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农村小学生劳动意识培养

2020-09-06王冰洁谭红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7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小学生

王冰洁 谭红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现在的小学生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家长的溺爱,生活环境的优越,不少小学生都是在娇生惯养的日常中长大。孩子们在家长的庇护下,无法体验到劳动在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长们更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的意识。

据调查,现在的学生具有爱劳动、有较好的劳动习惯的大约只占1/3,另外的2/3是不太爱劳动,甚至根本不爱劳动。在家中,大多数学生从不铺床叠被,收拾碗筷、书本,也不自己洗衣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意识非常淡漠。在学校,同学们参加清洁卫生大扫除时,扫地、擦窗、清洗劳动工具均无程序、无方法,学校劳动教育频率偏少,劳动教育形式单一,无计划性、无评估标准,导致劳动教育质量不高。种种不良现象证明,学生缺乏的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参与劳动实践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号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我省十部门联合颁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应“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因此,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有责任、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与劳动课的教学,由浅入深,知行合一,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加强学科融合,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

通过各个学科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渗入教育,再通过劳动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与简单劳动的常识、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劳动课实践的兴趣,使劳动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了解没有劳动的创造,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并能明白应该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劳动的方式来了解社会,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二、创设校园环境,强化热爱劳动的氛围。

校园环境分为校园内环境和教室内环境两部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

在校园内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展板、LED屏等大力宣传;在教室内环境建设中利用班级黑板报、班风班训、宣传画等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理解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养成教育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提高对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地。

三、开展劳动主题活动,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充分利用班会课,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多形式、精内容地进行系列劳动主题教育活动。

第一、阅读劳动类课外书籍潜移默化地进行劳动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阅读《劳动最光荣》、《你不知道的劳动世界》、《劳动与技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课外读物,通过书中深入浅出的内容来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道理,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劳动。

第二、利用榜样激励,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增加对劳动的热爱。教师可以多讲毛泽东、周恩来、习近平等名人热爱劳动的故事,也可以讲身边优秀劳动人热爱劳动的故事,同时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身立教,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转变学生对劳动实践的态度。

第三、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认识劳动对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编排与劳动有关的剧目,自导自演,在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也可以举行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辩论赛、故事汇等,这类活动学生乐于参与,这种方式学生更利于接受,在各种主题班会教育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深刻的教育意义。

四、家校协力,共创良好劳动氛围。

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和学校,他们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中的教育也必不可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是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我们可以将利用家长会、微信群、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生活中热爱劳动的形象,也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放心放手给孩子尝试劳动的机会,教给孩子劳动知识和技能。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良好的心理空间,多鼓励、多表扬,讓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特点,体验父母生活的不易,激发孩子自主劳动的意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一定不能心软,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提出要求,贯彻到底,鼓励孩子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

五、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效加强劳动意识。

没有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要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来进行,必须亲自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感悟劳动的快乐。

教师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的劳动技能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低年级可以开展穿衣穿鞋、中年级可以开展整理课桌书包、高年级可以开展擦窗扫地等劳动实践训练。

家长在假期里也应对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技能训练,如独立购物、简单烹煮、清洗衣服、整理房间、栽桑养蚕等劳动实践训练。融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劳动教育的活动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对热爱劳动共鸣,劳动成果给予孩子全新的体验,不但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还可促进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起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科学评价机制,促进劳动习惯养成。

了解劳动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构建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的评价制度。学生具备良好的劳动品质与劳动习惯,对其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学校在评价学生的劳动能力时,要细化评价指标,包括每学期参加多少劳动的次数、每一次的参与劳动的态度、过程以及获得的劳动成果等,并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多元化、发展性评价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情况的考核。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劳动教育的方案,另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自觉劳动的意识,强化自身劳动技能,养成终身受益的劳动习惯。

当代小学生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劳动能力,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未来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劳动意识的有效树立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劳动教育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小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热爱劳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