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为复学的学生“心理赋能”

2020-09-06陈德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希望复学

陈德冰

〔关键词〕复学;心理赋能;希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9-0052-02

一、什么是心理赋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赋能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所罗门(Solo- mon)认为,赋能是一个“减少无能感”的过程,通过发掘“无能者”的权能障碍,协助他们消除非直接权能障碍的效果与直接权能障碍的运作。托尔(Torre)认为,赋能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变得够强壮而足以去参与影响他们生活的事件与 机构,并分享在这些事件与机构的控制下他们所发生的改变。斯威夫特(Swift)和莱文( Levin)认为,赋能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对权力的再分配,是一个过程及一个目标。由此可见,赋能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目标。

赋能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个人、组织和社区都可以赋能。个人层面的赋能即心理赋能。李婷婷等[1]认为心理赋能是指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的分析理解(自我效能)、对环境施加控制和影响社会政策的努力(心理控制)、明确完成目标的成功因素(积极归因)并付出行动努力实现目标(结果预期)。本文采用学者李婷婷的观念,认为心理赋能包括三个方面:生活的掌控感、未来的希望感和自我的效能感。

二、复学后,为什么要对学生心理赋能

长达几个月的居家学习,如今疫情持续向好,学生得以重返校园。然而,学生在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居家隔离生活之后,心理可能会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差异化的情况。例如:担心返校会有被感染的可能,遇见咳嗽和发烧的同学会远远避开;居家学习期间大家的学习效率不尽相同,回归集体学习的氛围后,大家面对波动的成绩,可能有一些消极的情绪;疫情防控措施也对原先的学习秩序和学习习惯造成影响;复学后上课总是难以集中精神,记忆力差,学习起来觉得很吃力,想逃避上学;重返校园,昔日的好友好像与自己的心理距离好远,聊天总是找不到共同的话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

因此,教师在繁忙的防疫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复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主动为学生“心理赋能”,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为学生心理赋能

(一)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帮学生找回生活的控制感

复学后学生重返校园,需要面临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的再适应过程。已有研究表明,为青少年提供有意义的角色参与机会,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感,并获得赋能感。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增强其自我主导的权能,教师可以这样做:1.引导学生主动调节生物钟,积极适应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比起居家生活,紧张而有秩序。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温校园的学习和作息时间,从意识层面告诉自己此时此刻所处的环境是学校,我们要面对的任务是学习知识。2.回顾居家生活的点滴美好,告别居家学习的日子。长达几个月的居家生活,想必也发生了不少的趣事和开心事。盘点这段时间里的美好或自己在疫情中的所思所想,把它写下来或画下来,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自己,若干年后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我可是经历过新冠的人!”封存过往的美好,并不是要把它忘记,而是将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3.定下新学期的目标,借具体计划提高行动力。复学后,你对新的开始有什么期待?有什么计划?你准备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它写下来,或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着眼当下,用一步步的行动消除复学的紧张感。在不断的积极行动中完成一个个小计划,达成一个个小目标,会让学生找回对学习的控制感,增强复学自信心。

(二)鼓励积极归因,提升学生的希望感

学生复学后,我接到了不少学生的辅导个案。A同学说:“我网课基本都听不懂,听着听着就犯困了。回来坐在教室,我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觉得很痛苦,真的不想来上学了。”B同学说:“复学后第一小测,我的成绩特差,比上学期退步很多,我一点信心都没有。”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复学后,在学习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沮丧、失望、焦虑等消极情绪体验,甚至有学生出现逃避上学或逃课的现象。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希望感。1.正确认识疫情对我们的积极意义。2020年的疫情来势汹汹,给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也扰乱了我们本来的学习生活。然而,我们也是这次疫情的全程参与者和观察者。这份特殊的人生经历注定会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脚本。教师可以从“疫情下我是如何保护自己的”“辨析谣言我能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居家的快乐事件”“我的一次新尝试”等角度,引导学生看到自己在疫情特定时期里的点滴成长,增强学生对疫情防控时期的意义感。2.接纳情绪,把情绪体验正常化。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情绪小瓶子”或“情绪曲线图”等方式帮助学生觉察当下的情绪,并引导学生看到复学后的焦虑、担忧、愤怒、疲倦等都是复学初始阶段正常的心理反应,是人皆有之的情绪体验,从而减少学生的自责和内疚。3.合理归因,科学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网课学习效率低下、效果差劲,已经是众多教师和学生的深切体会。如果学生把当前学习状态不佳和成绩下降,简单归因为“我本来就很笨”或“我不是学习的料”,那学习挫败感会很强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网课的“优势”和“劣势”,从外在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合理的归因。比如,居家时缺少学习氛围,所受干扰多,电子设備影响比较明显,游戏诱惑太大。然而,回到学校后,这些影响因素都随之消失,那么我们应该对返校后的学习充满希望。

(三)实行帮扶措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我相信我能行!复学后,我曾对初三学生做过一次小调查,问题是“你对你现在的学习状态满意吗”。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可见复学后学生的学业自信普遍下降。已有研究发现,学业自信会直接影响学业成就。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业效能感:1.等一等。复学后教师不要急于讲授新课或测试,要放慢脚步等一等学生的学习进度,最好能对网课期间的授课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帮助学生补齐短板,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2.帮一帮。教师可以利用自习或课后时间,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进行个别学业辅导,或组建学生互助小组,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力量,帮扶学习落后者。3.赞一赞。复学后,可以通过多观察多调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果暂时没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让学生往老师积极期待的方向发展。

复学后对学生的“心理赋能”,其实就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发掘学生的心理资本,让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有激情地应对复学后的所有挑战。当然了,赋能的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1+1=2”。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师在赋能时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赋能技巧,并不断地总结提升,在不同的阶段施展不同层次的赋能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婷婷,贾林祥.心理赋能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1):98-101.

[2]朱海梅.“疫”起防疫 为心赋能  ——应对疫情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0):42-43..

[3]王琪.城市居民心理赋权:结构与测量[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4]田艳辉,魏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拖延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7):29-33.

[5]王秋英.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9):251-252.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佛山,528237)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希望复学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复学前防疫应急演练有作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痛苦的事,我不想重来一次
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复学复课
复学后学生心理“复位”的有效干预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试论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