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敖晓艺:戏剧导演的AB面

2020-09-08刘文

优雅 2020年9期
关键词:剧场戏剧艺术

刘文

敖晓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近十年导演作品:话剧作品:《爱服了.YOU》《寻找菊美多吉》《光华》《雪域忠魂》《巴交龙布》《又见青春》《大宋御史赵抃》;曲艺剧作品:《车耀先》《锦娘》《笑娃娃的抗战》《巴蜀绣娘》;音乐剧作品:《麦琪的礼物》《双枪》;歌舞剧作品:《大美雅安》《蜀歌蜀夹》;儿童剧作品:《毛绒绒变变变》 《bulinhbuling和piupiupiu》。導演作品获得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评委会大奖,中国文化旅游部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活动优秀剧目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第三届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和导演奖,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和导演奖等等。

是敖彪,也是晓艺姐

“保护好每一位演员,不‘卖掉演员,这就是导演的第一要务。”

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演员,和敖晓艺合作的戏剧演员,你可能时常会抓狂。

导演有很多类型,但如今大多数导演都是直接告诉演员要什么,然后让演员回去自己做功课,不到关键时刻不会自己亲自上手,师傅领进门也就只是领进门了。但敖晓艺不是这种类型,她会陪着你,她是教师型导演,循循善诱,排戏时会以解释人物为主,跟上表演课一样,有时比表演老师还“戏多”,特别爱演,随时随地起范儿,手把手地抠细节。“每个点都得抠,而且看到了就说。”演员用“敖彪”来形容在片场工作的敖晓艺:“看看,敖彪又发作了。”不仅剽悍,还有国骂。一个导演,也许可以有一百种方法镇住大场面,这是最直接的一种。

其实并不是为了威慑众人。导演和演员不同,演员在台前,置身于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要接受观众的注视和审视,而导演在幕后,“观众一般不会挑导演的不是,反而会说演员的不足。”敖晓艺认为,演员是内心非常敏感脆弱的人群,所以要给予足够的保护。“今天我不骂你,未来就是观众来骂你。今天我抠得越多,未来你在台上就会多一分保险。”

敖晓艺尤其注重调教新演员。“一个队伍出去应该是齐刷刷的,有一两个拔尖儿,不行,全不好,也不行。”所以,就算只有一个问题,她和演员能说半天。旁边被“冷落”的老演员不禁对敖彪漫无止境的学术执着恼火:“导演,我的问题你也和我说说!”“你有什么问题?你没有问题,你很好!”“假的!你一会也和我聊聊。”“好好好。”敖彪忙不迭地应承。

“就是吃醋了。”敖晓艺哈哈大笑,笑声像机关枪,都踩在节奏上,带得我也欢快起来。很难想象敖晓艺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聊天时,她擅长调动气氛,极少迟滞停顿,感觉随时都在声情并茂地上演戏剧舞台上的一幕。她的眼睛依旧少女,依旧有神,凑近了看,巩膜瓷白,瞳仁又黑又大,中间一抹亮,随着她讲话的内容闪烁。但让人出戏的是,她又有一副烟嗓,沙哑而沧桑。“这就是报应。”虽然烟不离手,这里她指的是自己经常对演员又吼又吵。“但是着急呀,演员太稚嫩,达不到要求。”她又解释。

遇到看不惯的事总是嘴快过脑袋,这是典型的四川妹子,明快、张扬、直率。旁人看来,导演风光无限,呼风唤雨,敖晓艺一脸认真地修正:“导演是为大家服务的。”她打趣道,自己其实就是个调度员的工作,在舞台上,演员、舞美、灯光、音效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到位,又不能任其自由发挥,否则很容易变成“大杂烩”。再加上这一切都是有制约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有妥协的地方,这是身为导演也没有办法的;但是尽力完成一部作品是可能的,这个过程能激发想象和能量。这个过程并不都是美妙的,敖晓艺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奇特的旅程:“戏剧和人生一样,总不能做到百分百完美,但我们始终却还在追求完美。”在有限里面,敖晓艺守着做导演的本分——为戏服务,为演员服务。空间大就多发挥,空间小就戴着镣铐把舞跳好。这种本分源于她对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敬畏。如此来看,敖彪看似一副风风火火的做派,实则内心笃定得很;笃定的人才能耐得住性子,不轻易放弃,笃定的人在自己认可的事情上,才会全力以赴。

是敖导,也是敖老师

“戏剧不是独霸的,做戏剧不能孤独。”

戏剧是什么?西方戏剧形式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话剧,这种舞台艺术如今在中国也有了姿态万千的发展,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即使在戏剧艺术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戏剧依然是生活里可有可无、甚至不太需要的一种艺术产品。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为什么要做戏、演戏、看戏呢?

敖晓艺的答案是:“戏剧是探讨人性,直指内心的。”不管是通过悲剧也好,喜剧也好,戏剧能让你思索人生;它虽然不能改变你的生活,但是可以改变你的看法。

但这些意义都建立在“好看”的基础之上。在敖晓艺看来,戏,首先要好看。当然,这个“好看”并不是说要刻意迎合观众。这就需要敖晓艺对剧本本身有着极其深入的理解,从中挖掘出讲故事的各种可能性,要知道,一个戏仅仅顺顺当当讲一个故事,不是很好的作品,故事讲得好,才能为剧本所要表达的东西服务。剧本本身就有的东西敖晓艺是尊重的,让剧本最本质的东西赤裸裸地展现在舞台上,这也是她的戏的风格那么顺其自然的原因,不刻意包装,最本质的就是最真实的。而真不真实直接关系到观众的反应,没有共鸣的戏是不会有观众的,这是一个做艺术的人对戏剧的热爱和尊重。

“观众看了之后有追问是最好的。”只有演、没有观,构不成戏剧,戏剧是“要靠观众抬举的”,因此一定要有观众的参与。相反,“最怕的就是没人给反馈,没人说真话。”敖晓艺更看重成事,“要做好看的戏剧给观众”就是她不容置疑的责任和最朴素的出发点。而她把这条线设得很高,因而觉得自己还离得很远:她内心有荣辱,还会因表扬而高兴,为批评找不足。

观众在敖晓艺心中如此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新导演怎么成长?是要给他们平台的,是要扎扎实实一部戏接一部戏地排出来的。”一年又一年,导演系的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而敖晓艺作为他们的带路老师,尤其鼓励他们锤炼导演技能,多多接触观众,尤其是他们初出茅庐,还不为人所知,更不要说票房号召力,这时候更需要有舞台去展现和提高自己。敖晓艺认为,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接受知识的途径比以前不知道方便了多少,但是这种便捷性“其实让人更孤独了”。而剧场能让人与人连结在一起,让戏剧走近观众,也让有才华的人被观众看到。

2016年7月13日,在四川人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华润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华润万象城正式签约,共同打造黑螺艺术空间,并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专门成立的黑螺戏剧工作室全力运营。黑螺艺术空间位于万象城第六层,是成都继“红旗戏剧工室”、“梦想剧场”、“八点空间”后又一集戏剧推广、小剧场演出等各类文化时尚为一体的全方位剧场,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专业设备和团队,不仅是开放、自由、无边界的戏剧艺术空间,更是富有想象力、诗意和文化渗透力的孵化器。

敖晓艺从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剧场的建设完善,甚至于戏剧推广、小剧场演出、艺术展览、新闻发布、艺术培训、艺术研讨会、艺术沙龙等,不一而足。她认为,过去的剧场都是像艺术殿堂,但21世纪的剧场不应该走19世纪的模式,应该有一个新的模式,就是在商场,也就是在人们生活最密切的一个地方,我们有一个剧场,那戏剧艺术可能会参与你的生活,就能像看电影、吃饭一样,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从初出茅庐到如今省人艺年龄最长的导演,敖晓艺带着自有的灵气、对戏剧的敏锐洞察力,在“导演”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中,往心目中更高的智慧前行着。变化也是有的,最初开始做戏时,对于匪夷所思的社会现象,敖晓艺是比较有情绪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开始融入这个社会,并开始喜欢这个时代的特点。无论哪种心境,她对戏剧的迷恋都不减半分。灯光亮起,遠处一个舞台,上面有思想、有道德、有假象、有真情,有人际关系和整个社会。

认真工作,潇洒生活

“我就是一个吃饭喝酒平庸平凡的人。”

采访之前,我上网查找资料时看到敖晓艺的宣传照,黑色上衣衬得她沉静、充满力量。到了我们约定的时间,敖晓艺大摇大摆笃笃定定向我走来,用一笑做自我介绍,因为眼神依旧特别有神,又有份自信在,整个人看起来和早年间的照片毫无差别,甚至比之前还要精力蓬勃。等到坐下聊天,更是全然颠覆我之前对她的想象,整个人随意自在,活色生香。

她说自己散漫、不端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骨子里有一种流浪者的漂泊气质,到哪儿都能随遇而安。

这种性格可能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父母每天早出晚归,敖晓艺就在脖子上挂个钥匙,自己管自己。高中也是一个人在美国读的,当时身边的中国人屈指可数,敖晓艺不仅很快习惯了异国生活,还学会了一口正宗的美式英语,如今说话还会时不时蹦出来几句英语,洋气又明媚。回国后的敖晓艺就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考试通过后进入编导班学习。说起报考中戏,敖晓艺坦承:“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当作家、文学家,甚至是记者,没想过要去当导演。”后来是一位毕业于中戏的姐姐和敖晓艺闲聊时说,戏剧文学系和编剧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作家的一部分,她才决定去试试。北京时光对敖晓艺也有影响,体现之一就是多多少少沾染了些北京大妞飒爽的性格,浑身散发着一种“不吝”的感觉,凡事开心就好,比如学习期间,她也时不时给杂志写写文章发发稿,既补贴了生活,也是因为自己喜欢。199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导专业毕业后,敖晓艺便在四川省人民剧院工作,专业创作戏剧,先是做场记,后来做副导演、执行导演。这期间,敖晓艺会“偷师”,观察老导演的排戏状态和节奏,也正是诸如查丽芳等前辈的点拨和指导,给了她很多帮助,她也感念在心。有一次,查导的一部戏临时需要一位演员,就让敖晓艺上场。“我和查导说,你不能说我演技好,你要说我长得好看我才去。查导就说,你美,你长得比演员美!”师徒间从来都是情谊满满、相处甚欢。

虽然已过不惑之年,大大方方,潇潇洒洒,依然可以动人。自由人敖晓艺常常羡慕丈夫过着一种相当自律、勤奋的生活,每天铁板钉钉两点一线,她就做不到,不过她也不会强求自己,每天如果有空就读读书,或者看看电影,也会为未完成的健身计划深深自责,但过了就过了,抽时间再补上。她在自己的态度立场和认知坐标里,按照自己的节奏积聚能量;她让我看到了,时间的荒野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那么一种“时尚”,它会陪你潇洒地面对时间的颠簸,它会陪你有趣地经历平凡的世界,它会陪你确信地感知生生不息的力量。

猜你喜欢

剧场戏剧艺术
有趣的戏剧课
欢乐剧场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纸的艺术
戏剧类
论《日出》的剧场性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