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熙时代,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走向近代化

2020-09-06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传教士科学知识康熙

法国“国王数学家”来华

康熙时代的科学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南怀仁时代”,即从1669年到1688年南怀仁去世;第二个阶段是“法国人的时代”,即从1688年法国“国王数学家”来华直至1722年康熙时代结束。

1688年是科学史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点。这一年发生了英国的“光荣革命”,此前一年出版了科学史上重要的一本书——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科学的进程由此改变。1688年以前,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的基本上还是文艺复兴晚期的科学知识,而随着法国“国王数学家”的到来,大量科学新知和仪器传入中国,因此这一年也是康熙时代科学传播的分水岭。

1685年,5位法国科学家带来了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的30箱礼物,包括浑天器、象显器和双合象显器(两种不同类型的显微镜)、看星千里镜、看星度器、看时辰铜圈、量天器、天文经书、西洋地理图、磁石等等。康熙皇帝很高兴,在乾清宫召见了他们,并赏赐每人50两银子。

康熙的两次“科学秀”

1689年到1691年间,康熙主要在4位法国科学家的指导下集中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徐日昇和安多主要向皇帝讲授算术和代数,白晋、张诚则主要向康熙介绍几何学的内容。

他们为康熙传授知识所使用的教材包括:巴蒂斯的《几何原本》《算法纂要总纲》。在几何学、算数之外,还有大量科学仪器传入宫廷,包括不同形制的纳皮尔算筹、绘图仪器等。康熙皇帝骑马时会戴一些可以随身佩戴的小仪器。

康熙勤奋好学,经过3年的储备,掌握了足够的科学知识,于是开始把它们作为皇权统治的手段加以利用。1691年底到1692年正月间,康熙连续两次在乾清门与一众大臣探讨科学,内容涉及历算、音律、“径一围三”圆周率以及测量河水流量等问题,并实地进行日影观测。1692年,康熙颁布容教诏令“新旨通行”,允许传教士在中国土地上自由传教、新建教堂,中国教徒参与传教也不再受限,传教士为此不胜欢欣。诏令中提到颁布此旨的原因是传教士在历法、火器制造和谈判方面有诸多功绩。

然而到1705年之后,康熙对西洋人的整体态度产生了大的转变,重要原因是教廷特使多罗在这一年的年底来到北京,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康熙对多罗禁止祭祖祭孔表示强烈不满。

这场礼仪之争,加深了康熙对传教士的疑虑,他决心要让中国人独立掌握历算知识,于是便有了1713年“蒙养斋算学馆”的成立。

蒙养斋算学馆开馆之前先是广纳人才,从全国各地召集了上百人,进行考试推荐后,录取了72位。

为了摆脱传教士控制下的西学而向西方学习,蒙养斋算学馆带有“自立”的目的,试图对法国皇家科学院进行模仿;然而,它最终没能使中国实现科学的自强,反而在康熙之后与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大。

“被卷入”的科学难“自立”

康熙时代传入中国的部分科学,是被动的、“被卷入”的科学。康熙对科学的需求主要出于统治和实用的目的,比如历法的制定和日月食的预测;而传教士愿意将怎样的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又制约着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

康熙皇帝对科学的贡献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评价。一方面,他出于对科学的爱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他出于统治的需要,将科学知识视为私有,故意延迟科学著作的出版,以便用来威慑和控制汉人。这使得传入中国的科学仅作为宫廷科学存在,没有及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到了晚年,康熙开始提倡“西学中源”,认为西方很多科学思想都源自中国,而大臣们为迎合康熙的观点,也对“西学中源”说进行发挥和传播,这对于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康熙时代毋庸置疑是中国与世界科学交流极为频繁、充滿机遇的时代,但康熙之后,中国与欧洲在科学方面产生了“大分流”,中国科学没能走向近代化。

(摘自《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传教士科学知识康熙
惩罚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如此原因
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宁夏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隐忍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