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问题面前,只给钱就输了

2020-08-29孙贵颂

百家讲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辽国宋真宗寇准

孙贵颂

宋朝说起来很有意思,开国元勋赵匡胤虽然是马上得的天下,但其后世子孙大都窝囊透顶,最后把好好的大宋搞得支离破碎,结束了一代江山。

然而,这个朝代的皇帝又很喜欢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不讲原则。被当时的少数民族政权打得狼狈不堪时,他们最为拿手的一招就是求和。只要能够罢战言和,什么条件、价钱都好商量。唯有一条,对方得给自己一点脸面,叫一声好听的。

最典型的是澶渊之盟。1004年底,契丹(辽国)军队大兵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谏下,亲临前线督战,这步棋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全军上下万众一心,气势百倍,驱逐强敌。契丹一看大事不妙,主动提出罢战谈判。宋真宗一听,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答应了。契丹首先提出割地要求,宋真宗怕被后人唾骂,指示参与议和的大臣曹利用,只要不割地,多给他们点钱不要紧。曹利用问,可以答应他们多少呢?宋真宗不假思索地说,给他们100万。后来在寇准的坚持下,以给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签订了合约。其中有一个“插曲”值得玩味,就是在合约中,宋朝提出,要辽国的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这样,当哥哥的给弟弟点东西,就名正言顺了。

前面跑了车,后面就有辙。到了宋仁宗时,西夏元昊东侵,两军交战,宋军不是对手。宋仁宗也选择了议和之路。1044年,宋与夏签订和约,条件是:只要元昊答应在文书上自称“男”,上书“父大宋皇帝”,宋朝就每年给他们绢13万匹、银5万两和茶两万斤。但这个给不叫给,而叫作“赐”,意思是我赏给你的,就和如今的结对帮穷差不多吧。

在此之前的1042年,还有北方的契丹大兵压境,要挟北宋归还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宋仁宗派富弼出使契丹,几经交涉,契丹答应不割地,但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钱财才罢休,结果又以宋朝每年增加岁币10万两、绢10万匹了结。虽然给了人家这么多钱物,契丹方面却提出要求,说是你给我东西,还不是因为怕我打你,所以不能称给,要么称献,要么称贡,要么称纳。富弼为此据理力争:“宋朝是兄长,哪有哥哥向弟弟献币的说法呢?”可是,宋仁宗顾不得这些了,管它叫什么名字,只要不再起战火就行,于是干脆承认宋朝向契丹“纳”以岁币。

有人为此辩解说,给契丹和西夏等国的那些“岁币”,实在不算什么。因为据当时的统计数字看,宋朝那时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一亿五千万两,相当于现今的美金60至70亿元,富得流油。大宋拿出去的那点东西就像毛毛雨,可以看作是给穷困的邻邦一种无偿援助,又可以解释为破财免灾。其实这种说法相当牵强。且不说那个一亿五千万两既诱人又可疑,即使大宋真有那么多钱财,也不能凭空送人,換来一声不切实际的称呼了事。

到了南宋,那个“一代天骄”的金国就更不客气了,不但要宋朝给足钱物,而且要在文书中称金为“叔皇帝”。到这时候,宋朝的脸面和尊严就彻底丢尽了,只好战战兢兢地当起了“儿皇帝”。所以说,无论处于什么境地,尤其是在家国问题的大是大非面前,一味地给对方钱并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当对方感到你软弱无能的时候,就会站到你的头上欺压,只有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辽国宋真宗寇准
“溜须”典故的来历
宋朝版暗度陈仓
“眼中钉”的由来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王旦的气量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
宋真宗为什么被皇后关禁闭
宋真宗遭遇“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