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0-09-08张志红

医药前沿 2020年16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张志红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 广东 英德 513000)

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主要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引起,大多数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语言、肢体功能的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该病的治疗除超早期溶栓等治疗外,在发病急性期还可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尽快恢复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其康复后的生活质量[2]。本文通过观察100 例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针对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叙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研究对象收集时间段为2017 年8 月—2019 年10 月,研究对象收集例数为100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具体情况如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龄最小54 岁,最大76 岁,平均年龄(66.4±3.5)岁;病程3-10 日,平均病程(5.9±0.7)日;左脑病变24 例,右脑病变21 例,脑干病变5 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最小53 岁,最大77 岁,平均年龄(66.3±3.6)岁;病程2 ~9 日,平均病程(5.8±0.6)日;左脑病变23 例,右脑病变20 例,脑干病变7 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等基线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 >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我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目前处于脑梗死偏瘫恢复期,但病情未继续进展;②年龄≥50 周岁;③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脑出血、颅内静脉血栓;②双侧肢体瘫痪;③心脏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肺部感染;④既往有语言、认知等障碍,无法配合研究。

1.3 方法

两组都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在恢复期治疗期间,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肢体被动训练、卧位平衡训练、坐姿训练、腰腹肌主动训练、健侧肢体主动训练、站位平衡训练、走路训练、单腿站立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3],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方式由被动到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为度。除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外,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吃饭、穿衣及个人卫生训练等[4]。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推拿,主要内容有:①针灸。针灸主穴为血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太冲穴、风市穴、臂儒穴、三阴交穴、肩鶻穴等,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辨证选择,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加用通里穴、哑门穴,失语、口眼歪斜患者增加内关穴、廉泉穴[5]。选择合适针灸用针刺入患者穴位内,得气后行转捻补泻法,每隔10min 捻1 次,留针30min,1 日1次。②推拿。推拿主穴为肩鶻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臂膈穴等,实施推拿的方向以逆向经络方向为主,推拿方式为搓、揉、抖、按等[6]。对梁丘穴足与三里穴、血海穴与膝眼穴等进行对称按摩;推拿后,使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15min,1 日1 次。两组均持续干预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制的《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采取《简化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得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好。

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全卷评分表》(GQOLI74 评分)分别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等四方面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每一项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此项功能越好。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干预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评为显效;干预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肢体功能有一定提高,评为有效;干预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肢体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所加重,则评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 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 标准差” 表达,运用t 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 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 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NIHSS 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干预前后NIHSS 评分(±s,分)

表1 对比干预前后NIHSS 评分(±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0 11.45±1.31 5.76±0.59对照组 50 11.46±1.32 7.63±0.72 t-0.038 11.003 P-0.970 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Fugl-Meyer 评分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干预前后Fugl-Meyer 评分(±s,分)

表2 对比干预前后Fugl-Meyer 评分(±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0 47.52±4.18 63.28±6.07对照组 50 47.51±4.16 56.91±5.35 t-0.012 5.567 P-0.990 0.000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I74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s,分)

表3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0 41.38±4.06 58.42±5.26 42.26±4.23 60.35±5.92 41.34±4.05 63.24±6.28 40.95±3.81 55.62±5.64对照组 50 41.36±4.05 49.76±4.31 42.27±4.25 51.27±4.99 41.33±4.04 52.63±5.01 40.96±3.83 47.37±4.51 t-0.025 9.005 0.012 8.293 0.012 9.339 0.013 8.078 P-0.980 0.000 0.991 0.000 0.990 0.000 0.990 0.000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情况[n(%)]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较急,疾病进展比较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容易引起偏瘫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如果治疗后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预后效果将大打折扣,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低,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7]。

西医认为,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主要由于脑部神经损伤,无法正常传递生理信息引起,而患者的四肢则无任何损伤。康复训练通过对肢体进行被动、主动的活动,使肌肉保持正常的活力,维持正常的肌张力,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导致废用综合征[8]。中医将脑梗死纳入“中风” 范围,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导致患者肢体的功能受到限制,生活无法自理,治疗需要疏通经络,恢复脑部正常供血、供氧。针灸推拿是临床常见的中医外治手段,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体表刺激相应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在不同的穴位选择不同的针刺方式、力度,能够产生不同作用,从而恢复神经的功能,促进患者各项活动能力的恢复[9]。推拿与针灸的作用相似,能舒经通络,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促进器官的恢复和肢体能力的改善。

患者治疗过程中,针灸推拿通过刺激患者脑部神经元细胞,恢复其正常生物活性,恢复患者对四肢的调控,而康复训练具有巩固和加强患者肢体的活动能力的作用,能有效回应大脑发出的调控指令,从而保证机体活动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效果良好[10],能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改善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