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文化的哲理及价值探析

2020-09-06何悦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

何悦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拥有悠远历史文化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而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折射着中华文化精神,其独有的思辨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蕴含了先贤们对天地万物、对生命的体悟,既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养生价值,其散发的理性光芒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太极文化 美学思想 养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066-02

寰宇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遇,无时无刻不在转变。树木花卉,山峰楼台,看似停止,无不在慢慢老化。俗话说,唯有“变”是不变的。拥有悠远历史文化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的太极拳,便是要把各种变化在拳里演练出来。

一、太极文化的哲理

太极文化,源于人对天的顺应,人对天的探究,人对天的体察,更是人与天的融合为一,有了物质,肉体,心智,灵魂,灵性环环相连。正如《易经系传别讲》所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伏羲“一画开天地”,文王据而演《周易》,孔子将这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现象命名为“太极”,使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融合。从此,太极智慧融进了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传承和发扬开来,并且还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了儒学、道学、佛学和武学,以至中国社会的发明创造,甚至影响了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

儒、释、道文化一起,为太极文化输入了新的内容,是支撑起太极文化的三大支柱,建构起太极文化的精神内涵。太极文化,承继了儒家“中庸之道”的平衡智慧,是“仁义礼智信”的崇德向善的价值准则的最佳体现,更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身七境的发扬者。太极文化,承继了道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要义,以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精神特质。太极文化,承继了佛家“诸法无我”的理论原则,是“般若性空”之心性学说的体现者。作为太极文化的一部分——太极拳,则是承载、印证、体认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不只是拳术,更是修心、养身的方便法门,练习者能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逐渐步入“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从太极拳的原理可知,人是天地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对立面。

二、太极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

1.形态之美

太极拳的形态之美主要体现在其动作姿态自身所拥有的和谐之美。太极便是一个圆圈,太极拳也就是由数量极多的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拳法。“圆”是太极拳运动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所体现的和谐也符合了东西方的美学观念。以“圆”为美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观念,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清朝张英《聪训斋语》卷上曾论“圆”为美之极致:“天体至圆,万物做到极精妙者,无有不圆。圣人之德,古今之德,古今之至文,法贴,以至一艺一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2]太极拳作为“哲拳”,更是将“圆”的思维理念推向了极致,举手投足每一动作都为圆:或立圆,或斜圆,或圆弧,到处圆活。不光是外在的动作轨迹,内在的气和内劲也都体现了圆的规律,正所谓“人身处处是太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太极拳以其“圆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2.劲力之美

劲力即太极拳中的劲法和力度,最主要的成分是刚与柔。太极拳的劲力特征可用十六个字归纳,即以柔为主,外柔内刚,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柔是太极拳的基本,是区分于其他武术的独一无二的“生命”特性。如果失去“柔”,太极拳也就不存在了。它要求在对抗中不论什么情形,都不能与对手顶抗,而是运用沾、粘、连、随来解决问题,“己顺人背”,“引进落空”,不管对手有多大的气力,都能够化于无形之中。当练到最高境界时,周身无处不发人,由听劲,化劲,逐渐达到懂劲的意境,可以“挨着何处何处化,不用心思就能拿;挨着何处何处打,不用心思就能发”,达到意、气、力的高度统一。杨露禅粘住麻雀而不能飞,杨健侯能把烛火吸住拉长,都是对太极练到出神入化境界的具体描述。

3.神韵之美

传统美学十分重视神韵的作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都可以说是没有灵魂。太极拳亦然,神韵是体现太极拳练习者的情趣与意向的一个较高层次。一招一式,一拳一腿,都与“神”相配合,将神韵作为其最高层次的追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讲的是太极拳动作的神韵;“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讲的是太极拳气势的神韵;“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讲的是太极拳节奏的神韵;“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讲的是太极拳精神状态的神韵。太极拳中对神韵美的展示,提升了太极拳的审美情趣。

4.服饰之美

太极服的美学特征,与中國独特的哲学美学思想与以 这种独特思想为基础所产生的直观感悟式的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主要表现为“肥硕宽大之美”“庄重威严之美”“飘逸之美”。它以中国传统的服饰元素为主,宽松﹑休闲,袖口﹑裤脚窄收,纽襻相系。面料松软﹑洒脱,色调明快﹑亮丽,穿起来庄重大方,动起来随身从形。太极服与太极拳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共存共容。太极服是太极拳的一部分,是太极文化的一部分,展现了中华服饰的魅力,同时彰显了中华民族充满文化自信的审美观念。

三、太极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养生价值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太极文化便是上述理念的完美诠释。

1.练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对人的九大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都有保健与调理的功能。这里仅以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改善为例加以说明。有研究表明:动物一般能够活到发育期的七倍,人类却只能活到自然寿命的三、四倍,其原因在于人类与动物呼吸方式的不同,即胸式浅呼吸极大限制了人的肺活量。而太极拳要求从自然呼吸逐步过渡到深、长、细、匀的逆腹式呼吸。通过这种呼吸方式,吸进大气中的精微部分,吐出二氧化碳和一切浊气,完成能量气体信息的有效互换,也正是这种呼吸方法,表现出了太极拳的柔、匀、细、长的动作和谐特征。同时,练太极拳也有利于健脑益智。传统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之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都是由于脑的作用,这阐明脑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之所在。太极拳是最佳的“有氧运动”,盘拳在松、柔、圆、缓、匀的运转中,似行云流水,全身各个器官,尤其是人脑中氧的充实供给。

2.练太极拳有助于强筋健骨

骨关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负荷最重的运动器官,关节的自然磨损尤为严重,因此最先发生老化。我国民间历来就有“厚骨为贵人”的说法,养骨对于养生和人体健康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运动锻炼对加强骨质强度是至关重要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去做,比方瑜伽,它是当下很流行的体育健身项目,然而有人由于长时间不当练习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太极拳与其他运动的健骨效果相比,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练太极拳时,其动态是“一动全动,节节贯穿,连绵不断”。它的螺旋式弧形动作,能使周身各部的肌肉群和肌纤维都参加运动,使肌肉灵活而富有弹性,增强了收缩能力。又因为太极拳的立身动作,要求中正不偏,使骨骼的形态构造和功用都发生了良好的变化,骨质变坚韧,提高了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机理,使其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因为肌肉和骨骼持续地做螺旋式弧形动作,使关节四周的肌肉——关节囊和韧带受到很好的锻炼,收到“外练筋骨皮”的健身成效。

3.练太极拳有益于修身养性

太极拳能够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令人具有完備的心理状态。太极拳把待人接物、以善为本的行为准则有机地融汇到具体的技法中,讲求“知己知彼”“舍己从人”“逆来顺受”“刚柔相济”,达到美与善的高度统一,达到外在与内涵的高度统一,把这一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就是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久练太极拳的人,能养成高度的涵养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着心静的状态,“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能平心静气地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物。这种心静的状态,便是养生之道。人只有在心静的状态下,才能遇事不慌,正确地处理各种事情;人唯有保持一种平静、稳重的情绪状况,才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人唯有在心平气和的情绪状况下,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避免复杂的表面现象损耗自身的脑力、体力。因此,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健体强身的拳术,而且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太极精神,对修身养性有着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英.聪训斋语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赵世鹏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真善美的统一:论威廉·莫里斯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浅析《声无哀乐论》其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