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020-09-02郭翠云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方法

【摘要】受网络产品的冲击,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大量的手机小程序占用,为了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010-02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电脑、手机等网络工具的普及,网络文化越来越流行,游戏、快手、抖音、网络聊天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些虚虚实实的网络内容很受我们中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青睐”,由此导致许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而“无暇顾及”纸质书籍,更别说那些传统经典了;有一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语文是门大课堂,学不学都无所谓,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数理化和英语学习上,从而忽视了阅读;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辅导等等也占据了中学生的课外时间。所以说课外阅读對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阅读课外书籍。

但是要提高语文成绩,阅读是万分重要,而且必须是海量阅读。海量的阅读是让语文成绩的提升能够得到突破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法。

语文作为工具课,其在学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人皆知。它的重要地位谁也无法撼动。

要提高语文成绩很简单很奏效的方法就是阅读,是坚持阅读,而且是海量阅读。只要抓住抓好阅读工作,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要阅读,还要海量阅读?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质的变化是由量的变化开始的,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所以要海量阅读。是不是说在量的积累阶段,我们就没有质的收获呢?不是,我们是有收获的,因为我们有了量的积累,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只不过这种收获不明显而已。再说了,在量变过程当中,会存在着部分质变。例如,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我们会发现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阅读能力明显增强了,学生有了信心,老师有了盼头和动力,相得益彰,不亦乐乎?

又言之,何为语文?语就是说话,文就是写作。因此,语文是一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是工具课。我们学好语文的目的就是加强和别人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也就是说,一方面你要能把你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表达给别人,这就是写作;另一方面你要能读懂别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这就是阅读。所以说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中学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和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要。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关,而要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多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并把它当作重点来抓。

阅读既然这么重要,那么阅读到底在生活中能有什么好处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拓宽知识面。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知识面。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人的时间和空间活动都是有限的,我们能直接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更是少得可怜,人生中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间接获得的。阅读可以让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阅读可以让我们知道上下五千年的中外文明历史;阅读可以让我们知道天下大事;阅读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生活,带给我们精神享受……。

第二,锻炼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可以锻炼我们的理解能力。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读得越多,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学,他相对于别的同学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抓住重点,能分清层次,能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宗旨。反之那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你强迫他们去读,也是猪八戒吃了个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坐在那里浪费时间罢了。

第三,提高理解能力。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就好比旅游,你走过的地方多了,经历的也就多,自然就学会了赏景,知道哪些景色该驻足,哪些地方应该走马观花,哪些地方该摄影留念。同样,读的书多了,理解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就会明白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读完文章才会有所有感悟,这也就是我们读书所要达到的目的了。

第四,丰富词汇量,积累写作素材。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写作素材。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说,我们大家都是有真切感受的。那些读书多的人,肚子里的墨水当然也就多,写文章的时候,自然如泉水喷薄,洋洋洒洒,一蹴而就。写出的文章不但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文章富有章法。

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阅读呢?

第一,选好书。要做好阅读,首先是选书的问题。对中学生而言,首先要选内容健康,适合中学生来读的。那些中外童话,中外名著,科幻小说,唐诗宋词都是中学生阅读的好书。当然各人也有各人的兴趣爱好,可以多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读着琼瑶、三毛、金庸的书成长起来,所以骨子里还是渗透着那些文学作品传给我们的思想,追求真情实感,有责任心,有担当。

第二,门类要适当“杂”一些。读书的时候,书的内容要“杂”,要丰富一些,最好能做到博览群书。这就好比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能偏食,偏食了营养就会不全,肉吃得多了就会肥胖一样,同类的书读得多了,就会出现性格偏执问题。比如有的人金庸的武侠小说读得多了,连走路都会打尖脚,这就是走火入魔的表现。

第三,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也是有方法的。拿到一本书,首先看一下简介,看内容适合自己阅读不,值不值得自己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或者网上查查资料,帮助理解。有的地方可以粗略而过,这样就不浪费时间了。

第四,精读与泛读。精读和泛读是读书的两种基本方法。在读书过程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精彩的内容,重点的内容,自己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精读,读懂每一个字,感悟透文章的内涵,不懂的地方就作标记,可以查资料,可以请教别人。精读就是要读出文章的灵魂。相反,不重要的、不喜欢的,可以一目十行,略读一下,能读出一个大概就可以了。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曾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先生会读书,所以成为了古代的大文豪。

第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很重要,但良好的阅读习惯却很难养成,特别是今天的中学生功课多,作业量大,所以要想去阅读,时间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给阅读留出一定的时间。作为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布置作业时不能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

从学校层面来说,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优秀图书,创设良好的读书硬件环境,培养良好的读书氛围。如有的学校将一部分图书拿出图书室,存放于教学楼楼梯口,简化借阅手续,方便师生借阅,就像一个露天图书室,很方便,事实上师生真的在积极阅读。

有的学校开设了每班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这种做法值得大力提倡,值得大家仿效,值得推而广之。当然,为了使这种做法收取更大的实效,在具体操作上还需细化。一节阅读课上师生干什么,只让学生阅读?显然面对海量阅读的要求,只用一节课来阅读,那是杯水车薪。所以,阅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篇目,为学生阅读去解惑,而不是在阅读课上带领学生阅读。学生也可以相互推荐阅读名篇,相互交流阅读心得,相互介绍阅读方法,相互交流阅读学生自己的篇目。

阅读,也可探索其他方式。有的学校积极尝试推行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网上阅读的读书方式。手机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了,几乎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学生使用手机对学生思想、行为及学习成绩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多数时候,在多数人看来手机的消极影响是主要的,我也这么认为。有主要的一面,就必然存在着次要的一面。主要和次要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创造让它们实现转化的条件就可以促使主要和次要地位的变化。由于手机的消极影响作用占主导地位的这种认识长期左右着我们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所以我们往往对学生使用手机采取“堵”的办法。事实证明“堵”的办法是不可取的,也是逆时代潮流而動的行为。我们何不借鉴“导流”之法,充分发挥手机作为多媒体终端的积极作用?有的学校的做法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他们通过建立相关阅读群,由专人负责向学生定时推送学生自己的一些优秀作文和名家名篇让学生随时随地加以阅读,这可以很好的弥补农村学校图书不足、借阅手续繁琐、费时费力、不方便的缺憾。推送学生自己的作品既可以鼓励作者,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学校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把学生观看手机所用的时间导向阅读,如果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将会省去不少麻烦,语文成绩的提高不再是镜花水月,而是指日可待。

其实,时间就是挤牛奶,只要我们挤,总是能挤出一些来的。我们还可以把时间比作一杆弹簧秤,使劲去拉它就可以长一点。每天晚上挤出半个小时去读书是完全可以的,周末可以时间再长一些,贵在坚持。读哪些书,给自己定个计划,日积月累,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养成了,知识不知不觉也就积累下来了。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中考中作文和阅读理解题的比例是百分之七十,高考中,作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占到了百分之八十。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觉得阅读确实很重要呢?所以阅读理解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语文成绩。要打好语文这门课的胜仗,阅读是重中之重。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让我们获得精神方面的享受。

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吧!

参考文献:

[1]何志刚.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和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3,09.

[2]周莉.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的意义[J].教师·中, 2012(08).

作者简介:

郭翠云(1970.12-),女,汉族,甘肃天水人,中教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方法
中医特有的急救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化学反应多变幻 “虚拟”方法帮大忙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