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的川西林盘旅游发展探究

2020-08-31罗施贤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川西阶段旅游

罗施贤 谢 静

(1.千叶大学园艺学研究科,日本千叶县 松户市 271-0092;2.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川西林盘(简称“林盘”)是成都平原地区特有的传统聚落模式[1],起源于古蜀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与周边低山平坝或部分丘陵地区,被竹林、树木所围绕,犹如一个个的田间绿岛[2],故称其为“川西林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了林盘的“空心化”“老龄化”和“衰败化”。从2004年至今,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川西林盘的保护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川西林盘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逐渐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单元转变为特殊的旅游单元。本文以巴特勒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Tourism Area Life Cycle Model)作为理论依据,将林盘的旅游发展阶段与之嵌套,认清林盘旅游发展的根本需求,对其旅游发展现状和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川西林盘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

1 研究背景

1.1 成都市乡村旅游现状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旅游休闲为目的,基于乡村的自然美景以及人文资源,在乡村聚落和郊野等区域进行的旅游形式。据统计,2019年四川全省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成都市作为省会,历史底蕴厚重,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是四川省的主要旅游城市。通过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8年间成都全市的年旅游人次从1.21亿增长到了2.43亿,旅游收入从1.01千亿元增长到3.7千亿元。而作为全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成都市的乡村旅游产业也迅速发展,从2012年至2018年间成都全市的年乡村旅游人次从0.84亿增长到了1.18亿,乡村旅游收入从0.13千亿元增长到0.39千亿元。2018年年初,《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计划于2022年底保护修复1 000个川西林盘,并着力打造100个AA级林盘景区,采用“特色小镇+林盘+产业园”“特色小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小镇+林盘+景区”三种主要的模式进行林盘打造。可以看出,当前成都市的乡村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林盘也逐渐成为当代成都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也非常必要。

1.2 川西林盘旅游研究现状

林盘旅游,即依托于川西林盘的各类资源及周边环境所形成的地域性乡村旅游业。截至2020年3月,在中国知网能够搜索到的川西林盘文献共152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林盘中的建筑[3]、植物[4]、景观设计[5]、文化景观的持续性与解读[6]、林盘的保护和发展[7-8]。然而,有关林盘旅游方面专门的研究还较为缺乏,目前主要集中于旅游策略、旅游改善两大方面,如李松睿(2019)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林盘生态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和模型[9];杨晓艺(2018)以温江“陈家桅杆”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宗祠林盘的保存现状及进行旅游开发的条件和优势[10];谢萍(2015)以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川西林盘的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川西林盘旅游开发的系列问题[11]。综上,川西林盘的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并且有关林盘旅游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在当前林盘保护修复以及乡村旅游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

旅游区生命周期的概念框架在1980年被学者巴特勒(Richard W.Butler)首次提出,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旅游目的地和地区的研究之中,比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黄石国家公园等,目前还没有应用于川西林盘的研究。

2.1 模型概述

一般认为旅游目的地通常很脆弱,因此其承载能力和可持续的能力需要仔细管理,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即是在此背景下被提出,主要应用于研究各类旅游景点,以了解其如何随着时间而产生改变,针对每个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12],并为地区的旅游业提供宏观的指引,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同时也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准确的评判。该模型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客数量的增长,每个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地区的发展都包括以下六个阶段:探索、起步、发展、巩固、停滞以及衰落或者复兴(见图1)。

图1 巴特勒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

探索:在旅游区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没有太多外部资源的介入而缺少旅游的配套设施,地区环境通常保持较好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并且只能吸引少量的零散游客,对于这部分游客来说,独特的文化、美丽的自然风景或者奇特的历史遗迹都是吸引力。

起步: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当地居民开始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居民们和一些小型企业开始为游客提供旅游设施和服务,如饮食、住宿、向导和交通工具等,并从这些旅游活动中逐渐拥有经济收益。当地居民和政府还会通过一些营销措施来吸引游客,并以这种方式提升旅游知名度,还会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与交通状况。

发展:由于知名度越来越高,在该阶段的旅游地被作为专门的旅游点或者景区来进行打造。一些投资者和旅游公司开始看到该地区作为旅游胜地的潜力而开始在该地区投资,打造更多的景点,建造酒店、旅馆、餐厅等配套设施并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旅游地的自然地貌景观因为外力的介入而产生了一定改变。

巩固:该阶段中当地经济可能以旅游业为主导并且许多当地人都参与其中。但同时,这也可能使当地居民逐渐脱离并抛弃农业和渔业等其他生产业。游客的增长率开始下降,该旅游地将继续建设和扩建,但一些较老或不能满足旅游功能的建筑将开始失去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产生。

停滞:停滞是景点的许多方面已达到临界水平而无法进一步增长的阶段,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环境受到污染,本土物种的消失或被外来物种所取代。同时,由于其他旅游地的竞争以及本地旅游质量的降低,游客人数开始下降,失业现象发生,威胁到当地的企业运营和服务品质。

衰落或复兴:停滞阶段之后,该地区可能面临不同的可能性,即衰落或复兴。

2.2 川西林盘的旅游区生命周期模型

川西林盘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进也在不停地发展以适应时代需求。从其发展的过程来看,川西林盘的变迁可以具体分为起步阶段、灾后恢复阶段、完善阶段和大发展阶段。而林盘旅游的出现也与林盘的保护和修复政策一脉相承,各级政府对于川西林盘的发展极为重视,制定了诸多具体的措施,其保护和利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表1展示了近十多年来在各个阶段由国家和地方所具体出台的政策及时间。

表1 川西林盘主要建设政策背景

从相关政策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对川西林盘的定位逐渐清晰,从最初的新农村建设到后来的川西林盘专项保护修复以及现今的“林盘景区”概念,其社会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所展现的独特吸引力,林盘旅游的角色和贡献也逐渐受到认可。林盘旅游是林盘建设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因此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接下来将林盘旅游的各阶段具体说明。

2.2.1 探索阶段

与林盘建设所经历的变化阶段相似,林盘旅游的探索阶段与建设的起步阶段相同。该阶段主要由于“三个集中”的城镇化建设背景,林盘“老龄空心化”严重,而导致了大量林盘抛弃损毁;同时,现有林盘建筑年久失修,环境卫生较差。因此,这一期间的林盘尚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政策主要以保护和修复为主,没有太多的外部资源进入,也缺少专门的旅游设施,虽然自然环境通常保持较好,但由于吸引力的不足旅游行为较少出现。

2.2.2 起步阶段

该阶段与灾后恢复阶段相对应。国家与四川省政府都提出了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措施,力图还原川西林盘的原始风貌;同时,提倡建设特色新农村,在恢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规划和产业布局。2011年,全市启动了214个林盘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将灾后重建与林盘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对聚居林盘保护点从生产、生态、生活三个方面定制了保护和建设计划。在这一期间,根据林盘损毁情况以及产业发展意向的民意调查结果,部分当地政府决定将“重建”和“特色农业”相结合提出可持续性规划策略。如都江堰的徐家林盘,正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乡村休闲旅游型林盘,也被常称为“农家乐”。

2.2.3 发展阶段

随着川西林盘政策的不断出台与完善,其在成都地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宣传林盘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影响,成都市建委先后于2011年和2014年命名了两批“成都市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2014年,《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规划》从现存的林盘中挑选出了大中型林盘保护点6 645个,其中乡村旅游保护点3 567个,特色农业产业利用保护点3 078个,使林盘的旅游体系趋近完善。2015年,成都市规划局在《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强调对于一些保存较为完整的川西林盘聚落点,在原有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打造,使之成为具有本土农耕文明特色的旅游点和景区。在该阶段,林盘的建设逐渐完善,旅游体系也在稳固发展,主要特征是:第一,发展规范化,林盘类型多元化,产业覆盖全面化,其功能不再仅是居住和简单的农业生产,还衍生出了农业园、野外景点、民宿旅游地等模式。第二,由于修复对象不再只是民居建筑,还涉及农田、水系、树林等自然资源,因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可能在外力的介入下产生改变。同时,旅游公司和投资者开始在某些地区投资,将林盘作为专门的旅游景点来专业化打造。为了提升旅游质量,他们也开始建造道路和提供食宿的旅游配套设施。这一时期林盘旅游的代表便是崇州市的“道明竹里”林盘旅游项目。

2.2.4 巩固阶段

2017年至今是川西林盘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也正是林盘旅游的巩固阶段。2017年成都市提出“十大重点工程”,其中便有新一轮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并设立100亿元专项发展基金以投入川西林盘的建设。该方案强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川西林盘,规划建设100个规模在3~5km2的特色小镇,分别为“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以及“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三种模式。这一阶段林盘旅游的特点是更加精品化,产业更加多样化,建设更加生态化。其次,以林盘作为主导的旅游业也成功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专业人员从事于当地的旅游业之中,旅游地和景区的规模开始扩大,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3 讨论

3.1 川西林盘旅游可能出现的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为成都市川西林盘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而林盘旅游业也与林盘的建设息息相关。总体来看,林盘旅游的发展整体潜力较大,且正处于稳定上升的巩固阶段,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潜在的问题。

首先,在精品化和专业化打造旅游型的林盘时,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使大量本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居民抛弃劳作的行为转而从事旅游相关的服务业,比如向导、服务员、司机等。这些现象还可能进一步导致该地区原本的生产业遭受损失,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这种潜在的影响,但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仍然需要警惕。

第二,随着成都地区林盘旅游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林盘的游客数量已经开始下降,并且较老的林盘逐渐开始失去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服务品质和旅游体验质量降低,甚至有些林盘景点出现了荒废的现象。这样的林盘通常是以新型林盘旅游景点的模式来进行打造,其持续运营的前提是游客的重复访问,因此荒废之后很多投资者会选择放弃继续运营,不再继续投入资金进行升级优化,这对于现今林盘的建设和保护是不利的。

第三,根据社会交换理论[13],居民们对旅游业的态度会随着旅游所产生的影响而改变。具体来说,假如居民们看到旅游业对当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过多,就会对旅游业产生抵触行为,因为他们无法从中获得收益并且可能损害他们生活的环境。

第四,游客不适当的言行可能与本地的居民产生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旅游目的地的管理中,游客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避免进入发展的“停滞”阶段。根据模型,假如旅游地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化,都可能阻碍旅游业的继续发展,甚至降低访客的旅游体验而导致竞争力的丧失;同时,假如林盘在未来的发展中过于同质化也可能使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减少;而处于“停滞”阶段还会进一步加剧林盘旅游恶化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根据这些不同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3.2 解决的策略

3.2.1 可持续性旅游发展——提升

可持续性旅游发展主要指旅游业发展中保持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并且给旅游区的居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同时,可持续性旅游发展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短期发展模式,也反对消极性保护的“零增长”模式。虽然大多数景点和旅游区将其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但如何制定和严格实施这一策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可以从提升目前的林盘旅游状况入手,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主要对象入手:旅游地、游客和开发者。

首先,针对旅游地而言:(1)应将旅游业相关的产业进行深化发展,同时一二产业多元化耦合发展,避免林盘产业的单一化和同质化;(2)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职业类型的就业,通过政策鼓励传统生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保护传统的技艺和文化;(3)加强当地居民的教育培训,宣传旅游的积极影响与结果,提高居民的参与积极性;(4)对游客和居民进行环保教育,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5)在修建的过程中,避免不和谐的建筑及大面积的植被砍伐,并且整体规划应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实施;(6)开展对话和交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与需求。

其次,针对游客而言:(1)提供舒适且多样的旅游环境;(2)发掘川西文化,开展多种传统文化活动;(3)做好旅游地管理,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4)做好景点引导和管理,避免游客的破坏行为。

再次,针对开发者而言:(1)加强环境与经济关系的理解,强化生态保护意识;(2)提供公平的旅游业发展机会;(3)树立品牌意识,提供长期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体验;(4)将林盘的可持续发展放在建设的第一位。

3.2.2 多样的旅游模式导入——创新

在现代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如何挖掘自身的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树立独特的旅游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是林盘旅游创新的关键。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引入不同的主题进行林盘旅游的规划,比如生产型林盘旅游,结合各种农作物景观,以观光农业的模式进行,提升参与性和科普性。康养型林盘旅游,在原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芳香型和疗养型植物,以植物康养作为旅游的主题,提升旅游效益。传统社区型林盘旅游,以川西民居建筑和传统文化为主题,创造宜人健康的社区环境,让游客可以观赏并参与川西地区的传统生活,带动社区经济。文化产业型林盘,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这里的文化可以是传统文化也可以当代的潮流文化;同时,深入发掘保护在地文化,将川西林盘中的宗祠、寺庙、会馆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重点修缮保护,提倡文化保护和科教科普,以文带旅,寓教于乐,形成高价值的林盘旅游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川西阶段旅游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岁月尽川西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正宫 塞鸿秋 川西毕棚沟 秋日览奇(外一首)
旅游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