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代性困境与出路

2020-09-06王欢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出路思政课困境

王欢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社会发展和各种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现代性困境。有时代困境的客观挑战,也有课堂和课程自身的困境影响。通过创新教学平台、守好课堂主阵地、完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依托社团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促使思政课走出教学困境。

关键词:思政课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142-02

高职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课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时代发展和网络多媒介的出现,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现代性困境,也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代性困境

1.时代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文化的交融汇集也给思政课带来了时代挑战。我们能感受到新时代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公民整体素质在大幅提高,但一些社会弊病依然存在,比如出现的“理想无用”“道德无用”“读书无用”等不良价值观,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因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缺少辨别能力,很容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校园里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依然存在,也有一些青年学生推崇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都直接造成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思政课是教师的强行灌输,是“说教课”“洗脑课”。

2.课堂困境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他们更愿意依赖手机和电脑来获取知识,再加上新媒体自身的传播优势,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等,这些特点都满足大学生的追求,对他们更有吸引力。调查数据显示,8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以上;88.9%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92%的大学生借此浏览动态、了解信息、发表观点和更新状态。[1]过度依赖网络也造成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不重视,长期的网络碎片化阅读也造成对课本系统知识的无视,导致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迷茫空虚感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相较于日常的课堂教学接受知识的方式,网络新媒体因其轻松愉悦而更易被接受。这些也造成了思政教学困境。为提高课堂“抬头率”,教师变成与手机战斗的斗士。讲得太浅缺乏说服力,讲得太深又显沉重,这导致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孤芳自赏、自说自话,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还有的教师教学过度娱乐化,不加筛选地引用网络热词和段子,表面上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有段子,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还有的教师虽然讲得很认真,学生却认为教师所讲的知识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使高校思政课流于“形式化”“娱乐化”“空心化”。一些学生认为,高校思政课就是灌输无用的“心灵鸡汤”,只能一时温暖心灵;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教师在台上给大家讲述家长里短、市井见闻,认为思政课哪个教师都会教,对思政课产生“不得不上”的排斥冷漠心理。

3.课程困境

思政课程的政治性普遍较强,而现实生活又过于物质化,课程内容“高大上”,而现实生活又琐碎化,再加上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盛行,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观点很容易被现实冲击,这就造成思政课被一些学生当成必逃课,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就是过度依赖手机,课堂的互动性不强。一些学生在教师提问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借助课本完成思考,而是打开手机百度,认为这种方式更加便捷;有些学生认为思政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对未来的就业不重要,思政课课业负担轻,甚至没有作业,使思政课在一些学生眼中变成“必逃课”,只在考试时出现,考完即扔。此外,还因思政课教学、专业课及辅导员这三个教学主体各自为营的特点,造成思政课往往止于课堂。专业课教师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讲授而没认识到课程的育人功能。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更多的是处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事务,对学生认识和了解停留在表面,缺少对学生心理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一些高校又缺少相应的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出路

1.创新教学平台,守好课堂主阵地

思政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旗帜鲜明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內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2]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都是通过向学生传播知识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的。思政课教师要守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站好思政课讲台,不能一味地追求思政课的满堂彩,而应让“讲台”回归其本真。要通过创新教学平台,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比如录制微课,慕课,开通思政课教学公众号和微博,新建“学子说”等版块,走进学生生活,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更易被学生接受。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手机参与教学,比如蓝墨云班课、超星等App,既可以提前上传课程资源让学生预习,也能用在课堂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

2.完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了解学生关心什么,有什么困惑,使沟通话语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避免出现学生反感的长辈式说教现象。要以真挚的情感去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身边的故事。坚定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专题授课,比如思修课里讲到爱国主义时,可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时间轴,找出一批为国请命、英勇献身的革命仁人志士的先进事迹,或选出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文,用丰富的图文和音像片段,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和心灵震撼。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思政课讲成政治宣传,也不能泛娱乐化来弱化其政治性,除了课本知识的传授以外,重要的是解惑,要用理论去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对学生中出现的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想,要坚决批评反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品格,以昂扬的姿态来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在课堂教学时还要注重启发性,可以采用问题链专题式教学,课前抛出本次课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思考,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得出结论。要上好思政课,不仅需要教师讲,而且需要让学生讲,适当引入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主导课堂的体验。比如讲爱国主义时,让学生准备爱国题材相关的朗诵、演讲、相声小品等资料,使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将爱国化为行动的自觉。

3.依托社团活动,创新校园实践教学

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课堂学到的思政理论知识归根结底还是要作用于实践,能够回应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否则就是纸上谈兵。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思政课教学在传授思政理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这要求必须和社会这个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做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主要依托社团来进行,比如可以开展“党史知多少”“法律在身边”及一些时政性知识竞赛,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知识点时,也可以开展“我看新时代”为主题的摄影及征文比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去感知去体会。也可以开展一些调研性活动,例如通过学院团委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与课程相关的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文献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经典文献,写读书心得体会。还可以开展辩论、演讲、话剧表演、制作微电影等活动。

4.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课程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要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专业课讲授时,要适当对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讲授法学专业课时,可以在列举相关法律案件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生命观的教育;讲授会计相关专业课,可以从中传递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及是非观。这些都是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必须穿插到教学的全过程。有的专业课教师缺少育人意识,认为专业课传授专业知识就够了,不重视思政课,只“教书”不“育人”,造成教育“两张皮”现象。因此,高校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促使高校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补充的育人合力。让思政课程从“独立作战”状态转变为与专业课程的“集体作战”,摆脱长期孤立的窘境,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思政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找到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化困境,通过破解困境寻找出路,真正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的,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本心。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段立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及其发挥:基于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

[2]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Z].(2018-04-13)[2020-04-16].http://www.moe.gov.cn/jyb/was/.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出路思政课困境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跟踪导练(一)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