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0-09-07吴云轩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流行色 2020年7期
关键词:史迹海丝实景

吴云轩(黎明职业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有着丰富的“海丝”文化遗产。作为“海丝”建设先行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和现代数字新媒体技术的东风下,泉州有责任弘扬“海丝”精神、彰显“海丝”情怀、传承“海丝”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一、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背景

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在于保护和传承。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时代的东风,激活泉州“海丝”文化遗产千年的基因,那么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将迸发怎样蓬勃的生命力?

1.国家支持和政府扶持,创造良好环境

2013年被评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借助国家新“海丝”建设的东风,发挥古“海丝”起点的优势,自觉推动“海丝”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升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助力泉州“海丝”文化品牌质量的提升。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国家政策支持和政府鼓励扶持,泉州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先后成立了“功夫动漫”、“青春动漫馆”、“子燕轻工”等动漫工作室,出品了许多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漫画作品,引领泉州动漫走向世界。在丰厚的文化土壤里,2019年8月,泉州本土95后程潇冰创作的以闽越文化为底色的动漫作品《闽越谣》获得了2019年悟空杯中日韩漫画大赛的金奖。这极大地鼓舞民众以现代数字和新媒体技术保护文化遗产的信心。

2.文化数字化成功案例,提供珍贵借鉴

文化数字化是将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文化内容、文化信息、特色文化等元素等以数字动画、数字三维场景、数字三维模型、数字影像、图形、文本等方式进行数字形态转化,形成数字文化内容——植入客体,通过AR技术集成的途径,粘附、融合、渗透到植入主体——文化遗产的各种载体中。

国内外许多文化数字化植入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民族手工艺品方面,江苏无锡泥人的保护和传承运用了全景摄影的三维影像采集技术准确地构建数字化三维模型。再利用数字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修复系统以及基于网络的三维文物展示系统等应用形式,提供展示平台。

遗产博物馆方面,现代博物馆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和虚拟现实技术找到展示和传播的新出路。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建立了网上世博会展馆。中国馆主展厅的《清明上河图》,采用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动画技术应用,使北宋汴梁繁华的城市风貌鲜活起来,让观众沉浸在美的视觉享受中。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厅,设立触摸、互动屏。让观众和实物展品、虚拟对象进行实时互动。同时还设立了“非遗电影院”展区和虚拟展厅,延伸展厅功能,丰富观众体验。

文化遗址方面,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展示中心循环播放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鱼眼镜头拍摄的180度超视角逼真画面让精美的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细节纤毫毕现!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和叹为观止的精彩景象将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震撼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最大的成就是缓解敦煌莫高窟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实现世界文化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标。

瑞士日内瓦大学Nadia Magnenat-Thalmann 等研究人员,对庞贝古城的有关活态传统文化、文化事项进行数字化的视觉呈现。美国西北大学的Muqeem和澳大利亚德邦大学的Penny de By1 探索了一种利用技术、运用捕捉技术将土著人的舞蹈、土著人体彩绘和土著人原来的居住环境等土著传统文化进行可视化呈现的游戏娱乐装置。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举办的“神秘的王朝——玛雅文明展”,工作人员在4000张摄影、测量图纸、地图以及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玛雅的虚拟空间,并由日本著名的演员扮演“国王”、“天文学者”、“考古学家”等角色,使展期中的12万观众通过虚拟现实与表演艺术,亲身体验了了玛雅文化。

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文化数字化探索的信息令人振奋。“黄鹤楼传说”数字化保护,利用AR技术集成手段,通过ARCDIS系统原型的应用开发与实现,最终形成AR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艺术作品的AR诠释与展示和黄鹤楼文化景观中文化数字化体验服务。2019年4月28日,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创作工程正式启动。该作品将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的绘画形式,再现古代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与社会风貌,并通过3D技术,让画中情景和人物“动”起来。这将是泉州“海丝”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新亮点。

二、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局限和思考

1.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数字展示和传播不足

泉州“海丝”文化遗产中,民族手工艺品、遗产博物馆、遗产景观等的展示和传播,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广度和深度不够。而通过“海丝”文化网站的数字展示方式(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网站),从当前展示形态来看,大多数还是以图片介绍+少量文字,缺乏网络的维护和信息的及时更新;有些展示内容虽然信息量有所加大,但缺乏“海丝”文化诠释、展示与传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文化遗产资源应该有更科学的数字网络信息建设思路,即在对文化遗产内容有深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遗产的信息特点设计数据收集方式、框架结构、媒体选择、演示方式、交互方式等内容。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开幕。省文物保护中心与福建经纬测绘信息有限公司研发了“基于一张图的文物保护利用平台”。平台利用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技术,集成文保单位信息、基础地理数据、三维地形模型和文物专题数据,提供在线的文物展示、查询定位、信息标注、管理等功能。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的文物点及其周边的三维模型,能直观、准确地展示当地自然风景和建筑特色;通过360度全景技术可观看文物点360度球型范围内的所有景致,三维立体的空间让观众沉浸其中;通过文物范围图,可以看到用不同色线标注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点云数据,并依托专业建模软件构建得到文物点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三维实景模型,可完善文物档案,辅助文物修缮。这就是现代数字新技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新做派、新方式,通过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这个窗口,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数字展示和传播也有了新的出路、新的方向。

2.泉州文化数字新媒体技术综合人才缺乏

人文和科技方面的配合出现断层是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方面,数字设计、网络建设、传播与心理、交互行为研究的新媒体人才还是比较缺乏;而在新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缺乏甚至没有人文历史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员。文化遗产的人文历史内涵和现代数字科学技术不能有效融合和组合,导致一些文物展示厅、文化遗址、文化社区中心无法恰当地展现文物的内涵和价值。

泉州“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亟待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传统文化产业需要主动寻求数字新媒体技术的有效合作,才能更贴近大众的文化心理,从而更广泛更深刻地引起观众注意和兴趣。数字新媒体技术需要更多的传统文化素材作为底色,才会更加精彩,而不至于流于空洞。二者相依相生,相辅相成,才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最佳范式。

三、泉州“海丝”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建议和策略

移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使大众传播进入融媒体时代。尤其是近年来3D、VR、AR等科学技术手段逐渐出现和成熟,数字媒体技术和文化遗产数字化迎来了春天,将设计学、人机交互学、传播学等复杂系统理论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有机结合,是探索“海丝”文化传承、普及和传播的新思维。泉州“海丝”文化经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包装和处理,将泛出新的活力,吸引观众的兴趣和研究。本文就融媒体环境下“海丝”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史迹的三维数字化保护提出建议和策略。

1.总体框架

通过对“海丝”文化史迹的田野调查,采集整理各类数据,结合“海丝”文化专家意见,归纳提炼形成综合材料,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的文物点及其周边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它数字内容的采集、制作交互动画,研发基于Unity3D交互引擎的跨平台交互展示系统,通过PC或移动智能终端实现传统文化实时可视化的交互式的文化体验,构建一个内容准确完整、传播范围广泛的传播渠道,从而对大众进行“海丝”文化普及教育和传播。(如图1)

图 1 “海丝”文化史迹的三维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框架图

与现有的“海丝”文化保护和展示方式相比,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沉浸感体验,让体验者由单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体验。而这种前沿技术与文化内容结合的形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突破传统传播手段在内容完整性和传播范围广度方面的局限。为用户带来数字娱乐和交互上的突破,会一改传统传播的困境,让海内外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海丝”文化,迅速提升“海丝”文化传播力度和质量,在文化旅游领域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技术为“海丝”文化史迹的完整准确记录提供了基础

分布在泉州市城乡建设区内,与古城、古街区、古镇古村叠合或紧密连接的文化资源点众多,现有的古泉州史迹保护和展示多以视频、音频、网络、课堂教学等形式呈现,所记录的内容也只局限于二维空间,无法实现这些文化史迹的三维呈现。利用无人机搭载倾斜相机的方式采集图像数据,使用图片建模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平台,将从图像中获得的纹理信息和几何模型相结合,构建“海丝”文化史迹区域的实景三维模型,可以为“海丝”文化史迹的完整准确记录提供基础数据。

(1)基本原理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实景建模技术是通过在飞行器上搭载多台传感器,从垂直、倾斜等多个角度拍摄,使同一指定地物在不同曝光点上成像,同时获取曝光时间、平面位置、航高、大地高、飞行姿态等数据。后期对倾斜图像和采集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三维环境,弥补单一视角数据遮挡、纹理不丰富、多余观测不足等局限。实景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有数据预处理、倾斜影像区域网联合平差、点云密集匹配、不规则三角网构建、纹理映射及三维建模等。图2为无人机倾斜摄影的拍摄区域和移动路线,表1为无人机倾斜摄影的数据成果。

图2 拍摄机位图

表1 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成果

(2)技术流程

本研究采用的实景三维建模软件为 Acute3D 公司的Smart3D,是一个全自动三维建模软件,能够利用连续多角度影像生成精度较高的实景三维模型。模型构建采用分块构建计算,软件自动选择不同视角上的最优像对模型,生成超高密度的点云(如图3),基于点云数据自动构建 TIN 模型(如图4),根据三维 TIN 的空间信息,获取最佳视角影像纹理,并自动赋予模型,形成高分辨率的具有真实影像纹理的三维实景模型(如图5)。基于该软件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的基本流程如图 6 所示。

图3高密度点云

图4 TIN模型

图5三维实景模型

图6 技术流程图

3.基于互联网传播的交互展示系统为“海丝”文化史迹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渠道

将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以标准的三维模型格式输出,就可以利用Unity3D三维交互引擎,以三维实景模型为核心,配以图形、文字、视频和语音,实现增强现实的交互展示方式(如图7)。同时利用Unity3D的跨平台发布功能,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展示系统,在PC和各移动终端进行交互展示。

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属性,三维数字交互展示手段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而基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及渠道则可以确保“海丝”文化遗产在公众中的传播广度和效果。“海丝”文化遗产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主题的活态文化,因而通过传播使其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内涵被公众所关注,并将这种文化形态传承与发展,是对“海丝”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

图7 交互展示界面

融媒体方式的集中呈现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提供了新思路,融媒体环境下“海丝”文化史迹展示与传播中引入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丰富传统文化普及信息的呈现方式,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融媒体传播平台为用户带来数字娱乐和交互上的突破,让观众从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体验,会一改传统传播的困境,让海内外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海丝”文化,这将迅速提升“海丝”文化传播力度和质量,在文化旅游领域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结语

本方案利用无人机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对“海丝”文化史迹进行数字采集,借助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交互展示,并通过融媒体时代的大众传媒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播,从而在展示和传播两个层面上对“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进行一些探索。该研究以“海丝”文化史迹的载体展示和文化传播为目标,研究方法交叉了非遗保护、三维数据采集、信息交互技术、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移动APP开发多个领域,利用前沿技术和设计创新,通过三维虚拟交互的展示方式改变传统展示方式中视频、音频线性播放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使用户能以自然的交流方式与展示系统互动,并实时地获得系统的反馈[7],为“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史迹海丝实景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从陈璘史迹看其功绩与影响
海丝泉州 20余项科技成果在这里对接
海丝源头——泉州
海丝海博会四月启幕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杭高台籍校友名人史迹考——林木顺与李苍降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
上海市测绘院编制的《上海抗战史迹导览图》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