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期间护理宣教结合随访教育在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价值

2020-09-07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脂疾病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干部保健办,湖南长沙

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8.6%,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危险因素[1]。高脂血症是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单项或多项超过正常范围。一般在血脂出现异常时无明显症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引发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时,才会发现高脂血症对机体的危害。黄萍等[2]学者表示该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在体检期间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脂,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鉴于此,本研究对高脂血症体检患者实施护理宣教,同时结合随访教育,以期提升高脂血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加强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延缓相关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9月选取体检高脂血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4±10.3)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9.3 ± 2.5)kg/m2;平均受教育年限(16.2±2.4)年。观察组男27 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5±10.1)岁;平均BMI(29.7±2.0)kg/m2;平均受教育年限(16.5±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本科及以上学历;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并随访成功。

排除标准:①除与高脂血症有关疾病外,伴随其他可能影响血脂水平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②6个月内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伤、恶性肿瘤等严重器质性疾病。

方法:⑴对照组在体检期间实施护理宣教。⑵观察组在护理宣教基础上实施为期6 个月的随访教育:①护理宣教:a.评估: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学历、体重指数、家庭情况、工作、社会背景、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统计完成后综合评估患者心理、饮食、生活方式、锻炼情况等信息,找出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及患者各项情况制定宣教方案。b.基础知识宣教:宣教内容包括高脂血症危害、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疾病对心血管疾病关系和影响等。在患者等待体检期间由专人实施“1对1”讲解视频或宣传册,将上述宣教内容通过简洁、通俗易懂语言进行讲解,主动解答患者疑问。c.饮食宣教:根据评估的饮食结果制定方案,坚持“四低一高”原则,即多食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三餐定时定量,晚餐不宜进食过饱、过晚,禁宵夜、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制作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和高脂血症合理膳食表,给体检患者发放。d.运动宣教: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运动方法,无运动习惯者以步行为主,早晚步行各20~30 min,身体允许条件下可从步行过渡到慢跑。有运动习惯患者可打篮球、羽毛球、太极拳等运动。对肥胖患者逐步增加患者适合、喜欢的运动量,以减少自身体重为主。②随访教育:定期电话随访,4 次/月,了解患者是否每天自测记录血脂、血压和体重、饮食等,是否出现头晕、疼痛等症状,是否按时用药和运动,通过电话方式判定患者心理状况,解答问题,予以支持和鼓励。随访发现不良行为予以制止和监督,要求患者每个月复检1 次,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评价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用药饮食情况等。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 41 91.33±2.10 90.24±2.56 89.15±1.03 88.22±1.07 90.62±1.65 87.22±2.65 89.13±3.30 91.58±1.25对照组 41 84.72±3.62★ 86.11±2.49★ 87.73±1.10★ 85.47±1.96★ 87.54±2.42★ 85.15±2.02★ 86.15±2.28★ 87.34±1.04★

表2 两组患者随访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随访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情况比较(±s,mmol/L)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5。

组别 n TG TC HDL-C LDL-C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1 2.52±1.65 1.78±0.06 5.92±0.14 4.42±0.45 2.25±0.52 1.54±0.67 3.72±0.52 2.74±0.71对照组 41 2.62±1.17△ 2.35±1.21★ 5.87±0.74△ 5.65±0.75★ 2.27±0.63△ 2.04±0.73★ 3.75±0.12△ 3.03±0.64★

观察指标:比较随访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TG、TC、HDL-C、LDL-C等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①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4],该量表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根据生活质量标准公式进行计算,各维度得分百分制,患者总得分为8个维度转换分数得分的平均值,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②血脂控制目标:TG 0.34~2.30 mmol/L,TC 3.64~5.70 mmol/L,HDL-C 0.91~2.10 mmol/L与 ≥1.55mmol/L,LDL-C 2.00~3.62 mmol/L;TC、TG、LDL-C、HDL-C 检测方法为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经离心分离血清后在当日完成检测。检测仪器为中国迈瑞BS-4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偶联比色法检测TC、TG,化学修饰酶检测HDL-C,选择性可熔化法检测LDL-C。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随护理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前TG、TC、HDL-C、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TG、TC、HDL-C、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致病因素,因此血脂治疗包括两部分:一是已有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二是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脂血症发生,与中医“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不谋而合[5]。因此,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哈宏伟等[8]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照料,疾病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出院后因缺少监督,加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常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反复发作,预后不良。尤其针对高脂血症患者来说,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使疾病发生和恶化的主要因素。

调查发现,体检患者对高脂血症预防知识不足,大部分体检患者了解高脂血症治疗和预防办法,却没有主动采取相关措施[6]。当患者深刻认识到疾病带来的危害后,树立积极、健康的信念,才能形成主动健康行为,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两组患者均在体检期间实施护理宣教,为确保护理针对性,首先予以评估,了解患者各项机体状态,后采用基础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认识,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提高配合度和依从性。通过饮食宣教和运动宣教,建立良好健康行为,消除、减低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由本研究结果可得出,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护理宣教结合随访教育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体检结束后,通过随访保证患者在家也能获得持续性护患宣教和照顾,减少院外病情恶化导致的再次住院,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和患者身心、经济负担。

血脂水平下降会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血清TC和胆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有效控制血脂是临床高脂血症治疗和护理的首要事项[7-8]。通过研究可知,护理后两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是因为饮食宣教帮助患者建立良好饮食结构,运动宣教增强患者抵抗力和体质,基础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高脂血症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观察组TG、TC、HDL-C、LDL-C 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是观察组运用随访教育,积极参与随访,参与日常医疗护理和生活,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重拾对自身掌控感的办法,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疾病变化、生活方式等,指导患者用药、锻炼和饮食,同时告知何时复检、病情变化后的专业处理意见和技术性指导,医患之间保持长期沟通,遇见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因此,观察组血脂控制效果较好,这与李君等[9]学者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上述,体检期间护理宣教结合随访教育在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患者中开展价值较高,有效控制了患者血脂,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血脂疾病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你了解“血脂”吗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