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献的青春最美丽

2020-08-28翟喜娟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县城陪伴青春

翟喜娟

13年前,我迎着夏日的阳光,带着青春的梦想,离开了写满无限回忆的大学校园,转身进入了闻喜县裴社初级中学校,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尽管这只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农村学校,但是却让我感到无比欣喜,因为我终于实现了童年时代的美好愿望。

然而,近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农村学校由兴到衰的历程。随着城区公办中小学的新建新增,民办校的“地推式宣传”,以及农村家长的思想改变和外出务工的热潮,昔日火热的农村学校逐渐陷入发展的泥潭,生源减少、质量下滑、轨制锐减,这也导致如今我所带的学生许多都是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

面对这样的困境,学校的许多老师纷纷开始寻找其他的工作,有的去了政府部门,有的调进县城学校任教。说句心里话,我也曾经羡慕过、动摇过,因为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也住在县城,奔波于县城和学校,实在是有诸多不便。但是,看着班里的留守儿童,因为缺少亲情和陪伴,他们比起普通孩子更敏感、更懂事,这些都让我心疼不已,所以坚定了我留在乡村任教的决心。

我清晰地记得,曾经的班级里有一个智力存在缺陷的孩子,甚至连说话都很不清楚。于是,我便在课下多找他交谈,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有时还特意在课堂上叫他发言,尽管他的回答常常不尽如人意,但是我都会给他鼓励和肯定。为了让他尽快地融入集体生活,我还组织了一节“让爱常驻”的主题班会,让大家都献出爱心,互助友爱,让他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所有人的帮助下,这个学生的进步越来越大。最让我难忘的是,他在教师节的时候蹑手蹑脚地走到我身边,送给我一张贺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老师妈妈,节日快乐,您辛苦了!”。就这简短的12个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那一刻,我的心都融化了,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没错,我们是师生,但我们更是亲人。

家访是我工作的“秘密武器”,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联系,我硬是把自己逼成了“本地通”,乡村里的每条道路我几乎都能摸得着,每个村有几个学生、家住哪里、家庭情况,我都了如指掌。我常常利用节假日或闲暇时间登门家访,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習和生活表现,并自费给他们送些笔记本、笔、课外读物和各种学习资料,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父母争光。我始终坚信,哪怕只是自己的微小付出,都会给他们在外打工的父母带去一丝丝的放心与安慰。

光阴似箭,时光飞逝,一路的成长充满了艰辛和努力,但是乡村教育的使命依旧任重道远。作为乡村教师,我的使命就是不忘初心,不甘寂寞,守住清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回首青春,过往的岁月历历在目,我忘不了暑假期间,烈日酷暑,我挨家挨户宣传招生;忘不了数九寒天,天寒地冻,我围着火炉帮扶学生;忘不了无数的夜晚,月挂枝头,满地银霜,我在孤灯的陪伴下伏案批改。但也正是这些难忘的岁月,成了我青春最美的注脚。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心语,没有喧嚣与浮躁,每天都是收获与希望。我热爱我的学校,热爱我的学生,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我坚信,奋斗的人生有意义,奉献的青春最美丽。

(作者单位:闻喜县裴社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县城陪伴青春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