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旅游城市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06张静张智栋

参花(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林州红旗渠红色旅游

张静 张智栋

摘要:目前,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旅游愈加受到重视,这其中,红色旅游城市正在成为大批游客的优先选择。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内涵的物化表现。闻名中外的红旗渠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的中国力量,为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不竭动力,从而带动了林州这一旅游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为同类性质的红色文化旅游城市提供一些有效经验。

关键词:旅游城市 红色文化资源 红旗渠精神林州市红色旅游资源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红旗渠作为典型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挖掘红旗渠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综合性考察当前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能为红旗渠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林州这一旅游城市规划方面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经验,以实现其在“文化兴市、文化强省”战略中应有的作用。打造红旗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不仅推动了该区域的经济迅猛发展,而且促进了该区域产业模式的积极转型,大力弘扬了红旗渠精神。

二、关于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

近来,关于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合理利用了优势资源,并且在红旗渠景区的规划设计研究上作出了优秀的方案,既突出红色资源特色,又统筹全局、协调规划并进行设计与实施。

(一)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诞生与传承,是可利用的首选优势,要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就要大力开创红色旅游品牌,创新推广红旗渠红色精神作品,发展红旗渠相关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区。

(二)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否认的多样性,包括红色遗迹、民风民俗、自然条件以及红色精神等。保护优越的条件,并且合理实施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开发红旗渠的一切前提。

(三)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度与知名度成正比,扩大人民群众对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可以借助当今媒体、文艺作品和红色旅游宣传等形式,将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推向大众视野,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以此来引领红色旅游的龙头产业。

三、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在实践中的运用

以物质为载体,以精神为依托,新老林州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红色品牌,迎来了林州新时期,积极响应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培育出了新的时代精神。依托这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注重挖掘和培育文化品牌的效应,用遗迹保护、教育宣传、媒体效应等方式,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产业,带动了林州经济的发展,同时以经济发展来振兴红色文化产业。

(一)青年洞

当年作为红旗渠总干渠咽喉工程的青年洞,今日已成为红旗渠风景区的核心景点。“青年洞”,顾名思义,因凿洞主力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选拔出来的300名骨干青年而命名,且三字为郭沫若老先生亲笔题写。它是红旗渠主渠段人工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环节,更是“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众多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石碑便成了教材,教育新老林州人永远铭记那段艰苦岁月,激励他们继承并发扬红旗渠精神。其上红旗飘飘,雕塑齐聚,红色文化气氛浓郁,而且定时用实操和演绎的方式为游客再现当年修渠的场景,真实还原,令人回味。

(二)红旗渠干部学院

红旗渠干部学院把红色精神氛围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并作为建校根基,巧妙地将20世纪红旗渠精神与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相结合,是成功的建校典例。林州早年间缺水、少水,故学院内整体的水体景观较为丰富,而且依傍着山脉,重走了一遍修渠路,使学生更直观地感悟精神,并且整座学院呈现为红色,文化色彩尤为浓重。红旗长廊、活动广场、名人事迹的展览以及园中大大小小的雕塑设计等,都包含着形形色色的修渠小故事。學院向全国开展以红旗渠为主题的红色党性教育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且基于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馆等,开创了一大批红色主题突出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以红旗渠精神为轴心内容的课程体系。通过听故事、长见识、学方法、传精神,更加透彻深入地了解红旗渠红色精神。

(三)林州市区

如今体现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林州建筑”已成为国内响当当的品牌,林州市区的中心场所和角角落落都向市民宣传着先辈留下的宝贵红旗渠精神。林州本土建设围绕红旗渠建设正在向山水城市发展,这其中一些景观广场,道路规划,餐饮行业等都以红旗渠命名,包括大大小小街道的照明设施、道路护栏、排水系统、显示屏幕等极具细节性的设计,都在传播着红旗渠精神。林州现已获得“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项优秀城市称号,新老林州人将这座小城焕发了育人的生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结语

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既要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更要创新形式、分享成功经验。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总结与体现,是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红旗渠精神在红色旅游建设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与价值,其合理开发利用的模式被视为典范。其不管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精神领域,都认识到位,领头在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走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开发与利用契合进步的思想理念。故此,红色文化资源是当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潮流形式,是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发射点,又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回归线。用经济发展旅游,用思想传承精神,用经验带动创新,用文化转型模式,保护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性,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新型旅游城市升级中去。

参考文献:

[1]陈莉莉,郝祎娜.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述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4(03):4-8.

[2]郝祎娜. 红旗渠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陈伟.为城市创新发展系统谋划健康旅游新业态——专访本刊特约评论员、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创新发展咨询中心主任李春梅[J].健康中国观察,2020(01):88-90.

[4]马聪玲.城市、文化和旅游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20(z5):86-87+84.

[5]黄洋. 试论中小城市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策略[N].中国文物报,2020-05-01(006).

[6]潘善环.旅游型城市的城市精神塑造——以桂林市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年),2020(04):133-134.

(作者简介:张静,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景观设计;张智栋,男,本科在读,黄河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林州红旗渠红色旅游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迷情大丽花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