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职能

2020-09-07程豹如

速读·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育

程豹如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指挥棒的数学《课程标准》,是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唯有如此才不至于把学生带偏,才能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不至于出现知识疏漏和超出范围的现象,适当运用教学手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把教育职能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的目的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应用;缄默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第4条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放手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要落到实处,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其真正的思考和讨论,每一学生都参与。这个环节能让教师从“面面俱到”的“灌输”中脱出身来,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标》下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不再是特定传授知识的载体,而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者间的关必须在课堂上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是一堂课的目标,更是载体,它的达成度直接决定本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过程与方法”至关重要,直接决定这节课的成功与否;“情感与态度”是课堂的核心的部分,“亲其师,信其道”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上一堂学生喜欢的课,会其乐无穷。

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会收到与说教式的教学不一样的效果。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需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刻苦程度;顽强毅力往往是由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和对这门知识的兴趣所激发出来的;数学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和我们的学习、工作紧密相连;学习目的明确之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则会更加持久更加浓厚,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废寝忘食地去研究,去探索数学的奥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用数学本身魅力去吸引学生,而不是用某些有趣的游戏去诱引学生,那样的兴趣仅是表面的、是肤浅的、不能持久的。课堂上的问题要由他们自己提出,相互解答,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急下结论,要相信学生的潜力;课堂提问根据题目的难易针对性进行,由不同层次的个别学生作答,集体作答则收效甚微。

数学学习的着眼点主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尤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本质上讲是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这种思维方式突破了常规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想象和猜测推理为基础的;这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得到独特的见地和对应策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数学学习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既包括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包括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人的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面上向各个方向发展,既可以是横、纵两方面的,又可以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以至于对事物的全面认知。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开放的、扩散的,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有独特的创见设想和敏捷的理智判断,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和靈活性等特点;这种思维集多种思维形式于一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凝练力;这种思维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关键的作用,自主的实践、探索去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1]对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又利用抽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学习归宿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发现数学,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此方能彰显数学教育的本色;这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提出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那就要在教法和学法上去思考,去创新,做到时效快而不累;以此来提高学习者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解决学生身边触及的生活问题;当然,解决问题的途径需建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对应的方法得到结果,并归于实际;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促进学生新的数学思想和理论的发展。

教师对《课标》上的要求应本着灵活运用的原则,课标上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让学生掌握牢,掌握全,不能出现知识短缺或疏漏现象;课标上不做要求的,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适当涉及,但绝不能舍本逐末,以偏概全,这样不但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量,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让教师的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均得以不同程度的提升,使课堂成为和谐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多湖辉.创造性思维[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育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用水粉画装饰幼儿的梦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