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及策略探析

2020-09-02王微佳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李子柒文化交流走出去

王微佳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展现中国风貌是新时代外宣工作的要求,然而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几年,自媒体行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给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其中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美食博主李子柒,因拍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短视频而爆红海内外,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认为,热度不减的“李子柒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中国文化应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实现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李子柒”现象;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李子柒竟凭借一己之力,用100多个短视频就获得了CNN积40年之功力才能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收割到的流量,让全球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人们心之所向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对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如何借鉴“李子柒”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有效传递给世界,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内容重传统、轻现代

上至国家社会,下到各级组织团体都在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组织了数次文化艺术代表团出境交流活动,翻译并出版了大量的书籍。然而这些文化活动与产品在题材内容上比较保守,多倾向于传统文化、地方风俗、历史典籍等,缺乏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的展示以及与人民生活内容的有机融合。没有接触到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形成共识。

(二)文化产品重数量、轻质量

近几年我国文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对外文化贸易总体规模逐步扩大,文化产业成果收获颇丰。但是我们文化“走出去”的水平还很低,在世界文化市场上仅占不到4%的份额。究其原因是我们文化产业创新力不足、文化产品形态单一,我们的文化產品缺乏对本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创意利用,对输出国家的文化差异把握不明,粗制滥造、拼凑重复现象较为严重,文化表达方式的国际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影响力品牌。

(三)文化交流官方多、民间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虽然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民间兼容并蓄的新格局,但文化传播主要以政府和官方为主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民间的沟通、交流则相对较少。“中国文化‘走出去从实际效果上说社会组织与市场方式相结合是最佳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逐步构建起‘以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版权输出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的对外文化贸易格局。”①

二、文化“走出去”的典例——李子柒

新媒体时代,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周围新鲜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步缩小。作为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 上拥有746万粉丝,累积播放量近30亿的李子柒,其短视频内容以中华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这让很多外国人看了后心生向往,发出“中国真美好”的感慨。②笔者认为,李子柒作为文化传播影响力突出的代表,其成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善于发掘传统元素并突出共识

李子柒的短视频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她总是穿着一身汉服在乡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将镜头聚焦于春耕秋收,养蚕缫丝,染布织衣,传统的文房四宝制作,还原活字印刷术……成功塑造了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居生活情境,满足了快节奏、高压力下的现代人对田园牧歌式“慢生活”的向往。李子柒视频的核心,是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利用现有自然资源自给自足的伟大创造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中国经久不衰、迸发勃勃生机的高洁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李子柒的视频找到了全球人民的情感共鸣点,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人们的心田。

(二)传播内容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李子柒对奶奶无微不至的关爱,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传承;李子柒古朴的农村生活,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李子柒历时数月,经历无数失败才能还原镜头上短短几分钟的兰州拉面、古法红糖、竹沙发等的制作,是中国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更是当代极具创造力、责任感的中国年轻人的缩影。中国人从不缺文化,缺的是文化自信,而自信缘于热爱。正如央视评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看似抽象,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她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④

(三)传播方式、题材大众化

截至目前,李子柒微博粉丝2311万,B站粉丝414.3万,YouTube中国区粉丝814万,被国外网友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李子柒善于借力热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将日常生活叙事化娓娓道来,塑造“美食+中国风”的鲜明特色,传播各国所接受的价值理念。她的视频有感情有温度,是对“审美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理念的践行,是中国传统美好文化的体现。李子柒的视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极具亲和力、生动性的表现方式让全球人民看到了中国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中国,这是文化传播的应有之义。

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

(一)有传承也要国际化

知名自媒体“歪果仁研究协会”曾这样评价李子柒:“所传递的内容脱离了所有欧美人生活边界中所能接触到的由科技与发达的社会所构建起来的‘工业化语境,在高压力和高期待的生活方式统治下,前现代的、去工业化的方式以诠释一种文化最能触动人心”。⑤由此可见文化“走出去”,除了要有中国元素、中国内容,还应该找到符合全球共同价值理念,受众对象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更应了解受众的需求,考虑“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我们怎样将中国元素国际化表达”,传播跨越国度、超越时空、富有魅力、聚集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二)有创新也要有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⑥李子柒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做到了创新,精致且充满了生活仪式感与幸福感。当今时代文化“走出去”应更注重挖掘其内在的底蕴,从中发现其特有的核心理念并融入工匠精神,将时尚元素与历史元素相结合,比如可以发展中国式IP文创,广泛建立孔子学院等域外基地,开辟“丝绸之路”特色旅游线路等。我们要整合自身优势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拳头品牌,重视并发挥好多媒体特别是自媒体优势,向网络视听、数字媒体、动漫游戏、广告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靠拢。

(三)有内涵也要多元化

一提到中国,大多数人会想到京剧、书法、《论语》等事物,虽高端大气但又略感遥远,这是种“阳春白雪”;中国的基建、高铁、5G技术等遥遥领先世界,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設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但这些成果背后的文化意识气息太过浓厚,缺少了能打动人心的软化的一面;文化内涵略显单一,难以满足当代人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文化“走出去”不应该只有“阳春白雪”,也应该有“下里巴人”。我们应构建更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善于借力新兴媒介,集更多民间智慧从不同角度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四、结语

“李子柒”现象对于今天如何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贡献中国智慧具有启示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文化之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注释:

①黄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J].学习时报,2018年8月10日.

②钟超.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N].光明日报,2019年12月9日.

③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7月第5页.

④孙秀岭.李子柒为什么能火遍全球[N].大众日报,2019年12月12日.

⑤歪果仁研究协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外国人喜欢李子柒,2019年12月11日,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9jn3vwb/z30338l4wsu.html.

⑥杨劲松.透过李子柒现象看文化如何“走出去”[J].中国旅游报, 2019年12月18日.

参考文献:

[1]崔凌霄.网络流行语传播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37-40.

[2]祁述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文化价值[J].人文天下,2018(03):2-5.

猜你喜欢

李子柒文化交流走出去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长尾理论视域下内容型网红价值变现研究
消费文化语境下美食类短视频的符号意义建构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