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机制研究

2020-09-03连刚

传媒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突发公共事件

连刚

摘 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早期阶段很容易出现谣言,谣言是违背事实所捏造的虚假消息,谣言的传播极易引起民众恐慌,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典型代表。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做好对谣言传播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尽快消除谣言,保证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效果,对维持社会和谐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谣言的性质和特点切入,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机制,并从预警机制、法规约束、信息公开等方面探讨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对策。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谣言传播;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7-0-02

一、引言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人们预料之外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处置应对的公共事件。某些地方政府在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到位,使得民众无法知晓事件进展情况,给谣言的滋生提供了空间,甚至通过网络传播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蔓延,给民众带来恐慌情绪,致使社会秩序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因此,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处理至关重要。从谣言传播角度来看,想要对其予以有效处理,就必须提早介入、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弄清谣言的传播机制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二、謠言的性质及其特点

(一)谣言的性质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谣言的意思包括“捏造的无事实依据的话” “民间评议时事政治且具有一定流传性的话”和“没有公认的传说”。鉴于本文主要以突发公共事件角度为切入点,所以主要讨论前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突发公共事件必然会伴生各种各样的谣言,这些谣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造成民众恐慌的同时也会对基础社会秩序带来一定影响。

(二)谣言的特点

要实现对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首先做好对谣言特点的分析。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事件,对谣言的特点予以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谣言本身一定有一个主观故意的发起点。这个发起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体,而且必须在主观上想要刻意造谣、传播虚假信息,具有明显的不良目的。例如,某网站故意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谣言,引得网民广泛转发,由此获得网站流量的提升和自身曝光度的增加。

其次,谣言一定能够引起民众的共鸣,促使他们主动进行传播,由此达到扩散的目的。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民众对突发事件普遍关注,但在没有及时接收到官方信息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些谣言恶意引导。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关于疫情起源的谣言层出不穷,武汉同胞也因此受到了网络攻击,实际上,疫情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

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途径

(一)口头传播

谣言的口头传播是指民众在交谈、聊天过程中进行的谣言传播方式,是最传统、最基础的谣言传播途径。在谣言传播机制当中,口头传播是伴随谣言而存在的传播方式,在谣言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但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它需要人与人通过直接对话的方式予以完成,这就要求人和人必须处在同一空间才能完成传播。相对而言,这种方式的传播途径单一、传播范围较小、传播速度较慢。电话普及以后,口头传播可以实现无实地传播,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都有所提升。

(二)互联网传播

谣言的互联网传播发生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以后,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谣言传播方式。相对于口头传播而言,互联网传播具有传播更方便、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的特点。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互联网传播又可以分为社交软件传播、网站传播和网络社区传播等几个方面。其中,社交软件传播是指民众在使用QQ、微信等软件时所进行的谣言传播;网站传播是指在网站上刊登假新闻、假消息的传播方式,多为不良媒体为了博点击量而选择的手段;网络社区传播是指在贴吧、BBS、QQ空间等群社区论坛中进行的传播方式。这些传播方式都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实现的,谣言一出就会像病毒一般迅速蔓延开来,因此这种传播方式也是最难管控和处理的。

(三)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传播也属于网络传播的一种,具有传播更快、受众面更广、影响更大的特点。从自媒体角度来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人都有麦克风、都是自媒体,而且有的自媒体还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群体——“粉丝”。很多自媒体为了赚取点击量和分享量,会选择发表一些未经证实的爆炸性消息来蹭热点、博眼球,他们的粉丝容易基于对其一贯信任而对谣言信以为真,并迅速通过社交软件等方式将其分享出去,谣言由此得以传播。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传播途径而言,自媒体传播的受众更多、速度更快,谣言传播造成的后果也比较大。

四、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应急治理对策

(一)建立谣言预警机制,让谣言失去生存空间

建立谣言预警机制,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对谣言予以应急治理的基础办法。谣言本身是一种虚假的信息,它的出现都是基于一定条件且具有一定预兆的。在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处理时,一定不能忽视对信息的披露,官方媒体应当快速跟进并及时报道,让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真实情况,同时注意有针对性地发布有关信息来粉碎谣言,由此压缩谣言的受众面和传播空间。为了提升谣言预警机制的有效性,政府必须扩大信源,加强与各类媒体、网络公司的联系,时刻关注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并对其予以收集和分析,借助信息监测进行谣言防范。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做好对各类谣言处理的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中滋生的谣言具有一定特征,可以通过分析以往突发事件中的谣言类型、内容、传播和处置经验等制定初步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一旦谣言露出苗头也能快速处理、有效解决,真正将谣言扼杀在萌芽阶段。

(二)制定明确制度法规,约束互联网环境

制定明确的法规制度是约束互联网环境、有效治理谣言的重要措施。从当前的谣言传播途径、传播模式来看,互联网是重灾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相关法规制度没有出台,使得互联网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持续释放网络“正能量”离不开法律护航,必须通过完善互联网法规实现对包括软件公司、网络媒体、自媒体和网民的语言行为约束。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则可根据刑法定为侮辱罪、诽谤罪,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对网络谣言实施依法治理。近年来,针对网络谣言传播的依法治理得以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在受到法律惩罚的同时也进行了公开道歉,让民众拍手叫好。但在网络谣言的法律治理方面,我国仍有很大建设完善空间。网络实名制有利于减少不负责任言论信息的随意扩散,让试图制造、传播谣言者望而却步,从而更好地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秩序,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由国家强制推行。如何尽快实现全方位的网络实名制、让网络上的每一句话都能直接追查到个人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治理过程中的谣言传播机制研究,是避免民众恐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建立法规制度对网络这一谣言主要传播途径予以约束,实现对网络环境的净化。在此基础上,注重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让大家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进度、看到政府的决心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最终实现对谣言传播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江苏佳.信息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及应对研究[J].科普研究,2020,15(01):70-78,108.

[2]邹玉瑛.基于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和应对机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4):58-59.

[3]高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8.

[4]明佳伟.社交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5]郭文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 2016(14).

[6]杨毅,梅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舆情监测与引导分析[J].科技风,2016(10).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突发公共事件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于Hadoop平台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研究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基于农村低电压现象探究综合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