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单、双份血常规对比

2020-09-07洁,马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要参数献血者血常规

田 洁,马 伟

近年来血小板制剂的供应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但是由于人们受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单采血小板捐献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自2012年7月1日起,《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3]将献血间隔期缩短、年龄延长后献血人次及频次有所增加,高频次献血者也逐渐增多,为了保障临床用血,增加双份比例成为有效措施之一。对于高频次献血者血常规参数的比对,研究甚少。现将银川地区捐献单采血小板50次,且2018年献血≥12次的142名单采献血者年底最后一次采集前和采集后2周的血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捐献双份血小板对高频次献血者的安全性,为献血者的健康评估和单采血小板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结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捐献单采血小板累计50次,且2018年献血次数≥12次的142名单采献血者,其中捐献单份68名,双份74名,采集前HCT≥0.36、男性Hb≥120 g/L、女性Hb≥115 g/L,单份采集前血小板计数为(150~220)×109/L,血小板产品含量≥2.5×1011个/袋,双份采集前血小板计数为(220~450)×109/L,血小板产品含量≥2.5×1011个/袋,预测采集后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献血者健康状况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3],并根据知情同意原则登记相关信息。

1.2 仪器耗材及试剂:Sysmex KX-21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溶血素和稀释液,Haemonetics公司的MCS+血细胞分离机和泰尔茂比司特公司的Trima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耗材,山东威高公司的血液保存液,一次性静脉采血针,2 mL真空采血管。

1.3 方法:检测方法,献血前和献血后2周,分别采集静脉血2 mL,于EDTA抗凝试管中混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别对比单双份采集前以及采集后的血常规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比单份和双份采集前后的血常规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2.1 单、双份血小板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单、双份血小板采集前WBC、RBC、Hb、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前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双份血小板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

2.2 单、双份血小板采集后2周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单、双份血小板采集后2周WBC、RBC、Hb、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后2周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单、双份血小板采集后2周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

2.3 单份血小板采集前和采集后2周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单份血小板采集前和采集后2周WBC、RBC、Hb、HCT、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单份血小板采集前和采集后2周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

2.4 双份血小板采集前和采集后2周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双份血小板采集前和采集后2周WBC、RBC、Hb、HCT、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双份血小板采集前和采集后2周血常规主要参数比较

3 讨论

血小板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4],分为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具有高浓度、高纯度、高安全性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可以限制不必要成分的输入量,也能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单采血小板在(22±2)℃水平振荡环境下仅可保存5 d,极短的保质期一方面容易导致血小板过期浪费,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临床用血紧缺[5]。目前固定单采献血者较少,因此,在临床急需血小板并且血源紧缺时,高频次献血者无疑是应急招募的主要对象,若可以采集双份血小板,既可以减缓招募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降低采集成本。张健等人研究发现[ 6],采集双份血小板的质量标准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但是,只有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保障献血者权益,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良性发展,从而满足临床用血[7],因此,对于高频次献血者反复捐献双份血小板是否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大家颇为关注。

研究中,单双份献血者在采集前和采集后生命体征平稳,均无不适。所采集血小板经质管科抽检,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8]。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双份血小板采集前及采集后WBC、RBC、Hb、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样本基本一致,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采集前PLT及采集后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采集单、双份前PLT的纳入标准不同。从表3、表4可知,对于高频次献血者,无论是捐献单份还是双份血小板,2周后血常规的主要参数均会恢复至采集前水平,因此,高频次献血者每2周捐献一次血小板,对血常规不会造成影响。

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及修复破损血管。人体在捐献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在短时间内会明显减少,此时,会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对于高频次献血者,他们骨髓的造血功能更能适应短时间内大量的血小板丢失,48~72 h 后,血小板就会恢复至捐献前水平,并不会因机体血小板频繁减少造成骨髓造血旺盛至血小板逐渐升高的现象发生[9]。有研究发现[10],捐献单采血小板后也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凝血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病原微生物。从表4可知,捐献双份血小板,不会对白细胞产生影响。另有研究发现[11],捐献双份血小板后,献血者的T、B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因此,对于高频次献血者,定期捐献双份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免疫系统无明显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采集后RBC、Hb、HCT均会恢复至正常水平,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红细胞系统无明显影响。但是在机采过程中,留样检测及耗材中会残留少量全血导致一部分红细胞丢失,频繁捐献血小板,累计丢失的红细胞量往往不低于全血献血者[12],因此,要注意铁元素的损失,机体本身储存有一定量的铁,当铁消耗到一定程度,血红蛋白浓度才开始逐渐下降,对于高频次献血者,尤其应关注该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高频次单采献血者,定期捐献双份血小板是安全的,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更好地保障临床用血,减缓招募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采集成本,这与伍娟、王芳等[13-14]的研究一致。有研究发现,常年定期献血可有效降低血栓性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该类人群整体素质更强[15]。为增加血液的供应来源,就需要招募更多的献血者加入到双份血小板队伍中来[16]。但是,对于可捐献双份血小板献血者的筛选条件,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故在双份献血者的筛选上,需结合当地人群的身体特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采集中和采集后严密监测献血者的生命体征,确保献血者安全。

猜你喜欢

主要参数献血者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生活垃圾分类对垃圾主要参数的影响分析
有机硅流化床气体分布板主要参数设计
关于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永续期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探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