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评估护理对COPD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2020-09-07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的危重症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器官衰竭[1]。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然而在通气过程中常会发生气道堵塞、导管脱落等情况,影响急救与预后效果[2-3]。常规ICU 护理干预往往难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风险,而风险评估护理干预是对呼吸风险进行观察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配合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在COPD 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 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 例;年龄55~72 岁,平均(60.25±5.83)岁;ICU 入住时间5~60 d,平均(30.23±3.96)d。对照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54~72 岁,平均(60.16±5.92)岁;ICU 入住时间5~59 d,平均(30.41±4.05)d。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 的临床诊断,并经临床确诊合并呼吸衰竭;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行序贯机械通气。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或沟通障碍;②合并心脏、肾脏或其他严重疾病;③病历资料不全。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保证室内温度及湿度,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呼吸机连接及气管内导管固定情况,翻身1 次/2 h,预防压疮。⑵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护理干预:①成立护理干预小组:成立危重症护理小组,由具有5年以上ICU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首先邀请呼吸内科专家进行小组成员培训,包括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病理及生理特点,序贯机械通气指征、科学的呼吸道管理及安全有效拔管方式等。②风险评估:a.气管内导管风险:对气管内插管、固定、通畅情况进行评估,是否存在导管滑脱、易位风险;对吸出分泌物的颜色、性质进行观察,并判断气管黏膜压力性损伤及气管内出血的风险;b.呼吸机相关肺炎风险:观察患者口腔清洁程度、痰液形成及管内反流现象;呼吸机连接、清洁情况;同时评估血气分析结果,判断电解质失衡风险;③护理干预:a.基础护理: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进行病区消毒,保证病房空气流通;根据患者口腔pH值,进行口腔冲洗,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 次,边冲洗边吸引,防止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给予患者抬高床头30°,防止胃液反流,每2 h 进行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b.气道护理:同时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持续湿化,及时吸出痰液,防止形成痰痂后压向气道深处,造成下呼吸道感染;注意黏膜保护,按需吸痰;严格执行消毒流程,尤其是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每日实行唤醒干预,促进患者早日苏醒,进而早日脱机。c.呼吸机管理: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管道内;此外,每2 h抽取患者动脉血液进行血液分析,并结合患者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机治疗模式与治疗参数;对患者的气管插管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漏气、面部压疮。d.心理护理:详细告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症状,协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e.按摩护理: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患者床上肢体按摩与被动锻炼,预防长期卧床引发的深静脉血栓,当患者苏醒后,可协助进行主动运动锻炼,体征趋于平稳,且病情出现好转时可早日下床活动。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①血气分析指标:采用IST血气分析仪对机械撤机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pH 值等指标水平进行分析。②预后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SaO2及pH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虽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呼吸衰竭是COPD 患者最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病死率。机械通气是COPD伴呼吸衰竭常用急救方式,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呼吸衰竭症状,对降低COPD 患者病死率,以及促进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4-5]。然而治疗过程中存在切口感染、导管滑脱等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十分必要[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PaCO2(mmHg) PaO2(mmHg) SaO2(%) pH值对照组 43 47.24±0.23 78.55±5.76 88.69±4.18 7.09±0.50观察组 43 37.86±0.68 92.33±4.88 97.43±5.53 7.64±0.35 t 85.685 11.970 8.268 5.909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常规护理通常是在出现相关并发症状后再进行护理干预,无法有效改善患者情况。而风险评估是在患者整体治疗基础上进行全面观察与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利于患者预后[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PaCO2、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风险评估护理可有效改善COPD 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利于患者预后。其优势在于通过对护理小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干预,提升成员疾病知识水平,使其更好地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以及相关护理方法,利于提升护理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改善病情。通过做好全方面并发症风险评估,判定相关风险因素,促进护理方案制定,利于规避护理风险,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升预后质量。强化基础护理干预,保证病区环境清洁,给予患者全面口腔干预,确保患者口腔清洁,减少痰液集聚量,从而利于排痰工作及通气工作顺利开展;持续湿化呼吸道,及时吸痰,有效保证呼吸通畅,利于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舒适感受,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另外,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消毒管理,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有利于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与家庭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呼吸机管理,减少或避免不良情况发生,进而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最后,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有效减轻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提升依从性。

综上所述,COPD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风险评估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