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的治理效用与实践路径

2020-09-02鲜琦

重庆行政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文化

鲜琦

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的阵地,以文载道,经世济民;是知识分发的平台,分众传播,精准服务;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传承文明,接续创新。学术期刊以其专业性、知识性和前瞻性把握时代问题,鼓励学术争鸣,探寻未知世界,提供科学答案,内嵌于国家治理之中,成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从宏观战略层面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学术期刊作为一国学术科研水平的重要代表,是我国文化制度的重要外显,直接反映我国的科研实力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美誉度,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重要表达。

一、新时代学术期刊发挥治理效用的角色定位

思想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其决定了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核心问题。新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將制度转变为治理效能。与此同时,文化传播是学术期刊实现其价值的基本表达形式,也是其发挥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引领者

“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是理论创新,思想性、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是理论创新的标志。”[1]因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之中,学术期刊发挥治理效用必须承担好、履行好思想引领者的角色定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首先,学术期刊必须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新闻工作重要论述,学习其核心要义,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把握其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掌握其辩证思维和创新方法,使学术期刊成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思想力量。其次,学术期刊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渠道,是学者以独特的智慧将问题与科学思想结合,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认识和解释社会现象或者自然科学的难题,释放科学思想的巨大解释效能,真正明晰创新理论的源泉是什么、实践基础是什么、战略考量是什么。

(二)文化传播者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西方学术的强势传播无不得益于其优质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名刊传播矩阵,赋予西方学术界极高的美誉度和话语权。中国的学术期刊要实现其治理效能,提升中国学术的世界话语权,必须锤炼其传播价值,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通俗性,理顺传播路径,创新传播方式,构建中国特色传播话语体系,打造一个融通中外、以我为主的名刊文化传播矩阵。首先,学术期刊要扎实推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己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尤其是以学术期刊诚信体系建设为核心抓手,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零容忍”的学术诚信体系,坚决捍卫学术尊严、弘扬学术文化精神,以公信力提升学术期刊的文化传播力。其次,学术期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学术期刊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学术期刊精品,彻底转文风,增强学术期刊的易读性、通俗性,将科普元素的嵌入作为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以平和的姿态和深入浅出的语言精准对接读者的知识需求。

(三)创新驱动者

创新是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核心动能,鼓励和孵化创新是学术期刊的核心命题。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创新都是学术期刊立刊之本,是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力量。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首先,学术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围绕支撑重大社科难题和技术突破,推进变革性创新研究,在新思想、新发现、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上为学术研究提供推介和展示平台,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等重大问题策划约稿,为繁荣学术研究提供基本的业务导向。其次,学术期刊是聚合驱动创新人才的人才库,学术期刊作为创新驱动者实质是人才驱动,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有价值学术成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托学术期刊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新时代学术期刊发挥治理效用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学术期刊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创新为先,内容为本,对内稳人心、强信心、聚民心,对外阐明立场、揭示真相、批驳谬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度自觉,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历史前进规律,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以此作为谋划学术期刊工作、推动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一)把好政治导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期刊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强化期刊导向意识,做好期刊意识形态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切实需要;是坚持群众观的重要桥梁;是构建互联网时代舆论环境的重要基石;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保障。”[2]学术期刊要以为党和国家立心为时代使命,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用先进、生动、具体化、大众化的文化与读者形成思想共振、心灵共鸣,既深刻解释理论发展的深刻逻辑和前沿理论,又充分展现实践折射的理论魅力,做到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同时,学术期刊必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把好出版导向关质量关,严格执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把好出版单位用人关,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刊发有品、有格调、有洞察的理论成果,生产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的理论作品。

(二)讲好中国故事,着力打造开放性特色学术期刊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任务。学术期刊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学术平台,积极创新办刊理念、话语体系、运行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提高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汇聚更多资源力量,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用朴实文风传达中国学术界的声音,传播中国学术成果。同时,学术期刊要立足中国文化、中国国情,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构筑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传播体系,真正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三)推进媒体融合,塑造学术期刊现代媒体传播力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学术期刊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强化管理效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期刊传播,构建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紧密结合、学术期刊和新兴媒体有机融合、期刊网站与商业平台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分众、分层传播,精准对接读者需求,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力。

参考文献:

[1]张耀铭.学术期刊的使命与魅力[J].社会科学研究,2009(03):64-66.

[2]许丽娜.加强导向意识,做好期刊意识形态工作[J].出版广角,2019(24):47-49.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

责任编辑:粟 超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