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是书生却性如豪侠

2020-08-31刘东

中国收藏 2020年8期
关键词:博物院安徽书法

刘东

清《完白山人小像》安徽博物院藏

在安徽省安庆市北郊有一处山灵水秀之地——大、小龙山绵延十数里,凤凰溪相绕其间,人称“龙山凤水”。山水之间,有一处名曰“铁砚山房”的古建筑,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1743年至1805年)的故居。邓石如性格孤傲、寄情山水,其书法开一代碑学之先声,颇具传奇性的一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游侠气质

邓石如,原名邓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生于安徽怀宁县白麟坂(今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自幼即爱好篆刻与书法,青年时代开始游历四方,颇有些游侠气质。

《怀宁县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邓石如年轻时游历楚地,寄居在一所寺庙中。一天半夜,一群匪寇敲寺门,小和尚开门稍迟,惹得众匪大怒,正要将小和尚痛打,闻声醒来的邓石如起身援救。一匪上前与之打斗,邓石如只一拳就将此匪打倒在地。众匪齐上,他继而力斗群匪,顷刻又将十数匪打倒。众匪大惊失色,仓惶逃窜而去。《怀宁县志》称赞邓石如:“气刚力健,能伏百人。”后来,邓石如每次跟朋友喝酒都会讲述此事,引以为豪。

安徽博物院藏畢沅赠邓石如铁砚,背面有“笈游道人”铭文。

邓石如写给其岳父的路单,其中提到了家住白麟坂邓家大屋,安徽博物院藏。

清 毕沅 赠邓石如篆书八言联安徽博物院藏

书法方面,邓石如先得到亳州人梁巘的指导,后又在江宁梅镠家临摹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汉唐碑文,八年遂有大成。离开梅家后,邓石如遍游名山大川、访求摩崖刻石,书法造诣不断提升,多年后终于自成一派。当时很多高官如曹文埴、曹振镛、刘墉、陆锡熊等都很欣赏邓石如的书法,称其书法“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国朝第一”。

然而,桀骜不驯的性格让邓石如受到一些人的嫉妒,遭到内阁大学士、书坛泰斗翁方纲等人的打压。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的一天,翁方纲派系一位擅长书法的官员在公开场合批评邓石如书法,邓正好在场,愤然还击说:“我的书法肥瘦皆有法,一点一画皆与秦汉碑刻相合,不像你的书法太过俗气,纵荡任意无所忌!”说完这段话后,邓石如便拂袖而去。此事件发生后,他决意离开京城。经安徽同乡、原户部尚书曹文埴的介绍,到湖广总督毕沅节署作幕宾。

清 邓石如 赠见源禅友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安徽博物院藏

清 邓石如 赠曹俪笙四体书屏安徽博物院藏

清 邓石如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3.1厘米×3.2厘米×5.3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毕邓之交

毕沅不仅是官场上的封疆大吏,也是一位在诗词、金石、书法等诸多领域很有造诣的学者。邓石如受到毕沅的赏识,在毕沅府上住了近三年,主宾相处融洽。

然而,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并非是邓石如真正向往的,他在给友人徐嘉榖的信中说:“来此坐食无事,日见群蚁趋膻,阿谀而佞,此今之所谓时宜,亦今之所谓捷径也。得大佳处,大抵要如此面孔,而谓琰能之乎?日与此辈为伍,郁郁殊甚,奈何奈何!琰将弃此而归。”他不愿与幕府中其他阿谀趋附之辈为伍,孤傲的性格注定了再次离开。

毕沅虽极力挽留,但邓石如去意已决。毕沅乃赠白银千两,让邓石如回乡置办田宅,又命人精制铁砚一方,背铭“笈游道人”四字篆文,以赠邓石如,寓意其品性如铁砚、刚正不阿。毕沅还为邓石如设宴饯行,席间说:“山人吾幕府一清凉散也,今行矣,甚为减色。”在座幕宾皆惭愧不已。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邓石如带着毕沅赠的铁砚和千两白银回到家乡,置田40亩,年可获稻70余挑。后来,他又在白麟坂筑邓家大屋,并以铁砚名之曰“铁研山房”,以感怀毕沅情谊。而那方铁砚也一直被邓氏后人保存,上世纪60年代捐献给当时的安徽省博物馆,现陈列于安徽博物院文房四宝展厅。

邓石如回乡后,邓氏家族修建祠堂,邓石如写信给毕沅请赐对联,毕沅书联一副寄赠。联曰:“岭迥山幽流云夹道,祠兴本报景福来廷。”边款:“乾隆五十八年癸丑长至(即冬至日),余幕友邓生石如归皖,言其族人新构祠堂,乞余联以为颂祷之辞,意甚嘉之。适抚汉三公山碑,爱其古朴淳厚,有似邓生,则其族可知。三公,尊爵也,因辑此碑字,以为邓氏后来之兆。镇洋秋帆毕沅题。”这又是一件见证毕、邓二人友谊的实物。

清 邓石如 “胸有方心,身无媚骨”印章

胸有方心

邓石如是一位非常全面的书法家,时人称其“四体皆精,国朝第一”,其中以篆、隶成就最高。

在各类书体中,邓石如最擅隶书,他曾说:“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梁鹄是曹魏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最善八分书,“分不减梁鹄”,可见对自己隶书水平的自信。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评论说:“集隶书之成,邓完白也。”《赠见源禅友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是邓石如晚年作品,文:“世虑全消,见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款:“见源禅友属书,顽伯邓石如。”此作用笔枯涩,平实的结体中见笔锋之顿挫,成法扫荡无余,是其隶书最高水平的表现。同时,文辞超凡脱俗,意境深远,最能代表山人桀骜不驯、两袖清风的人生志趣。

在邓石如书作中,有一类最能体现他的“全能”,那就是使用各种书体书写一套条屏。如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赠曹俪笙》四体书屏,运用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分别书写四条屏。第一屏篆书,线质圆润厚重,雄浑苍劲;第二屏隶书,用笔方劲中寓圆润,结体平和中显自然;第三屏楷书,结体中正平直,稳健中有疏朗韵致;第四屏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四体合璧,叹为观止。

邓石如之父邓一枝擅篆刻,其承继家学,早年以刻印谋生。时人评价其篆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境界极高,被誉为“邓派”。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方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通过边款“王充论衡语,辛丑五月,古浣子邓琰”可知刻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此章线条圆劲流畅,运刀如笔,小篆笔意浓郁,体现其“印从书出”的制印主张。另一方“胸有方心,身无媚骨”朱文印是其自制闲章,运刀潇洒、线质润畅,印文内容更反映出他不畏权贵的独立人格。

猜你喜欢

博物院安徽书法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视觉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