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2020-09-06徐丽君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经费三公现状

摘  要:“三公”经费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中央部门率先公开“三公”经费,各地各部门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三公”经费滥用问题有所改善,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详述了南谯区“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就“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三公”经费;现状;管理;监督

一、“三公”经费的内涵

“三公”经费是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经费,具体包括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正常的工作运转的经费。

二、南谯区“三公”经费管理现状

2011年以来,南谯区政府组织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为目标,积极制定有效方案并采取合理化措施,有效规范“三公”经费的管理。“三公”经费压缩效果明显,特别是公车改革之后,“三公”经费下降显著。

(一)制定管理办法,规范“三公”经费管理

先后印发了《南谯区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暂行办法》《南谯区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暂行办法》《南谯区区直机关公务接待费管理暂行办法》《南谯区区直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各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二)执行月报制度,有效监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区直单位按月报送“三公”经费报表。由财政部门结合上年度同期“三公”经费支出水平,时刻监控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针对超预算、超标准的“三公”经费支出及时通报其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督促其严格管理本部门“三公”经费支出。

(三)实行预算管控制度,设定“三公”经费支出上限

每年部门预算制定时要求各单位依据上年支出总数核算本部门下一年度的预算数,进而下达下一年度全年预算指标。

(四)实行预、决算公开制度,便于“三公”经费接受社会监督

各行政事业单位按要求将“三公”經费预、决算信息在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和部门官方网站政务公开栏公示,并用通俗的语言分析“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便于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监督。

(五)执行公务用车改革制度,显著降低“三公”经费支出

区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于2015年7月启动公务用车改革,并在2016年2月完成公车改革。规范了公车保障范围和购置标准,减少了公务用车数量,降低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成本,“三公”经费支出压缩结果显著,预算数由733万下降至562万,降低了23.3%,决算数由610万下降至533万,降低了12.6%。

三、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南谯区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制定不严密,部分单位执行能力较弱,致使“三公”经费核算准确性较低。1、公务接待费用范围界定比较模糊,容易和工作餐混淆,报表上报非全口径数据,存在预算外支出情况,实际“三公”经费支出依旧较高。2、公车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单位存在超标准、超编制配置公务用车的情况,公车私用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公务用车运行和购置费用过高。3、个别单位在向财政部门提交报表的时候,存在拖延、虚报等问题,导致部分“三公”经费报表数字真实性不够。

(二)预算管理不到位

当下部门预算还存在编制模糊、不够科学的问题,“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以基数法编制,用上年支出作为主要基数,来核定本年预算。基数法没有考虑到“三公”经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偏离客观现实,致使当年预算数据不够客观,容易造成大量资金浪费,不利于“三公”经费的支出控制和使用效率。同时大量的预算外资金用于“三公”经费支出,难以进行有效管控,加大了“三公”经费的管控风险。

(三)公开化程度不高

“三公”经费公开项目内容不够明细,仅列举了三大项支出金额,具体使用情况、消费明细公众无法了解,给社会监督带来难题。公开的效果差强人意,方式方法也不够灵活,个别单位公开不及时,没有高效的公开渠道,公开的透明度不高,公众无法及时准确了解“三公”经费支出方向和范围。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

“三公”经费管理长期缺乏有效监督。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到上级领导的影响,使得内部监督效率不高。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财务部门和纪检部门在进行监管工作时没有清晰明确的制度可以遵循,导致监管缺乏力度。“三公”经费的公开内容专业性较强,普通公众虽然获得知情权,但理解度不够,难以形成有力的社会监督。

(五)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较为欠缺

基层单位财务人员配置不齐,财务意识薄弱,知识更新不及时。此外,很多部门都是非专业人员兼职,本身不具备财务专业素质,对财务工作知之甚少。经常出现会计入账科目不准确、不真实和变通公务消费支出等现象。

(六)缺乏绩效评价机制和法律规章制约

公开只是手段,监督、约束、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才是目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通民众很难对“三公”经费的合理性做出准确评判,或者说这些评判很难形成监督和约束作用。仅仅“为公开而公开”,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和法律问责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制约。

四、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三公”经费管控体系,以此达到全面管理“三公”经费的目的。全力控制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如:在报账发票中标注具体的支出明细,公务员外出公干必须附上出差审批文件,公务用车购置支出依照财政部门和纪检部门相关要求办理等。将制度要求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对“三公”经费的有效管理。最终形成有效的“三公”经费管控制度。

(二)实行预算管理,进行总额控制

合理的“三公”经费预算标准应该能够为“三公”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有效的指导,要严格按照部门预算工作程序和有关要求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分配预算指标。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基本原则,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三公”支出。同时也要防止出现盲目求减、因噎废食的情况。灵活编制“三公”经费预算,采取零基预算或三年滚动预算模式替代之前的基数法编制模式。充分考虑到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预算与决算差异较大的,由相关单位查明原因做出说明,对严重违反“三公”经费使用规定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三公经费”公开化透明化程度

“三公”经费的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公众从多渠道了解政府“三公”消费。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按时、真实、全面地向大众公开“三公”经费的流向,切实落实“三公”經费公开的范围、广度和深度。让每个公众都参与到对“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监督中,督促政府各部门科学合理地根据预算进行支出;开辟公开渠道,创新公开方式,扩大公众参与面,提高社会覆盖率。

(四)强化“三公”经费的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财务核算,建立不定期检查的监管制度。强化内部监管力度,按照“三公”经费管理政策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强化外部监管力度,建立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制度,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检查力度,全面检验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开支情况,对违规超支使用“三公”经费的腐败问题予以坚决的查处;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三公”经费的预、决算情况应做到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公众评议。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在统一标准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和公示制度,并切实落到实处。

(五)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高度和专业水平

1、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觉悟,让公务人员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吸纳和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能力。

2、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学习“三公”经费管理的新的知识体系和管理要求,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了解最新的国家会计政策,以便于及时调整经费核算及报表编制,从而保证本单位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六)建立绩效考评和法律约束机制

1、建议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范畴,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估机制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降和奖惩结合起来,以达到遏止浪费和防止腐败的目的,形成廉洁高效型政府。

2、明确“三公”经费的法律责任。要严格执行并落实《预算法》。依法明确、科学规定“三公消费”的主体、内容、范围和标准,为相关案件办理提供法律依据。维护法律尊严,打击“三公”违法消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五、结语

“三公”经费的管理要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和调整“三公”经费的预算、支出、公开、监督等环节,合理有效管控“三公”经费使用,坚决杜绝财政资金滥用、浪费等问题的出现。财政部门要不断接受新思想、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逐步提高“三公”经费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思雨.“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监管问题及解决策略[J].时代金融,2018(02):211-214.

[2]徐采兰.公车改革后的“三公”经费管理[J].财会学习,2017(03):196-197.

[3]王冠会.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策略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20(02):94-95.

[4]王静.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控策略研究[J].纳税,2019(26):164-165.

[5]孔繁杰.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03):196-197.

[6]王明龙.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7(06):190-191.

[7]房子琳,江艳秋.浅析过度“三公消费”的成因及治理举措[J].中国市场,2017(03):92-101.

[8]李晓燕.强化三公经费管理 规范财政支出行为[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205-206.

作者简介:

徐丽君(1985.09-),女,汉族,安徽凤阳人,企业管理硕士。

猜你喜欢

经费三公现状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