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炭疽病药剂防效试验

2020-08-27金云皓吴锦霞

上海蔬菜 2020年4期
关键词:吡唑炭疽病喷药

王 珏 金云皓 吴锦霞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上海 闵行 201199)

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蔷薇科草莓属,其果实鲜美红嫩,口感香甜多汁,营养丰富。近年来,随着草莓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炭疽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和产量的病害之一。草莓炭疽病为普遍性病害,分布广泛,草莓幼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病。为筛选出草莓炭疽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我们于2019 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炭疽病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药剂有50%氟啶胺悬浮剂(农割)(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0 g/L 氟啶胺悬浮剂(福帅得)(巴斯夫公司生产)、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补益通)(沈阳同祥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0 g/L吡唑醚菌酯(凯润)(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防治对象为炭疽病。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上海航育种子有限公司草莓生产大棚内。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黄泥土,pH 值为7.16,有机质含量16.9 g/kg,前茬为休闲田。试验设5 个处理,分别为50%氟啶胺悬浮剂(农割)用量30 mL/667 m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福帅得)用量30 mL/667 m2、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补益通)用量80 mL/667 m2、250 g/L吡唑醚菌酯(凯润)用量80 mL/667 m2以及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2019年9月13日草莓移栽,10 月31 日、11 月7 日使用3WBD-20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药。喷药时草莓处于苗期至现蕾期,田间炭疽病发生较重。喷药前后20 d和试验期间未用任何药剂防治其他病虫害。喷药当天(10月31日)晴,棚外平均温度17 ℃(最高温度24 ℃,最低温度为11 ℃);第1次喷药后22 d,棚外平均温度18 ℃,其间降雨2次。

1.3 调查统计方法

药前调查草莓炭疽病发病基数,第1 次喷药后7 d、第2 次喷药后7 d 和14 d 调查田间炭疽病发病情况。每次重复定点调查20株,记录病株数、病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与防效。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4)]×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各处理草莓炭疽病的防效

由表1 可知,各药剂处理草莓炭疽病防效差异显著。250 g/L 吡唑醚菌酯(凯润)80 mL/667 m2处理草莓炭疽病的防效较好,第1 次药后7 d、第2 次药后7 d 和14 d 的防效分别为40.84%、56.07%和62.33%;50%氟啶胺悬浮剂(农割)30 mL/667 m2处理和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福帅得)3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次之,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39.43%、51.89%、57.29%和38.40%、50.77%、54.41%;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补益通)8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最差,第1 次药后7 d、第2 次药后7 d 和14 d 的防效分别为22.47%、36.16%和37.00%。

2.2 安全性

经田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草莓均生长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凯润)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较好,可作防治草莓炭疽病的推荐药剂,用量以80 mL/667 m2为佳。因试验期间草莓炭疽病发生较重,各参试药剂的防病效果均表现一般,建议在草莓移栽初期再次开展防效试验,以确定草莓炭疽病的最佳防治药剂。

猜你喜欢

吡唑炭疽病喷药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果树喷药巧时期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