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阳市公安捣毁网络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2020-08-28

中国防伪报道 2020年5期
关键词:犯罪团伙个人信息民警

外省男子秦林因妻子离家出走,苦苦寻找妻子下落,在网上多次购买妻子“手机定位”等信息。2019年春节前,秦林根据“信息”驾车来到湖北省当阳市寻妻。因其行踪诡异,被热心群众举报。当阳市公安局以秦林的信息来源为线索展开侦查,最终将一个横跨五个省市的网络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捣毁。该团伙5名犯罪嫌疑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

男子花2万买“定位”

2019年春节前,当阳市一集镇路口,一辆外省牌照的轿车停在了路边,驾驶室内走出一名中年男子。

男子操外地口音,焦急地向沿街的居民打听一名叫小红的女子。一位热心居民发现,该男子腰间露出了一个类似手枪枪托的物体,他赶紧拨打电话报警。

数分钟后,派出所民警赶至现场,当场从男子身上搜出了一柄木质枪模型。让民警意外的是,男子自称是根据“专业人士”给的线索,到当阳来找离家多日未归的妻子的,手枪模型仅仅用来“防身”。

民警将男子带回派出所后了解到,该男子名叫秦林,45岁。多日前,秦林与妻子小红因感情问题发生争执,小红突然离家出走。在向警方报案后,秦林还想通过其他方法寻找。

经人介绍,秦林在老家当地认识了男子程新。程新自称可以查询到小红的行踪和位置,但需要一定的费用。随后,秦林向对方支付2万元,先后拿到了小红的“位置信息”和“踪迹范围”。根据这些所谓的线索,秦林才决定独自一人驾车来当阳寻妻。

小线索带出犯罪团伙 剥开网络黑色产业链

民警根据小红身份信息,帮助秦林在当地进行了寻找,判断小红根本不在当阳。秦林因寻妻心切,加之觉得花大价钱买来的信息不准,情绪一度激动。民警一面对秦林进行安抚,一面了解其购买定位的细节。

根据派出所民警上报的信息,当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经初步研判,敏锐地觉察到秦林信息源“賣家”极可能是一个在网络上以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的犯罪团伙。

2019年上半年,当阳市公安局民警前往上海、江苏、贵州等五省市,揭开了这一覆盖全国多地的网上黑色产业链,并将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5名嫌疑人抓获。

经查,程新与男子陈蓝在网络游戏中结识。陈蓝曾私下告诉程新,自己可以搞到个人的手机定位、通话记录、车辆行踪等信息。程新便作为“中间商”,低价从陈蓝处“购买”到小红的相关信息,再高价“出售”给秦林。

陈蓝在整个犯罪链条中也只是一名“中间商”。他接触到贩卖个人信息也非常偶然。

2017年,陈蓝被同事骗走10多万元现金,为了追回钱款,他在网上发布“寻人信息”。没过多久,一名叫小C的网友主动联系到陈蓝,声称可以帮其找人。在支付给对方1500元后,陈蓝根据小C提供的信息,并没有找到骗钱同事。然而,他却从此事中发现了“商机”,决定利用这些个人信息出售赚取差价。

经过多次交流后,陈蓝逐渐进入小C所在的“圈子”,很快认识了小C的上线阿明。阿明根据“客户”需要,通过各种非法渠道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将其“出售”后非法牟利。程新、陈蓝、小C等人类似“分销商”,在网上搜集到“买家”需求后,从阿明处获取信息,倒卖获利。仅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期间,阿明非法获利达7万余元。

网购“信息”陷阱重重 非法牟利难逃法网

因为各种原因,一些个人会产生急于寻找特定人员的需求,网络上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些人急切的心理打起了如意算盘。本案中涉案人员通过非法途径采集到特定人员相关信息,已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而作为信息“购买者”,购买这些个人信息助长了违法行为,同时对这些信息的真伪也无法辨别。

办案民警了解到,事后根据作案人员供述,在多个交易中,因无法提供“精确定位服务”,他们或从网上随意搜集地理位置信息,或直接移花接木给出信息截图,进而忽悠“买家”。本案中,秦林因多次被程新提供的“信息”忽悠,还要求其退还了一半“信息费”。

警方在此提醒广大网民,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通过任何渠道获取、倒卖相关信息的行为都属非法。网民个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采取何种方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都难逃法律的制裁。

猜你喜欢

犯罪团伙个人信息民警
无限追踪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租用儿童盗窃”痛点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