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2020-09-02朱菊生

唯实 2020年7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现代化领导

朱菊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是排在首位的优势。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自这一制度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主要创立者和建构者,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全融为一体,并全面融入和体现在我国的制度体系特别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之中。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得益于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党的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套制度体系的辉煌既往和光明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关键。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目的就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优势,这也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优越性。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人类制度文明史上,能够像中国这样在保持基本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内在推动各项具体制度自我发展完善,同时还能长期保持国家各項事业连续快速发展,也是较为罕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党的领导。一方面,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我们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期待,敢于直面各种问题,勇于应对风险和挑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政治定力辩证地处理制度的继承与创新,有序推进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以较小的改革成本与代价,顺利实现像改革开放这样的重大体制机制调整。既没有因为体制变革和制度转型带来国家动荡,也没有造成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断,创造了现代国家治理历史上少有的“中国奇迹”。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系统集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基础上,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就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做出了更加清晰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历史新征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十九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行得通、走得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上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了一套与中国实际相符合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正确方向。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优势和能力,是顺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并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强化党统领各项改革的地位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方向,为战胜治理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系统地改革和推进,需要统筹谋划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更加注意改革的协同性、衔接性和整体性。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经验、有基础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要的各项改革进行系统谋划、科学设计和整体推进。既从思想认识上凝聚扩大改革共识,也从实际行动上推动改革集成联动,从而汇聚形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改革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并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贯彻落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各项任务部署,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十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作出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各项任务部署,必须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紧密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根主轴,更加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狠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坚持和巩固,二是完善和发展,三是遵守和执行。而抓好这三件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严格遵照落实,对标对表执行,特别是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精神,调动各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性。要严格遵守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据《决定》部署,研究和制定具体执行工作方案,不断强化制度执行落实,强化执行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现象。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的领导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把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全面落到实处。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为了强化党的领导制度约束力,以制度化方式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家治理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首先,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以及維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等。其次,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制度,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最后,要健全党自身建设的各项制度,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坚持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改进党领导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立法工作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进程,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其次,要将法治要求贯穿到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最后,要提高党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能力。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党自身在宪法法律范围内依法进行治国理政,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纳入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以此作为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导的重要举措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要全面推动广大干部的制度履职尽责能力,特别是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用人标准,特别是强化国家治理能力在干部选拔方面的导向作用,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不断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获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支持〕

(作者系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现代化领导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科技看百年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的女巫朋友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