空间和室内活动空间等多样空间,打破内与外的空间边界。同时,通过对空间功能性、互动性、私密性的调整,将其划分为吧台、信息墙、展厅、长桌区、户外花园、户外长椅平台等区域。在“巷子里”的空间内部,也体现出对残障友好的设计考量。比如入口处便于轮椅进入的适当坡度,采用平行滑动开关模式的玻璃门,可供轮椅通过的1.2米宽过道,更具安全性的软木板材质信息墙,可调节高度的吧台,可承受轮椅摩擦的耐磨木地板,贯穿整个空间的扶手……在未来,空间内还将增加盲文点字,和具有方向性和易读性的标识设计,以便残障人士进行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融入到场所中的细节设计,是团队经由大量的文献查询、社区实地调研和家庭访问工作所作出的空间表达。作為一个长期关注与探寻老社区与新空间关系的团队,一介一直尝试去到不同的语境里探讨设计的意义。本次项目中,一介团队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了历时五个月的走访,深入了解社区里残障人士的基本情况、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

因为感情而共情

如果说公共空间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强烈的社区感,比如营造一个美好舒适的画面环境、打造一个开展活动的功能场所,那么抛开这些对于一个预设残障友好空间来说,空间氛围应该如何去定位呢?一介团队给出的答案是残障人士所谓的缺陷不如说是一种“超能力”,而空间不需要做一些符号化的特殊处理,因为“超能力”只是放大了使用者在空间里的体验感知度。具体来说,整个空间尤其需要注重调动人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比如在巷子里的空间内部,使用了具有凹凸触感木材作为整体材料,让视障人群可以更好地在空间行动;打造开放式的厨房,用气味来唤醒人的嗅觉器官;大面积的开口与门窗设计,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的声音,也能让视野更加开阔的同时引入大量的自然光线,从而缓解敏感与紧张感。外部的座位设计与保留的树木产生了别样的趣味,使得陌生人之间也能够轻松地交流起来。当你身处空间内部,即使感官不完整,也能触及到树木繁茂生长、灯火缠绕相接,似乎在预示着这里就是街巷连接社区的本真之处,建筑与人在这里共情共生。

出入相友,亦能邻里相亲

在未来,巷子里希望可以让残障人士更多地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扩大生活圈。同时也希望成为一个串联各类文艺信息的平台,供大家交流、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交际圈。除此之外,吸引更多人参加和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人们在这里可以抛开严肃的社会问题,去拥有片刻余裕的光阴。像诗中所写的那样,你可以在这里数几片落叶,发一会儿呆,也可以和落日一起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这个自然的、干净的、自由的、敏感且广阔的空间,不是对社区文艺生活短时效的关注,它將呈现一份预留给所有人的陪伴,也希望通过空间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或许有一天,在成都市中心南部最热闹的区域,在玉林这个有着含混的谱系、迷人的诗意与氤氲的烟火气的地方,巷子里的这片熹微星云会形成另一个璀璨的星系。在这里,希望之光熠熠闪亮永不熄灭,人们一起消磨着这片精致而苍老的宇宙,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生活。

一介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张唐

GRACE对话张唐

GRACE:巷子里的整个基调就是以“温暖”为主吗?

“温暖和真诚吧。我们挺贪心的,关于巷子里,希望达到几个目的:1.对社会性议题讨论的一点点激发。 2.城市中更多好设计、好体验 。3.政府项目和商业项目之间的关系和平衡。”

GRACE:为什么会在这个空间上设计三个出入口?

“实际上想设置的是没有特定的出入口,就是一个内外模糊,自由的空间。”

GRACE:顶棚采用白色是为了与古朴的巷子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吗?

“不是。仅仅是膜结构材料正好是白色,包括其他地方在颜色的选择上,都是希望使用材料自己本身的颜色,不想要在上面做过多的处理,喜欢东西最原始、自然的状态。”

GRACE: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定位吧。这里的定位指‘到底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因为巷子里特别的一点在于它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任务书,也没有明确的所谓甲方。所以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想清楚到底要做什么。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如何去平衡各种角色,去平衡各种现实的条件,去找到那个自己想要主张的事情,并坚定坚持。”

GRACE:在你看来,巷子里还有没有不足之处是在设计之处没有考虑到,在今后需要完善的呢?

“一些细节的处理,还有玻璃的使用,比如如何通过设计去达到开放性的同时也能让人不撞上玻璃,哈哈。还有建筑物的自洁性、耐久性等。每一次设计的呈现都是一次反馈,每一个下一次都是一个更全面的提升。”

GRACE:当初接下这个空间的改造,压力大吗?

“压力大呀。一开始什么都不清不楚,也没有任务书。还有就是建筑学科的一些基本压力,一个建筑建造出来,感觉就是把自己的思维想法,放到了大家面前,这还是会让人害羞和不安。确实从项目打围开始到刚开业的1个月,经常睡到一半又惊醒。”

GRACE:在长达五个月的走访中,给你带来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大家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外面还有好多小小大大的世界。”

GRACE:以后还会不会考虑做类似这样的设计呢?

“会,并且正在做。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这样微更新范畴的城市更新项目,有更多的可能性。其实我目前的目标很简单,让甲方更愿意相信设计师并且为优秀的设计师花设计费,让乙方知道甲方不是喜欢丑东西,而是我们没有去跟他们更多的交流,让城市不一定都是大尺度的更新打造,而是通过这一个个小场景,让生活添加一点感叹号。”

GRACE:如今的巷子里,已经完全融入到社区生活中了吗?

“我也想问一下周围的人。”

GRACE:到目前为止,在你得到的收集反馈中,大家都是如何评价巷子里的呢?

“太多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色都不一样,不同软件上的留言也会不一样。我记得的肯定是夸我们的啊,哈哈哈。”

猜你喜欢

一介巷子社区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社区大作战
汤一介:自由的思想最重要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作品五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
先生之风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