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2020-09-02薛晓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互联网+

[摘           要]  在职业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校方应该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两者有机结合,在职业院校中构建起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正确引导其心理健康。主要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    键   词]  “互联网+”;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200-02

在数十年前,职业院校便已针对全体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家不断颁布相关文件的背景下,日益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以传统教育方法为基础,有机结合互联网,以新形势以及发生的新变化为依据,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确保其对学生整体有效。

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一)心理机构发展速度快,但建设不规范

长期以来,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众多职业院校都逐渐提高自身重视程度,选择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大量职业院校为满足国家需求,成立该机构。不过他们缺乏认知,亟需投资,并且许多管理工作不足,进而对心理咨询机构产生一定影响,使其在各个职业院校中反映出不同的发展水平。部分职业院校并未配备足够硬件,师资力量缺乏。

(二)心理教育队伍庞大,但教师不够专业

在职业院校中,通常对技术相当重视,但是较为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将心理学专业作为必修课,因此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由班主任或者心理咨询师等承担,其中辅导员人数最多,而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相对较少[1]。

(三)教育内容单一,学生认可度低

在大部分职业院校中,各个年度均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过往往停留于形式,缺乏多样性以及创新性,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实现教育目标。从职业院校学生的角度来讲,如果心理出现问题,往往先想到好朋友,并非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主要原因是教师平常承担着大量工作,只有少数时间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并且心理咨询师数量较少。

二、“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络自律精神教育

在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需要正确、清晰地认知网络暴力,切忌盲目相信。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正确应用互联网的重要性,使其成为一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通过这一平台,有效开展社交活动,并且确保所开展活动的有益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合适的上网时间,面对上网这一行为必须保持理智的态度,为网络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学生在健康上网的过程中,方可加强其道德文化修养的培养与提升,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在社会范围内产生正面影响,示范健康上网,积极抵制网络暴力,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互联网的健康与安全,逐渐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通过应用可行性相对较强的一系列措施,能够作用于职业院校学生,使其自我限制与约束,达到自我监管的目的。例如,在班级范围内可组成网络监督小组,采购一定数量的收集收纳袋,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收入其中,并且监督职业院校学生。除了自我监督,还需要发挥他人监督的辅助作用。职业院校学生相互监督,促使其发生转变,成为自我监控,并让网络他律成为网络自律。以职业院校学生为对象,在网络自律教育开展过程中,进行合理引导,健康应用互联网,通过自我控制防止沉迷網络,拒绝不良网络信息,逐渐增强自身分析与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从而学会选择,长此以往让网络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有力工具。

(二)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化教育

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均需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能,还需具备高尚的道德。对于国家而言,职业院校学生在未来也承担着重要的建设工作。不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全面素质的提升密切相关,对其产生较大阻碍。仅仅依赖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所以必须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更加便捷与高效。这一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职业院校学生更易接受。可以为学习方面以及生活方面各种心理问题的处理提供帮助。在此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发生转变,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帮助,使其选择与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并进行平等探讨,从而让教师与学生产生不同感受与体悟。从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在“互联网+”背景下,他们除了传递教育信息资源,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正确选择并理解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资源选择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加大职业院校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调节教育

针对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而言,即通过自我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以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为对象,在自我调节过程中,不断正视、鼓励自己,以此落实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而自我调节是其主要途径。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引导,使其自我调节,让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符合周围环境。为处理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目的。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在其心理健康问题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有效引导,使其学会自我调节。职业院校中的全部学生均需合理、有效应用自我调节方式,由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调节方式。

第一,倾诉法。即找一个对象进行倾诉,把自己心里的苦闷全部倾诉出来。网络所具有的隐匿性,为专业院校学生释放自己的压力和困惑提供了平台。但是必须理性选择网上倾诉的对象,否则会上当受骗,加剧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第二,激励法。循序渐进,不懈追求,从而塑造优良品德,学习先进,效仿榜样,努力从小事做起。第三,自身训练法。制订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心理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第四,自我放松法与移情转移法。比如去听音乐会,看电影、戏剧等[3]。

(四)加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

1.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融合

从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讲,一定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大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明确职业院校学生身心状况等,还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特性,一是针对性,二是实效性[4]。职业院校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的真实资料,主要包括思想动态以及身心健康情况等。所以,在更高层次上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以此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阶段,在职业院校中,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因为条件有限,所以职业院校往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断进修,考取相关资格证,并加强实践,这对职业院校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使其可以开展职业院校学生思政工作,另一方面使其能够承担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加大培养力度,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现阶段职业院校实际情况来看,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的现象,此为最为有效的途径。

2.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需要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其中将学校作为主导,并发挥家庭以及社会的辅助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根据校园网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建立了相关心理网站,开辟专栏,全面发挥社会主导价值等,在此过程中不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院校所建立的心理网站以及思想政治网站,不仅需要具有独立的教育学习内容,还需要强化两者之间的兼容性,使其更好地融合,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将两者融为一体,从而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网页,使其独具特色,对职业院校中的教师与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让他们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全体教师和学生正确、清晰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方式所发挥的引导作用,主要原因是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其他教育方式无法代替。所以,对于职业院校以及学生家庭而言,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两者在第一时间明确学生的心理状况,共享资源。职业院校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根本任务,切忌将所有责任推给家庭,让社会承受更大负担,而需为其制定更多合適的问题处理方案,供家庭以及社会选择与应用,从而让学校以及社会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与爱护,并被家庭所理解。面对家庭、学校与社会,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中,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为探究他们的心理需求,必须有机结合互联网技术,并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促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重要帮助,第一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摆脱。

参考文献:

[1]马方琳.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94.

[2]贺杏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南方农机,2019,50(12):103,109.

[3]亢慧娟.网络环境下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心理月刊,2018(11):11-12.

[4]李喜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1):32-34.

编辑 尹 军

作者简介:薛晓蔚(1985—),女,汉族,山东高密人,工程硕士,就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学生心理。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互联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