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2020-09-02侯震韩丹

关键词:疫情防控习近平

侯震 韩丹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深邃内涵、富有生机活力、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鞭策激励下,党领导中国人民接连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缔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疫情防控;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20)04-0058-09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于披荆斩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淬炼和升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别于近代西方的民主革命精神和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传统精神,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进行重要地论述,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供了遵循原则和实践路径,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推进的重要助推器。本文拟从探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出发,窥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风貌,以及在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下如何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既根植于积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筑基于党领导人民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接力棒”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根植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1]1,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条主线,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爱国主义突破了封建社会“忠君体国”的局限,对君王宗主的忠诚扬弃并升华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孕育出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而在“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意气风发”的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直接体现在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中华民族精神中传统的团结统一超越了地域、党派、民族等界限,无论是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时期,还是在“全民族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能够摒弃成见、捐弃前嫌,切实地做到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团结领导各种力量投身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中华民族精神中传统的爱好和平不再限于“九州大同”、“宣抚四夷”,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阈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无偿援助亚非拉,再到新时代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惠及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民族的解放运动、谋求世界的大同;中华民族精神中传统的勤劳勇敢并非只是“人定胜天”般的战胜自然灾害,更呈现出推翻近代以来欺压中国人民“三座大山”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精神中传统的自强不息精神直接表现为党领导革命建设年代孕育出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髓,充实并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等,都是彻底革命精神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充实”[2]149,成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探索创新的传承创新。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向标”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可以变成物质力量”[3]1。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引领着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和发展前途,“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4]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蕴含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与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的产物。红船精神赋予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井冈山精神赋予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苏区精神赋予的“坚定信念、求真务实”,长征精神赋予的“重于求实、独立自主”,延安精神赋予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内涵要义,无不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凝聚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的理论逻辑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核心与灵魂”[5]52,指导着共产党人持续审视、研判、解决中国革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克服千难万苦、战胜凶恶敌人过程中体现出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成为支撑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完成脱贫解困、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内动力”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压迫,固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对内没有民主自由、对外没有国家独立、传统文化遭致异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们进行持续不断的抗争,然而依旧未能改变落后挨打的客观存在。因此,要想完成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重任,急切需要一种坚韧不屈、自觉向上的精神,“实践证明,政党精神不仅是政党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而且驱动政党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换。政党精神可以直接地转化为政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6]89,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外强敌展示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切实地转化为中国人民自我解放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黨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强敌、坚决斗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畏困难、埋头苦干,改革开放以来勇于自我革命、闯出一条新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动力源泉。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风貌

近百年的中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支撑着无数中华儿女们前仆后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又激励着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赓续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其独特先进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支撑,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平台载体,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重要借鉴。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赓续,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支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赋予“不怕艰难困苦、无惧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鞭策着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赋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式方法,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赋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激励着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不仅有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一系列热点和敏感问题,并且当前新问题、新情况产生的频率和速度也远远超过以前”[7]282,来自国内外各方的挑战陡然增多,在多种机遇和挑战、利益和风险相交织的时代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能够起到凝心聚力、奋力拼搏、接续胜利的重要作用,“革命精神有着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因为革命精神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路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8]128,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平台载体

人類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根基,“革命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力量源泉”[9]17,民族复兴是文化自信强有力的后盾,坚定文化自信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崇高的伟大民族精神,时时处处激励着中国人民为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自强不息,勇往直前”[1]6,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中国人民从此觉醒,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追求、矢志不渝的实现共产主义信仰信念培育升华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一部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丰富、升华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独特革命精神,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锤炼、继承、弘扬和发展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有其内在的思想观念,有其内在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来源”[10]137,引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重振民族自信心、重拾树立民族自尊心、重提民族自豪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

(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源头,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进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充实的参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1],高举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旗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事业。

当代党员干部均出生并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未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历程。长此以往形成了党员干部只停留在历史的层面,缺乏对自身亲身经历过时期的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素材,既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宏观了解党的历史,又能彰显各区域地方革命特色,“革命斗争实践表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能够使每一个党员都能自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振奋革命精神,发扬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作用;就能够使每一个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使党的各级组织起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12]155-156,对于当代党员干部具有亲身感悟、生动直观,更契合党员干部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体验载体和天然的鲜活教材。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要求

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并实现其当代价值,就必须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内涵,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拓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情感认知、理念认同,切实地落实到德育品德的养成之中,确保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取得实效。

(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蕴含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之中,“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13]1,红色基因刻录着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来时路,蕴含着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彰显着理想信念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动力支撑。以崇高的敬意和感恩的心态重温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牢牢把握革命精神的主流和本质,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良思潮的侵袭和干扰,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于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征程中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赓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赋予出新的内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中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徐东升,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1,6.

[2]梅黎明.精神永存中國共产党精神概说[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149.

[3](德)卡尔·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M].中央编译局,熊伟,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

[4]习近平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5]时玉柱.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论述[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2):52-59.

[6]肖力,邢洪儒.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89.

[7]蒯正明.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82.

[8]雷莹.不朽的丰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28.

[9]王国炜.文化自信的价值观意蕴[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4):15-20.

[10]国防大学军队党史党建研究中心.英雄的壮举伟大的精神八一精神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137.

[11]习近平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N].人民日报,2015-02-17.

[12]李智勇.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从严治党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55-156.

[13]习近平.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3-06-26.

[14]颜晓峰.党的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18-03-26.

[15]侯坤,段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130.

[16]徐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9.

[17]柴奕,齐卫平.革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1):61-69.

[18]易中琳.党史文化与共产党员共有的精神家园[C].全国党史文化论坛文集(第1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494.

[19]许罡.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215.

[2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21]马静.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94.

[22]贾松青.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机关党的建设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76.

[23]杜艳华,刘学礼.先驱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245-246.

[24]秦博,张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治国担当和强国智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7-41.

[25]陈加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四维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7-23.

[责任编辑]王立国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