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的新工科专业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考

2020-09-07粟劲苍

速读·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一流学科新工科高等教育

粟劲苍

◆摘  要:基于当前新工科计划的推进和“双一流”建设的提出,积极构建支撑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工科专业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推动工科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将大大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有力满足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产业及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一流学科;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以互联网及工业智能为核心的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无论是跨国企业的扩张还是民族企业的国际化,都亟需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具有工程专业背景的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學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该文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与“双一流”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明确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因此,在注重宽厚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和创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新工科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起源与发展

一直以来发达国家都将国际化视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维度和提升国家实力的有效策略,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以期通过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美国以其敏锐的视角领先于其他国家开创了教育的国际化,把培养全球意识视为保持美国国际经济竞争优势的战略措施。美国政府也大力实行资金资助、提供就业机会、改变移民及绿卡政策等各项优惠措施吸引各国优秀学生,并让优秀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21世纪的美国教育是无国界的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成为美国现代大学重要特征。

欧洲各国也先后实施了伊拉斯谟计划和博洛尼亚进程,大力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改革,促进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力地提升了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与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历程与现状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经起步、拓展和深化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为第一个十年,是我国高校开展国际化教育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为: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参与其中,且形式上为选送精英人才出国留学以及从经验到经验的简单借鉴;这个时期中国高校扮演的是追随者与学习者的角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为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为迅速拓展阶段。该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大批高校自此加入国际化浪潮中,出国留学规模迅速扩展,对国外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也取得很大发展,国际合加强,但合作水平较低以西方为主导;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入深化阶段。开始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以实现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化为目标。一大批高水平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也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国际务实性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国际课程与学位教育逐渐成熟,跨国科研合作向高水平、深层次发展,制度化、常态化、多渠道的高水平人才引进机制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国际化、人员交流与科研合作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聘请国外专家和知名学者来国内为本科生授课、做学术报告;选派本科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如联合培养、短期访学、科研合作、国际交换生、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暑期学校等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请进来、走出去”;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时间较短,加上近年来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高校与欧美顶尖大学的国际化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如下问题:①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意识有待加强;②国际化教育成本高、受众面小,本科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较少;③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要求;④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传统化、单一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开放多元化模式存在较大差距。

三、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的新工科专业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考

为满足全球化时代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从我国从工程大国变成工程强国的战略转变,大力推进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的新工科专业本科国际化进程,成为提升我国高校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量身定制适合的发展策略,方为当务之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新工科建设“三步曲”,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深入系统地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大力促进新工科专业国际化培养模式,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融合国际化元素,在教育观念、教师队伍建设、本科生培养、科研产出、教育资源及本科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跨学科融合发展的资源平台,不断扩大新工科专业本科教育国际竞争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

为有效促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双一流”高校建设,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面应形成合力,从理论上创新、从政策上完善、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9]183。

猜你喜欢

一流学科新工科高等教育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ESI与SCI—E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