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中国纪录片的话语表达

2020-08-28鹿璐

艺海 2020年7期
关键词:融媒体媒介

鹿璐

〔摘 要〕互联网技术良好的发展加速媒体数字化进程的同时使得媒体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麦克卢汉提出关于媒介的理论以及关于媒介的构想在当前媒介环境下的重新思考。给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创新以及传播力的价值构建许多启示。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我国纪录片在保持其关注度、影响力上呈现了新型的话语表达趋向,互联网思维的广泛运用与融媒体环境的发展使得纪录片的创作与话语表达上呈现新的态势,内容与传播形式上与社会深度连接,同频共振。

〔关键词〕融媒体;麦克卢汉;媒介;话语表达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两种类型,他说过“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冷媒介要求参与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在互联网环境下,冷热媒介之间完成了一种融合甚至是逆转,冷热媒介从割裂走向融合带给观众视听方式的转变的同时也给我国纪录片的生产带来许多思考。纪录片的话语表达必须调整语态,麦克卢汉最终强调,事实上有一样东西比电子媒介的速度还快:那就是思考。麦克卢汉敦促我们提前思考。他提醒我们:“控制变化不是要和变化同步前进,而是要走在变化的前面。预见赋予人转移和控制力量的能力。”放弃抵抗,但要让我们的思考领先于即将到来的变化。我们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媒介环境的变革,在纪录片的傳播力上要想实现逆转甚至是让纪录片成为电视业的第四架马车,这取决于生产者的思考。

一、我国纪录片市场普遍冷清

我国纪录片在市场上的表现力一直是没能让纪录片人欣慰,大部分纪录片选择在纪实频道播放,限制了纪录片收视面。纪实频道观众称“催眠”,纪录片的收视率活性不高,收视率便影响着广告收益,与此同时,走进影院的纪录电影也没能在票房上有所突围, 2017年八月份上映的现象级纪录片《二十二》在豆瓣上获得8.7分的高分的同时收获了1.71亿元的票房,这让纪录片生产者们收获了惊喜。然而2019年上映的《四个春天》虽然在豆瓣上获得8.9分的高分,但是《四个春天》仅收获了1058万的票房,在商业性上与同期上映的故事片相比明显不足。

二、冷热媒介融合:中国纪录片的话语表达的主体创新

(一)百姓视角讲述主流价值观的宏大题材

在纪实频道,自然、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仍然在数量上占多数,这些题材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较远,所以这类纪录片的收视率依然不尽人意,许多纪录片的投资和产出不成正比。2016在央视纪实频道播出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题材的《东方主战场》在爱奇艺的播放热度只有659,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地球成长史》,并在哔哩哔哩上进行播放,2019年11月份播出的第一集播放量在网站上达到了369万。虽然哔哩哔哩网站的受众多为年轻人,但是这部片子并没有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产生话题讨论和互动。究其原因,这类纪录片从题材上看与百姓日常生活相隔较远,所以在收视率上也总是不尽人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草根文化的兴起,接地气儿、幽默风趣的纪录片更受年轻观众的喜爱。纪录片不仅承担着历史影像资料的文献价值,更承担着对于当下生活的纪录、当代人们生活的展现。我们在注重历史事件复原、自然风光展现的同时,聚焦平民百姓,与观众息息相关,及时掌握受众心理动态,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做好舆论引导,是当下纪录片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加强,“纪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方式,纪录的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做社会生活的纪录者、传播者、发声者。所以纪录片的传播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部分纪录视角已经从原来的历史题材、国家题材的说教类型纪录片转变成为微观视角切入,却富有大情怀、正能量。笔者认为,在融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仍然要承担起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担当。纪录片的题材与时俱进的同时,可将叙述视角从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一人称,将主观叙述加客观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替代单纯性第三视角的纪录。这样可更引起观众的共鸣,更具情感代入的真实性。

麦克卢汉提出“任何热媒介容许的参与度,比冷媒介容许的参与度都要少,正如讲座比研讨要求较低的参与程度,书本比对谈要求更少的参与度一样。”在当下冷热媒介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媒介对于用户参与度的包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媒介传播信息的关注度。我国纪录片在电视、移动客户端等不同媒介上传播呈现出的话语态势,根据麦克卢汉所提出的这一理论视域下给了我们更多关于纪录片话语主体创新性的思考。

(二)底层题材构建文化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作品要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纪录片作为当下时代影像留存最好的方式,更要承担起历史变迁中中国人生活状貌的影像纪录。山东卫视播出的《攀登的脊梁》聚焦泰山上一群挑夫的生活。镜头用平实的影像记录了十几年来挑夫们一开始从为了家庭的重担选做挑夫,到如今生活条件变好,因为对泰山不舍的情感,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仍然坚守泰山。通过这十几个人为典型,映射出中国一批为泰山建设做出贡献的民工形象。从泰山上从无到有的公共设施,从破烂不堪到干净温馨的挑夫宿舍,这些民工生活条件、物质水平的改善映射出中国这十几年来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让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实现了质的改变。片中对于泰山建成历史的影像资料的复原将泰山的历史变迁讲述出来,中国观众对于现实题材、紧扣民生题材类的纪录片始终保持着浓厚的观看兴趣,正如《攀登的脊梁》中一样,挑山工一天四、五趟的泰山运输,睡觉之前唯一的休憩时光也要用来通过手机观看阅兵仪式,对于国家的关心、时局的关心体现在中国的每一个阶层。这种聚焦底层群众的题材,以纪录片的维度和视听方式去记录百姓群众的同时帮助观众以一个更全面的、更高品质的视角去认知历史,看待世界。纪录片要实现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突围,必须要做到深入浅出。底层不等于底下,草根文化不等于低俗文化。纪录片的普世价值除了做到让部分精英去观看,更要构建于让平民百姓以更高的文化视角去认知。

三、媒介是人的延伸:中国纪录片话语形态的调整

(一)VR、AR等新技术增强中国纪录片的传感力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那么VR这一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延伸了人的感觉。作为新兴技术,它所带来的体验感、真实感被深受寻刺激的年轻人的喜爱。而纪录片所强调的真实性和VR拍摄所强调的真实性的初衷不约而同,新型技术的加持让纪录片这一纪录载体不仅停留在视觉、听觉认知世界的方式上,对自然、历史类纪录片的投入使用让对新技术感兴趣的年轻人投入到纪录片交互体验中来。2016年7月上映的由瞭望周刊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海军支社出品,瞭望数据媒体实验室联合国内顶级制作公司拍摄制作,投资千万的我国第一部军事VR纪录片《致胜!中国海军陆战队》总流量超过1000万,这种军事题材的纪录片结合新型传播技术,将观众群的范围扩大,改变了以往军事类纪录片只有军事爱好者去观看的尴尬处境。与此同时除了在专门的VR软件上传播,更注重门户级的传播。将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新型技术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坚守了纪录片传播主流价值的责任担当。2016年在北京电影节上映的《盲童》采用CG动画+VR摄影相结合的拍摄手法。这部纪录片将VR带给纪录片的意义层次化,VR在纪录片中除了交互的体验感、游戏感,展现庞大、震撼的奇妙的观看体验以外,还可以具有纪录片最本质的真实性以及人文关怀,聚焦人,聚焦于社会最需要帮助的盲人儿童,这种新兴技术的加持除了为纪录片起到很好的宣传以外,也让更多观众走进这部片子,走进被摄主体和他们面对面,直击观众的内心。2018年上映的大型文物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的制作组聪明地使用粒子发生器,以动画的形式创造了“准全息影像”,这些充满创意的形式配以实物的3D模型,创造了出离的氛围,可以说,这种将实物3D化(利用绿幕抠像或重新建模的形式)进而搭配其他后期影像的模式,非常方便,灵活性也很强。在呈现戎马刀割的器物表面彩绘时,在镜头前景配上尘土飞扬的alph素材,同时“霜重鼓寒,马蹄声碎”的音效声也出现在轨道里,体现了创作者独特的匠心和对传统文物纪录片视听技法的创新。虽然,纪录片这一类型影片因遵循真实性这一原则,在镜头语言上多以长镜头为主,更注重场景的真实感和情绪的客观性,这部纪录片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VR技术对于我国历史文物的视觉复原,以及可构建的文献价值以及该技术对于文物纪录片开拓市场,提升商业性所带来的可能,VR这一技术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的视听方式了。在麦克卢汉的理论观点中,人与媒介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并且相互作用的,人在创造媒介的同时,媒介也在反过来影响人的感觉、知觉。媒介可以决定信息的结构和清晰度,而媒介的形式的更新和更迭,在减少人的参与度的同时,将讯息内容扩大化,讯息传播的结构重构。所以VR这一技术带给人的改变是一种认知方式的改变,是人类更丰富的身体的延伸。

(二)微结构组合与线上互动

2015 年9 月的《鸟瞰中国》,在腾讯视频的点击量15 天内过亿,其中四成观众使用的是微信H5 客户端;《故宫100》灵活地整合了故事呈现的方式,可以以六分钟的长度呈现,也可以整合为长纪录片。而网络受众的调查显示,47.23% 的受众对于六分钟的形式予以肯定,通过网络、手机、iPad 等新媒体观看的比例占到了播放总量的56.24%,远远高于传统的电视受众。随着这种短小精悍的制作体量从制作、宣传、受众反馈上呈现良好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城市台具备能力制作这种体态较小的微纪录片,扩宽了自身的话语形态,同时也深一步促进了融合型的媒介发展。

四、互联网语境“地球村”形成:中国纪录片传播格局的扩宽

从宏观的视角来理解麦克卢汉的相关理论,作者仿佛是凌驾于“地球村”之上的星外来客,所以他能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地视通万里、跨越古今。他提出的地球村的構想在当代社会已经实现,地球如今已经越来越小,互联网技术带给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更让人们感受到媒介讯息传播的改变。我们当下接收的讯息量因为媒介的重构,信息量变大,时效性变强,碎片化信息模式传播更为广泛。中国的纪录片网络信息时代要实现传播格局的扩宽,这个扩宽不仅仅是实现国内三级传播格局的扩宽同时也要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话语权。

(一)构建三体化传播格局产业链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更新的播放方式扩宽了播放渠道,实现了“大屏联小屏,小屏联受众”的播放优势。播放渠道的扩宽让纪录片的受众面变广。移动终端的播放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更多年轻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纪录片创作者来一次“对话”。这使得原本以电视为唯一载体的电视纪录片面临播放渠道的局限,从而影响传播效应的局面得到突破。现在大多数纪录片都会投放在各大新媒体播放网站上,甚至会利用自媒体、微视频网站进行播放。

(二)国际市场话语权利提高

国产纪录片,迄今为止仍然存在技术和方法的不成熟的问题,从制片到发行,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与英美相比,仍然有巨大差距,还需要努力。纪录片不同于新闻节目,也不同于影视作品,制作纪录片回收成本时间较长。而且作为普通观众来讲,它能够带给观众的直观刺激感相对较弱,所以,在中国市场,它一直作为一种高品位文化产品存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近些年来,合拍片不断增多,也意味着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环境的存在感不断增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外知名纪录片制片公司对中国题材十分感兴趣,如果国产纪录片制片团队能够抓住这些拍摄资源,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对于中国纪录片国际话语权力的加强和中国文化的价值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麦克卢汉提出自己的媒介观点时针对的是他当时生活的电力时代,然而如今我们的电力时代早已远去,媒介结构重构带来的是讯息传播方式前所未有的改变,融媒体阶段“万物皆媒”“万众皆媒”的媒介环境下,我国纪录片的传播主体不断地多元化、多层次化。我国纪实频道,纪录片行业的重构已经不再是只有传统媒体需要去做的,其主体的延伸将会延伸到各个受众与组织,是我国纪录片行业的一次重要契机。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 :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 :33

[2]孟旭舒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J], 传媒 2016 (12):43

项目名称: 融媒体环境下中西方纪录片话语表达 省级实践项目 项目编号SJCX19_0725

猜你喜欢

融媒体媒介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媒介延伸下的当代设计媒介转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