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0-08-30陈苏阳李丰宁军容

商业会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筹划税务案例

陈苏阳 李丰 宁军容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一、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的理论分析

(一)斯金纳操纵性条件学习理论

斯金纳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杰出代表,提出了操纵性条件反射定律。斯金纳认为,操纵性学习更接近于人的学习行为,教学的实质在于纠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奖赏、惩罚杠杆调节与教师期望相吻合、相背离的学习行为,对学习者进行即时的积极强化(有机体反应概率与环境刺激呈现正相关关系)、消极强化(有机体反应概率与环境刺激呈现逆相关关系),以实现学习者内部自我强化,促进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形成。

斯金纳操纵性条件学习理论为“惩戒制”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税务筹划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采取加分制对这一行为进行鼓励,同时对于旷课、早退等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实施惩戒,以约束学生的行为。

(二)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cist learning theory)由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率先提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化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作为认知的主导者,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借助教学资源,进行师生协作、生生交流、人书交互,通过同化、顺化过程,自主实现探索性的认知结构重组。在此过程中,教师须整合资源并发挥辅助、引导、促进作用。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方法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小组讨论制”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税务筹划实训平台”创建仿真情境,学习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积极融入学习过程。

(三)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一般呈阶梯性向上的倾向。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类便会寻求安全、社交、尊重等需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成就(或自我实现)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才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要;高层次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低层次需要仍然继续存在并在更低程度上影响人类行为。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上述顺序有时可能出现“例外”。

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生理需要未得到满足而遇到困难;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创建良好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实施“小组讨论制”,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取得优秀成绩时应适时给予鼓励,在学生中形成积极示范作用,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成就需要。

二、“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一)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1.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欠缺。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与实训平台相结合的财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欠缺,对于强调实战模拟的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2.税务筹划课程难度高、专业性强。涉税相关课程中,中国税制、税法课程是基础,纳税申报课程侧重实务,税务会计课程重视税会差异调整。税务筹划课程则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税会知识体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力求与国家政策意图相一致,考虑纳税人特色,制定综合的税务筹划方案,进而实现税负最低、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筹划目标,课程难度较高,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较高要求。

3.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方法滞后。单一校内导师制度,缺乏校外实务导师实践经验教学;教师仅扮演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缺乏实战演练。

4.财会专业报考人数减少,就业难度加大。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开始在财会领域得到运用,相当范围内的会计人员出现了“机器取代人”的恐慌。不可否认,机器人对于大量、程序性且无需主观判断的工作会产生较强的替代作用,譬如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账人员。在此背景下,税务筹划课程凭借其高度的知识融合性,离不开专业人士的选择及判定,对于税务筹划课程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二)“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目标

“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三位一体”课程目标

对于税务筹划课程而言,“三位一体”课程目标蕴含更具体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在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并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税会知识框架、形成专业知识体系。(2)过程与方法。教师在税务筹划课堂上应当从心理层面、课堂活动层面进行身份转变,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应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引导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课堂主导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将税收原理与筹划实践相结合,将教学活动与就业前景相结合,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就业观,鼓励理论研究型人才、实务操作型人才共同发展。

(三)“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活动

1.课前双向准备。课前双向准备包括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两方面内容。(1)教师备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师一方面应当布置针对性税法知识梳理、回顾等筹划前置内容,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典型案例、实务案例搜集,将备课重点置于筹划技巧探索、实际案例应用等方面。(2)税法课程作为税务筹划课程重要的前置课程,也是学生提前预习的重要方面。税务筹划课程教学包括税法知识梳理、筹划技巧探索、筹划案例应用等方面,教师应当将第一环节即税法知识梳理环节适当前移,作为学生预习的基础内容。

2.课中立体互动。课程实施“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即在第一次课上,将班级成员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人数基本相当;考虑到便于学生讨论、最佳PPT视角等因素,固定小组座位;明确制度实施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对于完全答对、部分答对、答题错误等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鼓励分。

3.丰富课后作业形式。课后作业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课后习题、学习心得、小组展示等。加强课后习题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进行学习心得总结,有助于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同时学生对课程提出的中肯建议对于教师积极改进个人授课方式大有裨益;教师限定主题、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贯穿于税务筹划课程课前、课堂、课后教学活动全环节,涉及教师、学生双主体,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项内容。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预习时间、预习范围、问题反馈等指标进行自我学习态度评价、自我专业基础评价;通过出勤情况、师生互动等指标进行自我学习投入度、学习参与度评价;通过课堂展示、期末测试进行自我课程学习效果评价。

2.教师自我评价。教师通过精选案例数量、案例典型程度等指标进行自我教学态度评价;通过师生互动、课堂氛围等指标进行自我教学方法评价;通过课堂展示、期末测试等指标进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3.生生互评。税务筹划课堂师生互动及课后作业等方面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生之间可以根据小组成员活跃度、答题准确性等指标进行生生互评。

4.师生互评。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方式,了解、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根据课堂答题情况评价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期末测试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熟悉程度、教学方法适应程度、课堂秩序、课堂应急情形处理等指标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应用

(一)“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1.课前安排预习任务,翻转“政策梳理”部分。教师实施“翻转课堂”,将税务筹划课程学习三部曲中的第一步,即“政策梳理”前移至预习环节,并将课堂教学重点置于筹划技巧探索、实际案例应用等方面。

2.课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师生、生生立体互动。课程实施“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如教师在讲解“增值税纳税人税务筹划”知识点时,基本思路包括“政策依据”“筹划思路”“具体案例”三部分。对于“根据年应税销售额的大小和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将增值税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采取一般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实施简易计税方法”等政策梳理内容作为学生预习的重要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政策梳理的基础上,鼓励小组成员积极讨论,探索得出筹划思路在于“通过对企业增值率和抵扣率的分析,确定最适合的纳税人身份,实现税收负担最小化”。最后,在既定销售收入、购进金额不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法”实际应用,鼓励小组竞相展示、补充,并探索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失灵情形。

3.小组展示为主,学习心得、课后习题训练为辅。课后作业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课后习题、学习心得、小组展示等。税务筹划课程面向本科四年级学生开设,因此,课后作业形式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届毕业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采取小组展示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等无疑是较好的方式。

(二)“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会计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回收问卷50份,符合问卷调查法数量标准。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针对前置课程学习情况、学生课程选择动机、学生课程需求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数据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1)前置课程学习情况。一方面,会计学院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大专业,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均有个性化培养方案。另一方面,税务筹划课程本身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所学习的中级会计、税法、国际税收、纳税申报实务等课程的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课题组针对学生前置课程的学习情况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税法课程,68%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中级会计课程,但是学习过国际税收、纳税申报实务课程的学生占比仅为24%、18%。

(2)学生课程选择动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学生选择课程的动机而言,76%的学生受兴趣激励,36%的学生受就业导向影响,64%的学生因学分需要选择本门课程。

(3)学生课程需求。税务筹划课程主要包括税法知识梳理、筹划方法讲解、实际案例应用三部分内容。就课程需求而言,学生对于筹划方法讲解、实际案例应用两方面内容的需求更为旺盛,分别达到84%、92%的水平。

2.税务筹划课程学习情况。针对课前预习情况、课中三维互动、课后知识巩固等税务筹划课程学习情况的数据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税务筹划课程学习情况统计表

(1)课前预习情况。课题组对回收的50份问卷进行分析,有76%的学生赞成并接受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有24%的学生更重视自主学习,对于课前预习任务持反对态度。同时,通过对学生税务筹划课程课外学习时间(包括预习、完成作业、阅读参考书籍等)展开的调查发现,98%的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低于6小时,其中,70%的学生学习时间不足3小时。

(2)课中三维互动。税务筹划课堂上,教师作为组织者、主导者,教师的讲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同时,教师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师讲解、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三种课程学习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98%、62%、32%。面对教师提问或者小组讨论,58%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42%的学生被动参与。课题组对于学生被动参与活动的原因展开了进一步调查。44%的学生基本不会走神,乐于与教师、同学互动;40%的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很积极,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很被动;16%的学生在上课内容听不懂时容易走神,对课堂互动不感兴趣。

(3)课后知识巩固。在该环节,教师在课外主要采取小组展示、课程心得形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取课后习题随堂练习形式。

3.税务筹划课程学习效果。针对“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小组表现评价、案例教学方法评价、课程学习难点的数据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税务筹划课程学习效果统计表

(1)“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课题组针对“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实施情况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该制度持赞成态度,认为该制度对于增强学生自信、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具体而言,84%的学生认为该制度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的协作精神,实现“1+1>2”的优良结果;62%的学生认为该制度有利于增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50%的学生认为该制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鼓励学生直抒己见。但是课题组同时发现,有6%的学生态度十分消极,认为该制度毫无意义。不同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障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在以后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务必更加关注两极学生,即对于积极的学生加以引导,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于过度消极的学生,适当加以鼓励,减轻直至消除其排斥心理,鼓励其积极走出心理防护区。

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表示赞同,因此,课题组将“小组评价”也作为问卷调查的指标之一。“小组评价”衡量的是学生对于小组成员、小组整体的满意程度。70%的学生对于本组的学期表现持满意、很满意的态度,28%的学生对于本组的学期表现持一般态度。

(2)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税务筹划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的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法持满意、很满意态度;12%的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法持一般态度。

(3)课程学习难点。税务筹划课程难在哪些方面?可以在问卷中找到答案。如表4所示,80%的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薄弱、课程学习难度大;26%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多、自主学习时间少;18%的学生认为没有兴趣、缺乏动力。

(三)问卷调查结论与改进策略

课题组回收了50份问卷,并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税务筹划课程学习情况、税务筹划课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而言,“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取得了成功:(1)教学安排与学生需求一致。税务筹划课程教学安排、学生需求均集中于筹划技巧讲解、案例应用两部分,体现出高度的对应性。(2)“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有效。84%的学生认为该制度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协作精神,实现“1+1>2”的优良结果;62%的学生认为该制度有利于增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50%的学生认为该制度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鼓励学生直抒己见。“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成功实施并取得了优良效果。(3)案例教学方法有效。88%的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法持满意、很满意的态度。案例教学方法与学生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其实施亦取得显著效果。

同时,“互联网+税务筹划”案例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前置课程安排应更具科学性。税务筹划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学生首先需要完成税法、中级会计、国际税收、纳税申报实务等前置课程的系统训练,在具备综合、全面税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探索企业税务筹划其中奥妙。(2)课时安排应更加合理。税务筹划课程面向本科四年级学生开设,很多学生反映,因工作、实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后6周的上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学院可以尽量将面向本科四年级学生的课程集中安排在前12周,与校招高峰期错开。(3)关注过度被动学生实际,适时加以鼓励、引导。认为“固定座位+小组讨论”制度毫无意义的6%的学生,是教学工作中必须关注的重难点。教师应当对于平时成绩处于较低水平的学生、小组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帮助,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减轻其排斥心理,鼓励其积极融入课堂互动。

四、总结与展望

税务筹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旨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大数据、实务案例纳入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知识架构的建立、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实训平台,创建实战情境

税务筹划实训平台包括政策梳理、案例分析等部分,立足于财务管理整体目标,采取合法、合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方案设计。采取“政策+案例”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重要筹划点的把握;提供真实完整案例进行筹划方案设计,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体现税务筹划的综合性;深刻反思偷逃税案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偷逃税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体现税务筹划的合法性。

(二)政策梳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政策梳理+筹划思路+典型案例分析”教学三部曲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在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要进行税法知识回顾,启发其筹划思路,最后以典型案例实现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深化学生对于重要筹划点的理解、把握,有助于学生构建税务筹划知识体系。

(三)优化教师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

税务筹划教学改革研究旨在优化教师教学观,变单一知识输出者为课堂引导者,“组建多支队伍进行分组训练”“完善课堂惩戒制度”“分组进行小税种税务筹划课堂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在松弛有度、紧张又愉悦的氛围中稳步进行。

猜你喜欢

筹划税务案例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检查证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