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名在望

2020-08-31陈欣颖

VOGUE服饰与美容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奖时装设计师

陈欣颖

1954年,Yves Saint Laurent和Karl Lagerfeld分别在国际羊毛标志大奖的裙装和外套类别中胜出。

在今年2月公布的国际羊毛标志大奖(The 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上,设计师EmilyAdamsBode获得了首座全新设立的“KarlLagerfeld创新大奖”。这个奖项并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个2019年逝世的时装巨匠一生中所做的贡献,更是向大众揭露了一段背后或许不为人知的渊源:近七十年前,Karl Lagerfeld正是在这个大奖的加持下,正式开启了时装生涯。1954年,Yves Saint Laurent和Karl Lagerfeld分别在国际羊毛标志大奖的裙装和外套类别中胜出。评比结束没多久,彼时年仅18岁的Saint Laurent随即被担任评委的Christian Dior招致麾下,为今后接管Dior时装屋埋下伏笔;而21岁的Lagerfeld则受到另一位时装大师Pierre Balmain的青睐,加入品牌的同时还得到了量产获奖羊毛大衣的机会。之后的故事便愈加众所周知:从Jean Patou、Chloe,再到Chanel,老佛爷的名号和形象越发深入人心。

很难说如果没有这段际遇,Lagerfeld的时装之旅会不会如此一帆风顺,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过往到现在的大大小小的时尚比赛,为设计师从初出茅庐到羽翼渐丰的过程提供了财力、物力和资源上的巨大支持。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时尚院校毕业生和刚起步的年轻设计师怀揣着美好愿景踊跃报名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大奖赛,从被誉为时装设计师摇篮的耶尔国际时装节(Festivalde Hyeres),到创办于2013年,如今已成为最受业界关注的时尚大奖LVMH Prize,再到支持本土设计力量的美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大奖(The CFDA Fashion Awards)、英国时装协会大奖(The Fashion Awards)等,每个都有着无比星光熠熠的评委阵容,一旦入围,便意味着将有机会见到那些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人物;幸运的话,还可能得到来自对方的指点夸奖和提携。同时,越来越多的买手店、投资人等也将奖项视为审视年轻设计师的重要标准,省去了过往的多重考核,一旦大奖加身,基本上就意味着品牌在世界各地的零售渠道数量将大幅激增。

而订单大幅激增的背后,或许是还没有完善的商业化准备。工作室,人数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却突然一下子要面对衣服从无到有,从在脑海中到顾客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样,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在于,参与这些大奖并不只是勾画报名表那么简单。在兼顾品牌正常运营的同时,不论是从已有设计中精心挑选代表作品,还是应比赛要求重新设计制作一个系列;更不用提从海选初选到半决赛、决赛的层层环节中所牵扯的各种准备,过程中时间和精力的消耗,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来应对。而如果这一切都完美解决,奖杯已经在台上招手,巨大的关注蜂拥而至,合作的邀约纷至沓来,如何在心理上适应这一转变,同样值得思考。相比老一辈设计师们一步一个脚印、缓慢而扎实的壮大之路,被寄予厚望的新生一代在拥抱更快成名速度的同时,也要照单全收其中所有仿佛被大大压缩了周期般的成长关卡。这到底是拔苗助长还是后生可畏,将由年轻设计师们自己给出回答。

今年国际羊毛标志大赛的幕后与台前。最终设计师Richard Malone和Emily Adams Bode斩获大奖。

设计师Rushemy Botter和Lisi Herrebrugh

Rushemy Botter&Lisi Herrebrugh

Nina Ricci创意总监、Botter品牌创始人

2018年对于男装品牌Botter的创始人Rushemy Botter和Lisi Herrebrugh来说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时尚行业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耶尔国际时装节的最终大奖和LVMH Prize的决赛资格接踵而至;不出三個月,另一项惊喜从天而降一于1932年诞生的巴黎时装屋Nina Ricci宣布任命两人为品牌新任创意总监。“我们没有想到,这一切会发生得如此之快!作为年轻设计师,能够有机会为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时装屋带去摩登视角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关键在于如何在Nina Ricci的DNA中找到我们能产生共鸣的东西,进而为其注入更多鲜明态度。”

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Rushemy Botter早在念书期间就已经是手握各类奖项的闪耀新星。师从大名鼎鼎的“安特卫普六君子”其中的两位:WaltervanBeirendonck和DirkvanSaene,更是让他的设计中难掩天马行空的戏剧张力,入行伊始便以极高的辨识度获得业界的关注。与他一同创立品牌的Lisi Herrebrugh曾在Viktor&Rolf的工坊实习,在2013年亲身参与到了品牌时隔13年后重新推出的第一个高级定制系列的筹备当中,拥有扎实的女装技艺,为如今接下Nina Ricci的重担埋下,了伏笔作为近年来横扫各大奖项的设计新星,两个人间的相辅相成或许是成功的最大法宝。这对如今已经相识超过十年的搭档表示:“我们既十分互补又心灵相通,时常有着同样的理念和直觉。当产生分歧时,在建设性的讨论中往往能碰撞出最好的想法。”

入行以来你们横扫了许多重量级的时尚奖项,哪个对你们意义最深刻?

每一个大赛和奖项无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氛围,如果非要进行选择的话,耶尔国际时装节大奖会是我们的答案。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好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我们的时尚生涯,这个赛事有一种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并将创造力置于核心,他们不仅希望挖掘对于时尚的独到眼光,更是考察我们对于所处世界的洞察力评审团给出的结果让我们吃惊不已,在宣布获胜者时听到我们名字的那一刻,喜悦溢于言表。模特们全部从后台跑上来和我们一起庆祝拥抱、舞动!这些人从一开始就百分之百地信任我们,能感受到她们的活力和支持对我们而言十分激动人心。

作为比赛中的“常胜将军”,你们认为评委最看重的特质是?

我认为,第一点是设计师们不能只将眼光聚焦在设计本身,而应该对于他们所处的世界及品牌的未来规划形成一个全局观。尤其要对生产过程了如指掌,以确保是可持续且对环境友好。还有一点不仅对评委,对消费者来说也很重要,那就是真实性一设计师们要忠于自我,对自己的故事不加粉饰。

入围和得奖是如何对你们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的?

耶尔国际时装节的大奖和LVMH Prize对于我们开启时尚生涯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除了间接带来Nina Ricci的工作机会之外,也为我们自己的品牌Botter提供了经济支持、媒体曝光和业内人士资源。在这些专业工具之余,还鼓励我们大胆拥抱从独立设计师到企业主身份的转变。今年我们还参与到了InternationalWoolmarkPrize和H&M设计大奖的角逐。从学生到年轻设计师,从初创企业到巴黎时装屋,各类时尚大赛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是我们的职业生涯里一剂有着决定意义的催化剂。

在你们看来,将精力投入到时尚大赛的角逐中对想入行的新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好的方式吗?

当然。参与到这类比赛中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大量曝光度和创建一个品牌必要的专业工具。

对想要成为时装设计师的年轻一代,你们会给出哪些建议?

社交媒体也是传播自己的理念不可或缺的平台:

·真正投入其间。可以是非常个人化的创作,但不要羞于展现。

·打造一個社群。与核心顾客建立连接,并时常挖掘新的合作机会。

·保持开放的心态。你可能意想不到社交媒体,上有多少层出不穷的新鲜机会!

Peter Do 设计师、同名品牌创始人

今年4月,当万众期待2020LVMH Prize的大奖归属时,官方宣布今年史无前例没有最终胜者,八名决赛入围者将平分奖金,以帮助这些年轻设计师对抗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这虽然是特殊时期稳妥的解决之道,但也有不少人替得奖热门人选惋惜,Peter Do无疑是其中呼声最高的几个之一。毕业于纽约时装学院的Peter Do早在2014年就曾获得首届LVMH为毕业生设立的大奖LVMH Graduate Prize,之后更是师从Phoebe Philo,在Celine精进了技艺的同时,也摸清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和审美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当2018年Peter Do创立之时,外界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成熟独立且掷地有声的品牌形象的原因。

设计师Peter Do

“在成立品牌之初,我明确的第一件事是,Peter Do将在纽约本地进行生产,这样可以更合理有效地与生产商进行沟通,也对产出有着更好的把控;另一件事是,我们一年将只产出两个系列,两个系列有着有机的联系,而不是割裂的。这两件事的核心在于,我希望能够只设计和生产有价值的东西o化繁为简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从设计到生产的每一环节之中。我们的系列越发简洁精炼,每季都有所压缩,因为我们对自己和顾客想要什么越发清晰。”当品牌纷纷急速扩张,辗转于各个平台收集存在感之时,Peter Do似乎选择了逆向而行。而来自LVMH Prize的二度认可,无疑证明了这并不是条孤注一掷的路。

你获得过2014年首届LVMH毕业生大奖,也入围了今年的LVMH Prize决赛。这样的二度认可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4年的LVMH毕业生大奖为我开启了通往这一行业的专业大门。通过这奖项,我获得了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设计师Phoebe Philo任职时期的Celine工作。在成立了个人品牌Peter Do之后,我有幸参与了今年的LVMH Prize,见识到了同行中的许多精英,也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虽然这两个阶段对我个人和职业生涯来说都非常不同,但每次我都能从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了做自己的重要性,按自己的规则行事。

因为疫情,今年的LVMH Prize将最终大奖平分给入围决赛的八位选手。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个过程中的趣事和挑战吗?

现在回想起来,能在巴黎和那些设计师们见面,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我很赞同在当前这个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刻,我们能够一同分享最终的奖项。尤其是在当下,任何支持年轻设计师的举措都无比重要。对我来说,今年LVMH Prize中最宝贵的经历莫过于和我仰慕已久的时尚从业者们会面如今我们很难能有机会和人们面对面,所以大家能在那里共聚一堂,集中交流,得到直接的反馈,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你认为这些时尚大奖中,评委最看重的特质是什么?

当然我也不是评委,具体的标准很难说但对于我的同名品牌而言,我们一直强调“真实”的重要性。我们想为真正的女人设计现实中穿着的服饰,让它们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一点是我们平时一直在注意的,就是服装在真实生活中的质感和表现,不仅仅是在数字化的平台中生产最高品质的服装是我们始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我们在工作室里的所有讨论和研究都在围绕着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真实的、我们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来展开,希望我们的这些付出能够在最后的成品中被人们理解和感受到。

你认为对新晋设计师而言,参加赛事是不是有效的敲门砖?

LVMH毕业生大奖为我打开了许多扇大门,但我觉得也确实要因人而异。其实我们之前的一段时间并没有急于申请LVMH Prize,直到品牌已经实现了一些初期的想法,也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规则,才觉得时机成熟。在参加这次LVMH Prize之前,我们希望能够先为自己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Peter Do运作了三E季之后,我们已经觉得自己准备好了。不过我们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来准备,把目光放长远,用奖项作为更大的平台,向更广泛的人群讲述我们的故事。

对于想要,成为时装设计师的年轻一代,你会给出哪些建议?

其实我们本身还是个年轻的品牌,建议或许不够权威,在很多方面也在不停学习.就Peter Do而言,我们正凭借着直觉从事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从不和别人比较。成功没有标准答案,就像你完全可以不按食谱的做法,但依然能烹饪出美味佳肴。

猜你喜欢

大奖时装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幸运大奖
创意设计师
时装
漫画&时装请签收你的儿时梦
中不了的大奖
这些照片没有一张得大奖,却感动了无数人……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激活时装新形态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