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乳腺摄影与MR诊断乳腺癌的效果评价

2020-09-02张艳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7期
关键词:检出率淋巴结动态

张艳琳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454650

乳腺癌是女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据相关临床统计显示,乳腺癌的病死率能够达到肿瘤排行中的第二位[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提升乳腺癌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率是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及关键环节。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关检测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临床中可供选择的检测方式也越来越对[2]。数字化X线摄影以及MR动态增强均是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较为常用的检查方式,不同检测技术的临床检测准确率也有所差别[3]。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探究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MR动态增强以及数字化X线摄影的检测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3.6±1.3)岁;患者均进行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2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患者为导管内癌,5例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剩余2例患者为髓样癌;病灶检查统计共49个病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手术之前均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以及MR动态增强技术进行检测。

1.2.1 数字化X线摄影检测:所有患者均使用相同的数字化乳腺机进行检查,检查位置为双侧头尾位、内外侧位、斜位以及乳沟位置,如患者特定位置存在异常情况可针对该位置进行针对性放大摄影。

1.2.2 MR动态增强检测:患者实施检测使保持仰卧位,双乳成自然下垂状态,确保在乳腺专用线圈之内,检查时首先进行平扫,发现病变情况后实施动态扫描,动态扫描的体位为3D-TFE横断位T1WI,该扫描中所用的对比剂为Gd-DTPA,对比剂的用量为0.2mmol/kg,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用药,药物注射速度需控制在2ml/s,注射部位为肘静脉,药物注射之前需要进行1次扫描,注射完成之后进行第2次扫描,然后每间隔1min扫描1次,连续扫描7次,将扫描图像储存至图像传输系统之中,自所有图像中选取病变情况最显著,病灶直径最大的位置作为重点扫描区域。

1.2.3 将两组扫描检测获取的图像分组进行整理,并邀请3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所有医生均需独立阅片,如出现不一致情况再开展综合讨论,详细记录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36例患者经数字化X线摄影以及MR动态增强检查后乳腺癌病灶状况、钙化情况、阳性率、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检查情况,分组计算各项检出率。统计对比两种检测结果中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准确率[4]。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技术以及病理检查的病变结果以及阳性率对比 数字化X线摄影组的检查结果中阳性率明显低于MR动态增强组,钙化例数检出率高于MR动态增强组,异常血管征检出率低于MR动态增强组,各项组间差异均较为显著,经计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技术以及病理检查的病变结果以及阳性率对比

2.2 两种检测技术诊断淋巴结定位及定性情况对比 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将腋窝淋巴结短径在1cm以上,淋巴结边缘不规则、模糊,淋巴结密度均匀执迷设定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就病理检查结果可知,本文36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共计发现33枚腋窝转移淋巴结。数字化X线摄影组检查可见,共计发现27枚腋窝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81.82%;MR动态增强组共检出32枚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96.97%,MR动态增强组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组,经统计学计算(χ2=3.995,P=0.046),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代谢功能紊乱,主要是上皮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发病原因尚不明确[5]。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硬结、乳腺增生、疼痛以及肿块等。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诊断方式,能够清晰全面地了解患者乳腺病变状况,掌握患者乳腺中病灶位置、状态、大小、数量以及密度等,通过对以上各项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够清晰明确地掌握患者乳腺病变状况[6]。临床中针对乳腺癌的诊断标准为患者乳腺影像学检查呈小杆状、泥沙样或者针尖样,钙化数目达到10个以上,每平方厘米内钙化数量超过5个。数字化X线摄影是乳腺癌检查中应用时间较长的检测方式,是国际上公认的检查效果较好的检测方式,能够准确检查出患者乳腺癌钙化情况,对于早期微钙化的敏感性较高,检查更加精准,能够全面直观地观察出患者腋窝淋巴结状况[7]。本文中数字化X线摄影组检查结果中,乳腺癌的阳性检出例数为20例,检出率为55.56%,对于患者检查结果详细分析可知,导致漏诊的原因主要是钙化乳腺癌的致密腺导致检测结果受到影响,患者病变体积过大、乳腺癌存在融合生长情况,另有部分患者的漏诊原因是由于肿块未被触及造成漏诊。

MR动态增强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乳腺癌强化特征、形态学以及曲线类型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其在检查中的应用能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肿瘤的生长范围、生长类型以及乳腺癌的内部结构,且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病灶位置的血流状态以及血管情况[8]。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出病灶位置的基本情况以及多中心性及胸大肌受侵状况。由于乳腺癌的强化特征不明显,存在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段样强化以及导管样强化等情况[9]。部分患者小乳腺癌病灶位置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且未出现坏死或者囊变等情况,能够明显观察其存在均匀强化情况[10]。MR动态增强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的阳性检测率,检出率为97.22%,检出率明显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中,钙化例数检出率高于MR动态增强组,异常血管征检出率低于MR动态增强组,MR动态增强组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MR动态增强检测方式在乳腺癌患者临床检查中准确率明显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但是数字化X线摄影对于钙化检测的准确率稍强,MR动态增强的检测方式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病变性质的确定和掌握,准确率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精准的判定标准。

综上可知,乳腺癌患者临床检测中使用MR动态增强检测效果明显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患者乳腺癌病变情况,帮助诊断医生及时了解患者乳腺癌组织状况,腋窝淋巴结位置以及大小等,帮助临床治疗明确手术位置以及切除范围,提升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肿瘤清除率,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检出率淋巴结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国内动态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动态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