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小蠹虫的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2020-09-02周毛乙合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4期
关键词:蠹虫油松天敌

周毛乙合

油松小蠹虫属于鞘翅目小蠹虫科,在濒死和生理衰弱的油松上比较常见。近几年来,由于防治不及时或方式不当等原因,栽植油松的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虫害,甚至有大片的油松林出现了片状枯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植被原本防风固沙的功效,也不利于绿化环境的建设。本文主要研究油松小蠹虫的特点以及相关防治技术。

一、油松小蠹虫的特点

1、形态特征

油松小蠹虫属于鞘翅目小蠹虫科,整个虫体长3.8~4.1mm之间,大多以圆柱型为主,颜色从赤褐色到黑褐色不等,虫体表面具有灰黄色绒茸毛和富有光泽的刻点。油松小蠹虫的头部一般是半球形,整体呈黑褐色,额头中间有一些隆线。复眼卵是圆形的,呈黑色,触角为黄褐色,整个端部呈现出大锤状,后宽前窄,鞘翅为棕褐色。而且虫体的端部和基部一般具有相似的宽度,长度大约为宽度的3倍以上,整个虫体明显成列,而且雄虫的体积要比磁虫的体积大。其卵一般呈椭圆形,长度为1mm左右。

2、油松小蠹虫的危害特点

油松小蠹虫一般情况下繁殖速度快,而且活动相对隐蔽不易被察觉。油松小蠹虫一般对濒死木或弱木存在威胁,属于次期害虫。油松小蠹虫一般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会在树干上或母坑道蛀盲孔越冬,直到第二年5月份开始杨飞、交尾直到产卵;7月份到9月份之间会出现新的成虫,它们会依附于树干的落叶层或土下层约0~10mm的位置越冬。越冬的成虫杨飞和产卵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5~7个月。卵期和蛹期的时间较短,一般为两周左右,幼虫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油松小蠹虫中的雌虫每年会多次产卵,因此存在故虫态交叠的现象。新成虫一般在7月上旬羽化,最晚为9月上旬,然后进入到越冬季。

3、发生规律

油松小蠹虫的繁殖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而且其繁殖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升级,温度越低则繁殖的速度越慢,在10月份一般会进入到休眠的状态。经过具体的实验结果表明,将一只处于休眠状态的活体成虫放置在太阳底下暴晒,整个虫体会慢慢地发生变化直到整个油松小蠹虫变得活跃起来。而进入每年的冬季,油松小蠹虫会完全休眠。根据调查显示,油松小蠹虫一般发生在林地卫生条件差、立地条件差的衰弱的林分中,主要寄生在林木主干以及干基的位置,位于厚树皮下8~18mm的位置。除此之外,油松小蠹虫还比较容易伤害半健康或者是健康的立木。因为树木在经过砍伐和削弱之后,其生理机能较为脆弱,为油松小蠹虫的侵入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油松小蠹虫喜光,不仅常年寄生于油松的向阳面,而且还容易危害树皮,在坑道系统“搭建”完成之后伤害整个油松的根,影响树木的成活率。

二、油松小蠹虫的防治技术分析

1、物理防治技术

首先要完善营林措施。例如在油松小蠹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适当种树,合理地进行造林计划。在选种的时候以抗逆性强的品种为主。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技术人员必须要加强抚育和封山造林等,以强化生物多样性,使油松小蠹虫能够遇到天敌,进而实现精准的物理治疗。同时,还要注意适时采伐,有效间伐,通过定期巡逻来保障林地的卫生安全,针对一些病树木要进行适当清除。其次要砍伐那些已经收到侵害的树木,以减少病虫害的威胁。

2、化学防治技术

首先是树干药剂防治。技术人员在进行化学防治之前,需要对整个林木的状态进行考察和鉴定,对于一些受侵害较轻微的油松,可以在树干或枝干周围喷洒农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农药可以选用毒锌或40%氧化乐果等内吸剂,同时也要加入一定量的渗透剂,保证其浓度为100~200倍液。农药喷洒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上午9点之前,晚上5点半之后,一旦遇到特殊天气如刮风下雨等,尽量不要喷洒。需要注意的是,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对其他健康林木造成影响。而且由于农药本身的浓度较大,也需要防止计量大发生火灾隐患。

其次是树干基部撒药防治技术。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树干受侵害的特点,清除树干基部以及周围0.5mm范围的杂草,利用可湿性粉剂,对树盘进行浅翻,以杀死越冬的成虫。而一旦遇到一些受侵害面积较大的林区,技术人员则需要做好全面喷药防治的工作,无论是白皮松还是侧柏都需要喷洒一遍农药。药剂尽量选择40%的氧化乐果或者是菊酯类农药,按照说明书和配比均匀喷洒,防治病虫入侵。

最后要采取饵木诱杀的方式。技术人员需要着重注意,在先锋种和优势种杨飞入侵之前,可以采取少量的弱木作为诱饵来引诱小蠹虫。饵木的数量大多以800m2为单位,每一单位防止1~2根饵木,直到新的子坑道出现幼虫的时候,也就是每年的夏季时分,可以将饵木剥皮,以一举歼灭小蠹虫。

3、生物防治技术

首先是天敌防治法。小蠹虫的天敌资源时分丰富,其中包括基本的鸟类,捕食性昆虫,如寄蝇、寄生蜂、螨类以及线虫等。除了天生的天敌之外,还可以采取人工饲养的方式繁殖小蠹虫的天敌,以此来降低小蠹虫对林木的威胁。

其次是信息素诱杀法。技术人员需要将化学引诱物质与人工合成的信息素结合在一起,设定在特定的小蠹虫诱捕器内进行大面积的诱杀,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小蠹虫的繁殖速度和生长密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布局区域设置大量的信息素类物质,干扰并防止小蠹虫的生殖行为,从而降低其产卵的能力。

小蠹虫长期寄生与油松类植物当中,不仅影响植被生存,而且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威胁巨大。因此,相关单位和林业技术部门需要切实做好小蠹虫的防治工作,一方面從物理防治的角度来适地造林,提升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化学和生物防治法,对小蠹虫进行全面清除和治理,提升油松种植效率的同时,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单位:811399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双朋西林场)

猜你喜欢

蠹虫油松天敌
油松小蠹虫生物防治技术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油松小蠹虫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黄葛树小蠹虫危害的发生及防治
小蠧虫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建议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