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技术员工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20-09-02陈利新王静唐仙强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制造企业

陈利新 王静 唐仙强

摘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程度的日益加剧,优秀的技术员工已经成为各企业间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如何对技术员工的胜任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已经成为各大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文献梳理的结果,构建了制造企业技术员工的胜任力模型,对企业更加科学地考核技术员工、促进技术员工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制造企业;技术员工;胜任力模型

随着各企业间竞争程度的加深,各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纷纷加大了创新投入,试图在市场上领先竞争对手。作为衡量企业创新水平的关键指标,技术人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然而,部分企业构建的技术员工胜任力模型缺乏全面性,導致企业在招聘、培训以及考核技术员工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建一个全面、科学、有效的技术员工胜任力模型,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基于已有的文献资料,结合冰山模型理论,构造了制造企业技术员工的胜任力模型,对制造企业科学、有效的选拔、提升、评价技术员工、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有对胜任力的研究较为丰富,国内外学者主要对两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即“什么是胜任力”“如何帮助企业构建员工的胜任力模型”。在众多的持续研究中,基层员工和企业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一直是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重点。这些研究涉及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比如,部分学者分析了图书馆馆员的胜任力模型(耿骞等,2016)。部分学者从企业管理实践出发,构建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陈万思,2006;马岩和王慧,2018)。还有部分学者分析了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葛卫华,2016;周榕,2012)。从上述分析来看,学者们已经对多个行业的员工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制造领域,学者们的研究仍显不足,且缺少对技术员工胜任力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因此,本研究基于冰山理论模型,构建了制造企业技术员工的胜任力模型,拓宽了不同员工类型的胜任力研究。

一、文献回顾

(一)胜任力

关于胜任力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McClelland的最早的提出者,他率先对胜任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此之后,学者们在McClelland研究的基础之上,陆续对胜任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化,McLagan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按照McLagan的观点,胜任力是一个优秀员工在岗位上需要具备的各种技能,这种能力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工作要求的技能,也可以是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与能力的组合。相较于国外学者对胜任力概念的解读,国内学者对胜任力的研究相对较晚。比如,王重鸣和陈民科(2002)发现胜任力是与优秀绩效相关联的个人特性,这些特性不仅包括知识、技术等外在表现,还包括个体的价值观、性格等内在表现。赵曙明和杜鹃(2007)基于问卷调研的数据,得出胜任力是包括变革、学习、沟通、社交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优秀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

(二)胜任力模型

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行业对胜任力模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行业的视角来看,学者们主要分析了图书馆馆员、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教师以及辅导员的胜任型。比如,部分学者对图书馆馆员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研究。耿骞等(2016)基于访谈的调研文具,构建了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部分学者则分析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陈万思(2006)通过将事件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马岩和王慧(2018)从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出发,构架了服务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素质模型。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比如,葛卫华(2016)通过对上海高校的辅导员进行调查,构建了包括四个层级的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周榕(2012)基于事件访谈法的数据,构建了高校教师远程教学的胜任力模型。

二、制造企业技术员工胜任力模型构建

通过对有关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有关企业管理的实践,本研究从冰山模型理论出发,构建了制造企业技术员工的胜任力模型。具体地,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对制造企业技术员工的胜任力进行了分析,分别是行为胜任力、心理胜任力以及职业道德胜任力。

(一)行为胜任力

鉴于行为胜任力主要用来衡量技术员工在能力、行动力方面的素质,因此本研究从创造能力、技术熟练程度、时间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对技术员工的胜任力进行了衡量。具体地,创造能力主要是指技术员工通过将学习获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运用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是技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技术熟练程度则反映了技术员工对所从事行业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应用水平。企业不仅要求技术员工熟练掌握本行业的先进技术,还要求技术员工懂得随时应用。时间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技术员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组织给定的任务,不能拖延。

(二)心理胜任力

除了行为胜任力以外,心理胜任力也是技术员工所需具备的重要素质。心理胜任力主要用来衡量技术员工在心理方面的素质表现,包括技术员工的自信心、积极性、抗压性三个方面。自信心主要是指技术员工对自己从事工作的自信程度,对自己能够高质量的工作充满信心,自信心来源于技术员工对自身技术的充分信任。积极性主要是指技术员工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进取程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具有充分的主动性、自主性。此外,抗压性也是技术员工所需的重要素质。抗压性主要是指技术员工在工作任务过重、工作难度较大等情景下仍然保持正常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特性,与技术员工的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息息相关。

(三)职业道德胜任力

除了行为胜任力和心理胜任力以外,职业道德胜任力也是技术员工所需要的重要素质。具体来讲职业道德胜任力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主要是指技术员工对自己所从事工作是否具有负责到底、承担责任的意识,当自己的工作出现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责任感不仅要求技术员工按时要求组织交代的任务,而且还要保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不弄虚作假。团队合作意识主要是指技术员工在工作中要有与同事或其他人合作、配合的意识,通过多人或团队的努力完成任务。当前,团队合作意识已经成为每个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此外,自律意识也是技术员工职业道德胜任力的重要组成。自律意识不仅要求技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要求技术员工要自觉遵纪守法,不做有损企业利益或形象的事情。

三、制造业技术员工胜任力提升策略

(一)强化行动胜任力的培养

鉴于行动胜任力是制造企业技术员工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技术员工的行动胜任力。从创造能力来看,企业要为技术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让技术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及时将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術应用到自身的工作过程中,进而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从技术熟练程度来看,企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技能比赛或者加大对优秀技术员工的宣传,营造一种“人人学技术、人人懂技术”的良好氛围,激励技术员工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的熟练程度,从而为组织作出更多的贡献。从时间管理能力来看,企业可以通过邀请一些著名的大学教授、职业培训师为技术员工讲课,让技术员工明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表、工作表进一步规范技术员工的工作时间,从而使技术员工的时间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心理胜任力的培养

鉴于心理胜任力是制造企业技术员工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技术员工的心理胜任力。从自信心来看,企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关自我认知的讲座、开展一些认识自我的读书会来加强对技术员工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培养技术员工的自信心,进一步帮助技术员工更好地认清自我、实现自我。从积极性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完善薪酬体系,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激励等多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技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调动技术员工的工作热情。从抗压性来看,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部门,及时了解一线技术员工的心理状态,帮助技术员工及时疏解压力。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上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技术员工的关心和鼓励,为技术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

(三)强化职业道德胜任力的培养

鉴于职业道德认同胜任力是制造企业技术员工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技术员工的职业道德胜任力。从责任感来看,企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关责任感的讲座、报告会,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为技术员工进行讲授,让技术员工明白责任感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技术员工对工作真正做到负责任。从团队意识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在组织内部推行团队工作制,即以团队的工作绩效作为技术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重要组成,这样技术员工就会积极融入团队工作中。团队合作制度的实施,不仅培养了技术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提高了技术员工的工作绩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双赢”。从自律意识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实行月度、年度的每日打卡活动、举办公司规章制度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技术员工充分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好员工。

参考文献:

[1]耿骞,等.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7).

[2]陈万思.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企业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3]马岩,王慧.服务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研究——基于双视角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想[J].商业研究,2018(2).

[4]葛卫华.辅导员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高校辅导员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6(7).

[5]周榕.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1).

[6]张书凤,等.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技能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与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8).

作者简介:陈利新(1977—),男,浙江金华人,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制造企业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基于团队胜任力模型的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团队构建
绩效提升视角下卷烟零售终端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