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关系

2020-09-06王晨岑刘雍鹤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晨岑 刘雍鹤

摘要:探讨大学生越轨同伴交往对其问题性网络使用的作用路径,以及非适应性认知与意志控制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以481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测量其越轨同伴交往、非适应性认知、意志控制及问题性网络使用情况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越轨同伴交往、非适应性认知、意志控制及问题性网络使用两两显著相关;越轨同伴交往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行为;非适应性认知在大学生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意志控制在大学生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越轨同伴交往 非适应性认知 意志控制 问题性网络使用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153-0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大学生网民人数日益增多,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现象也受到人们的关注。问题性网络使用是指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的过度网络使用现象。据调查,我国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发生率约为6%,而这一类负面的网络使用现象会增加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危害[1]。因此,这一领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生态效度低、缺乏整合性模型等问题,研究成果难以推广。为了对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进行科学管控, 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现状,对其风险因素进行整合探讨。据此,拟考察越轨同伴交往、意志控制与非适应性认知对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一、问题提出

根据社会学理论,个体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产生类似行为。在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关注可能导致大学生负面行为的同伴间模仿即越轨同伴交往。越轨同伴交往指的是大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因对象、行为选择导致负性行为发生。相比家庭的影响,越轨同伴交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 是导致个体负面后果的风险因素。这些同伴影响很可能对问题性网络使用造成类似的影响[2],但还需要更多实证支持。因此提出假设1:越轨同伴交往可能正向预测了问题性网络使用造成的影响(H1)。

在各种压力下大学生的认知易发生偏差,产生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指个体对网络的不正确观念和期待。如果在现实中个体的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即产生非适应性认知。“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激活其行为的发生。有研究证实,青少年的非适应性认知会影响其问题性网络使用[3]。大学生在同伴关系中受到的影响会转化为对于同伴关系的认知评价而发挥作用。据此提出假设2:非适应性认知在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H2)。

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对保护因素研究不足。意志控制即是大学生逐步走向独立过程中的保护因素。意志控制指个体内在有意识地对自身行为加以控制的能力,影响了个体行为选择。高意志控制个体往往具有开放的认知方式,常体验到积极情绪,能够灵活应对,因此更少产生问题性网络使用;而低意志控制的个体会更多产生问题性网络使用[4]。可见,意志控制可能负向预测了问题性网络使用。据此提出假设3:意志控制在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H3)。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探讨越轨同伴交往对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重点考察非适应性认知和意志控制的中介效应。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地区某高校的481名大学生(M=21.41,SD=0.26)作为被试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男生126人,女生355人;大一126人,大二208人,大三147人。

(二)问卷调查分析

1.越轨同伴交往问卷结果分析

该问卷由Li编制,总共8个项目。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问题水平越高,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1。

2.认知调节策略问卷结果分析

该问卷由Barber编制,总共36个项目。该问卷分为适应性认知和非适应性认知两个维度,各18个项目,以非适应性认知维度的得分作为非适应性认知的测量方式。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问题水平越高, 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1。

3.意志控制问卷结果分析

该问卷由Kelly编制,总共14个项目。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有5个项目为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表示问题水平越高, 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7。

4.问题性网络使用问卷结果分析

该问卷由Young编制,总共10个项目。该问卷采用6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问题水平越高, 该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9。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依次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

三、结果

(一)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见表1:越轨同伴交往与非适应性認知呈显著正相关;越轨同伴交往与意志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与意志控制呈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认知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正相关;意志控制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负相关。

(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越轨同伴交往为自变量,非适应性认知为中介变量,问题性网络使用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采用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和刘红云(2004)提出的依次检验程序进行分析。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越轨同伴交往对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见表2,方程1),假设H1得到验证,依次检验要求①满足。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越轨同伴交往对非适应性认知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见表2,方程2);非适应性认知对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见表2,方程3),故依次检验要求②满足。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非适应性认知之后,越轨同伴交往对问题性网络使用仍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见表2,方程3),故依次检验要求③满足。由此可见,非适应性认知在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24.2%,假设H2得到验证。

(三)意志控制的中介效应检验

以越轨同伴交往为自变量,意志控制为中介变量,问题性网络使用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越轨同伴交往对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见表3,方程1),假设H1得到验证,故依次检验要求①满足。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越轨同伴交往对意志控制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见表3,方程2);意志控制对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见表3,方程3),故依次检验要求②满足。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意志控制之后,越轨同伴交往对问题性网络使用仍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见表3,方程3),故依次检验要求③满足。由此可见,非意志控制也在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31.92%,假设H3得到验证。

四、讨论

(一)越轨同伴交往、非适应性认知、意志控制及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关系

研究发现,越轨同伴交往、非适应性认知和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的两两显著相关,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这表明了同伴关系作为大学生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其对环境的认知评价、自身的自控能力有密切关系。

(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非适应性认知在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与以往研究一致。大学生处在由家庭生活逐步过渡到校园生活的独立过程中,同伴交往构成了导致问题的近端因素。一方面,不良同伴交往导致大学生习得了各类越轨行为,其中就包括问题性网络使用;另一方面,各类线上线下的不良同伴交往常常影响大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评价,使其产生不适应的认知方式[5],错误认识网络使用,在面对现实压力时往往伴随负面情绪,无法有效应对问题,导致其通过过度的网络使用逃避压力。

(三)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意志控制在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与以往研究一致。大学生在消极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虽然可能通过各类越轨行为获得短暂的愉悦体验,但同时也降低了自控能力。意志控制能力的减弱带来多方面的问题,问题性网络使用也是导致的结果之一。同时,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因低意志控制导致的社会适应能力弱,会进一步加重其通过网络逃避生活困境的倾向。

五、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越轨同伴交往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问题性网络使用。(2)非适应性认知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表现为越轨同伴交往通過使大学生产生非适应性认知增加其问题性网络使用。(3)意志控制起部分中介作用,表现为越轨同伴交往通过使大学生降低意志控制能力来增加其问题性网络使用。

参考文献:

[1]宫剑,梁晓燕.自我控制对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影响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2):19-22.

[2]童伟.无聊与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多重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5):932-93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