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导、巧联、重法

2020-08-26黄晓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联系学法趣味

黄晓红

内容摘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文言文就是实现这一条目标的一个途径。作为最先引导学生接触文言文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如果能从文本的解读入手,做到趣味性、知识性、方法性的有机结合,一定能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生机勃勃,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潮,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   趣味   学法   联系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安排了三次文言文教学。内容分别是《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和《文言文两则》。文章不多,几乎都密集地出现在第十、十一、十二册的教材中。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精华,我们应重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老师觉得古文难教。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其实并不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趣味”是先导

学什么都讲究兴趣,学文言文也是如此。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时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学习文言文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要现在的孩子来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无疑是项“挑战”。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切忌——讲得太多。那该如何从兴趣入手呢?以《杨氏之子》这一课为例,在理解课题时,同学们通过工具书都知道“杨氏之子”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说:“那么你就是……?”学生有的说是叶氏之女;有的说是曹氏之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深刻理解了内容,也提高了兴趣。后面,我还安排了练笔,目的就是想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缩短孩子们和古人的距离,让孩子明白,学习古文并不难。例:假设你回到了2000多年前,成了一位颇有文采的古人,试写一句或几句介绍自己的话。听着也许很难,但只要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练习,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还是能胜任的。(     )氏之(     ),年(     )岁,甚(       ),喜( )。 部分的同学,甚至能在老师提供的练习基础上,进行较详细地介绍。有个学生曾说到:“曹氏之子,年十岁,甚活泼,喜运动。常与友聚,废寝忘食而不自知”。其实教法是可以变通的,不管怎样,学生只要兴趣,才会继续学,才肯努力学。教其他知识是这样,教古文更是如此。

二、“联系”是方法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古文光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教会学生方法。几篇文言文密集地出现在第十、十一、十二册中,其要求和目的性是非常强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初中文言文时,有一个较好的基础。至少在面对大篇幅文言文时,学生不会束手无策。具体的方法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可以联系古诗的学习来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能是门外汉,可是说起学古诗学生肯定是头头是道。什么从“读”入手,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背诵;什么要借助工具书,参看课文注解,做到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什么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情画意;什么联系写作背景;什么抓住主要的句子去理解等等。都是学生在不断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掌握的方法。而这些恰恰正是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可以借鉴的。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时,我把预习的工作放在了课堂上,同时我还在教学中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文言文。刚开始,学生发言的并不积极,因为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章。我对学生说,你们觉得这篇文章跟我们学过的哪些文章有相似的地方。我们可以联系学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学生听了,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有的说借助工具书一句、一句地翻译;有的说读通读顺,可以加深理解;有的说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有的说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在交流方法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文章。有了方法的交流,学生不再无从下手了。

(2)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来学习文言文。在联系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理解句子的意思。其实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在这里我会问学生:结合你自己的经验,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学法”是侧重

知道怎么学,接下来的任务主要的就是“学法”的学习了。在形成学习古文特有的学法前,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文言文的一些特点: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語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还应学会区分。如《伯牙绝弦》一文中出现了4个“善”字,前两个都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则指“好”的意思。还有《学弈》中“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又如《文言文两则》文章的特点是:词汇大多为单字,.语法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比如:形容词后置、使动用法比较普遍 ;名词动化,即名词可做动词使用。有变化但都有规律可循。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其规律,掌握其规律,学古文就变得容易多了。

另外,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注重文本的解读。首先,应寻找共同点:它们都是文言文,都为初中学习篇幅更长的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都侧重以“读”的方法学习;都重视学会使用工具书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还要寻找不同的之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和《文言文两则》这几篇虽都是文言文,可在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杨氏之子》是一篇介绍人的文章;《伯牙绝弦》是一篇介绍故事的文言文;《文言文两则》中《学弈》、《两小儿辩日》则是哲理性较强的文章。在学习文章的内容时,还应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怎样是最适合学生的?只要我们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引导我们的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亦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之路上一定能起个好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评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07期

2、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十一、十二册《教师参考教学用书》

3、文言文的特点与现代继承-- 葛刚岩  《文学教育》 2006年第22期

4、古诗情感和意境的感悟方法--《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年04期

5、“古诗五步学习法”教学实践--《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06期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杨再隋等编著 2003年1月1日

猜你喜欢

联系学法趣味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午睡的趣味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