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书体的演变

2020-08-31史宝莉

牡丹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书体篆书行书

史宝莉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记载符号,是一种文化传播介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上古时代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当时,中华先民已经开始使用文字。各朝各代汉字都是官方文字。在几千年的变迁中,汉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汉字演变的突出表现为书体。

漢字起源的故事有多种流传版本,比较有影响力的属于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有四只眼睛,是黄帝的史官。因此,仓颉造字的历史距今应该接近5000年。仓颉最初采用结绳法记载事件。他用不同颜色的绳子,打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结,表示发生了不同的事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绳子腐朽散落,这种方法就证明不可靠。当他苦思冥想,寻找新的记事方法时,路口几个老人的争吵引起他的注意。一个老人说向东走有羚羊,一个老人说往北走会追到鹿,另一个却说往西走有几只老虎。原来,这几个老人按照地面动物的脚印判断不同的动物。这给仓颉极大的启发:既然一种脚印代表一种动物,何不也用同样的方法,用一种图画或符号代表一种东西。于是,得到脚印启发的仓颉就开始创造文字。果然,他后来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造字是一件大事,汉代《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仓颉造字后,“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造出汉字堪称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如此大事,史书上必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仓颉造字以后,中国汉字的书写经历各代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变迁规律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汉字逐渐由图画变得抽象,由复杂变得简单,字数越来越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汉字衍生出数种主要字体,主流认同有五种。汉字五体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最早的形式是甲骨文,它是刻在龟甲或其他动物骨头上的文字。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所以也叫作殷墟文字。甲骨文是一种可识别文字,发现于20世纪初期的安阳,共计出土数十万片,甲骨文记载的汉字有四千多个,其中两千多个已经被破解。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形式,保留着浓重的象形文字特点,很多文字看起来就像一幅原始图画。甲骨文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学科,分布于全世界。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之后,中华历史的车轮驶入秦朝,汉字又发展出新的书体——篆书。篆书广义上指的是金文、石鼓文等,狭义上包括大篆和小篆。小篆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后采用的书体,秦朝实施“书同文,车同轨”,将文字进行简化和统一。小篆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文字形式,虽然比起甲骨文更加简化,但是依然保留浓重的象形文字特点,有很大的具象性。这种书体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被随后出现的新的文字形式取代。现代社会,在书法界,由于小篆散发着优美的象形美感,许多书法家一直使用这种书体。

代替篆书的下一个书体是隶书。隶书在东汉时期兴盛起来。隶书又进一步简化了篆书,隶书是现代汉字书写方式的开端。篆体和隶书之间是一个分水岭,篆书是古代象形文字的终结,而隶书是现代新式书体的开端。后来的楷书、行书都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书法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汉隶唐楷。可见,隶书在汉代达到了巅峰。其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更加便捷的书写要求。许多篆体上弯曲的笔画变得平直,这样便于书写。隶书的笔画讲究“藏头燕尾”。每一笔画的开头看起来像蚕的头饱满,笔画的收尾像燕子的尾巴上翘尖细。笔画一波三折,整体扁平,工整、精巧。

隶书是现代书体的开端,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隶书也是书法艺术的一个转折。书法艺术在隶书这种书体出现后得到极大发展。隶书最早出现在秦代,直到东汉,才开始代替篆书成为官方书体,整个汉代一直盛行和使用。因此,隶书包括两种,一种叫“秦隶”,顾名思义,是秦代使用的隶书。另外一种叫“汉隶”,顾名思义是在汉代盛行的隶书。隶书是汉字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抛弃之前文字复杂象形的特点,开创更加简洁的现代汉字。

隶书之后,汉代末期,逐渐出现新的书体——楷体。这种书写形式更加简化,字体呈正方形,笔画基本都是横平竖直,也是现代流行的字体。这种书体自从汉末盛行以来,经历几千年,直到现在长盛不衰。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字体,把扁形的隶书改造成了正方形的方块字。它具有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结构规范的特点,可以作为识字摹写的楷模,因而被称为楷书。楷书形成于东汉末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至唐代,其法度臻于完善,达到鼎盛。四大楷体书法家其中三个都生活于唐代,四大楷体书法家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其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书法家。楷书也包括两种,即大楷和小楷。大楷就是一寸以上的楷书。小楷就是比较小的楷书。小楷的创造者是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东晋时期,王羲之也善于钻研小楷,奠定了小楷的审美标准。

与楷书同时出现的还有两种字体:行书和楷书。它们都是在汉末开始出现起来。为什么汉末同时出现三种书体呢?原因要归功于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发明使得书写介质变得便宜,书写更加普遍和平民化。因此,写字的人越来越多,理所当然就出现多种书写风格。草书包括两种:今草和章草。今草也叫狂草,它的特点是笔法潇洒飘逸,笔画看似狂乱无章,实则有专门的章法。一般不懂书法的人是很难识别草书的。代表书法家有张旭和怀素,人称“颠张怀素”。行书则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可以被认为是楷书的草化、草书的楷化。行书最著名的书法家就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他的传奇作品《兰亭集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只可惜《兰亭集序》的真迹早已失传,后来传世的都是临摹本。临摹本中最著名的是“神龙贴”。行书的笔画有飞动练笔的地方,但行书依然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可识别的字。草书则是一种将艺术和书法相结合的书体。一个字书写过程一般一笔完成,一气呵成。它不仅是一种写字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

关于行书和草书的区别,有以下几点。首先,行书的出现是因为楷书书写速度较慢,不利于便捷高效的书写。而草书又过于飘逸潦草,以至于难于识别。所以,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书体。有时候,二者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于是在书写过程中,如果楷书的写法多余草书的写法,这种书体有一个另外的名字“行楷”。相反,当书写时,草书的书写方式多于楷书的写法,这种书体就叫作“行草”。草书的特点是其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展现优美。草书和行书都是从隶书演变而来,形成于汉末。

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记录载体,汉字是极其重要的文化承载者,没有汉字就没有历史的记载,没有汉字,就无从得知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没有汉字,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也就无法传播到世界各地。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的出现,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化,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有着古老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如今处处可见的楷体等,经过了几个时代的演变。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它们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个字都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隶书、楷书,哪一样不值得人们去感叹呢?不同的汉字字体有着不同的风韵。正是有了中华民族先人的记载,才让人们了解到了汉字的数千载历史。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书体篆书行书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释函可《偶感》(70cm×45cm)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脚踏实地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