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泵运动训练仪在髋部骨折患者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2020-08-26谌艳江伟王志聪吴俞萱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血栓下肢静脉

谌艳,江伟,王志聪,吴俞萱

(德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德阳 618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部骨折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受伤及手术前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如果不极早发现并干预,会出现严重不良后果: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1],因此,血栓预防对保障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命安全就显得极其重要。指南文献中明确提出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静脉血栓的预防[2],其中踝泵运动可通过肌肉活动挤压血液回流,加速静脉血液的流动速度,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是血栓预防中最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3]。但在临床宣教及指导中,患者及家属理解能力有限,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低,不能按标准主动完成锻炼[4],同时医护人员口头宣教床旁指导时间有限,不能更好的监督和执行,故我院设计踝泵运动训练仪(专利号ZL201620504632.6)应用于临床,使得踝泵运动的时间量化、动作标准化,以期达到更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无精神病史,能配合完成、沟通无障碍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多发伤、复合伤的单纯髋部骨折的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有下肢外伤史,经诊断确认下肢静脉血栓者,神志不清不能沟通者;剔除标准:中途退出试验者,不能全程配合试验者,所有受试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该试验计划及开展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已获得德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79例,其中股骨转子下骨折23例,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股骨头骨折1例。对相同骨折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1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为传统口头宣教指导踝泵运动锻炼预防血栓组,试验组为应用我院研发的踝泵运动训练仪进行踝泵运动锻炼预防血栓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所有患者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每日常规使用依诺肝素4 000 IU皮下注射[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1.3 踝泵运动训练仪 踝泵运动训练仪由腿部护板、脚部蹬板和检测控制器三部分组成,腿部护板一端和脚部蹬板一端通过铰轴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该腿部护板和脚部蹬板构成锐角α;检测控制器主要由角度感应器、比较电路、显示电路和/或语音提示电路组成,角度感应器安装在腿部护板和脚部蹬板的铰接处,用于检测脚部蹬板偏转角度的模拟信号;比较电路内预存有基准数字信号的同时,还用于采集角度感应器的模拟信号,再将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实时数字信号,将基准数字信号与实时数字信号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显示电路和/或语音提示电路发送控制信号(见图1~2)。

1.2 研究方法

1.2.1 踝泵运动训练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康复锻炼方式进行踝泵运动,即护士制定术后康复锻炼计划,并且在患者床边给予详细解说、示范指导踝泵运动锻炼。试验组使用我院研发的踝泵运动训练仪进行踝泵运动锻炼。踝泵运动训练仪使用方法为:根据患者情况,将患肢放于踝泵训练仪上,调整好位置,设置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指导患者跖屈到最大角度后点击确认键设定为患者跖屈角度,患者背屈到最大角度点击确认键设定为患者背屈角度。点击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当患者运动到设定角度时,踝泵运动训练仪会主动播报患者“跖屈成功”或“背屈成功”,患者继续完成下一动作。踝泵运动训练仪有存储功能,患者训练完毕可调取关节屈伸角度及时长数据(见图3)。两组患者的踝泵运动角度分为两种模式,即舒适角度模式(自觉舒适角度,即踝泵训练时每一个动作不觉费力为准:踝关节跖屈约30°,背屈约20°,跖屈10 s后再背屈10 s为一循环)和最大角度模式(即踝泵训练时每一个动作尽最大力量为准:踝关节跖屈约40°~50°,背屈20°~30°,跖屈10 s后再背屈10s为一循环),模式的选择是患者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及依从性来决定的。

图1 踝泵运动训练仪专利设计图

图2 踝泵运动训练仪实物图

图3 踝泵运动训练仪操作界面及设置图

1.2.2 检测设备及方法 (1)仪器设备:用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2)检测人员:全程由同一超声科医师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由于术后血栓高发于术后1~3 d[6],因此常规于术后第3天及患者出院前1天做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

1.3 数据收集及评价指标 由同一名研究者记录受试者数据,包括每位患者踝泵运动时长、角度及彩超检查结果,所有试验数据双人核对无误后录入资料库。在患者踝泵运动时长及角度数据收集上,对照组采用床旁角度仪测量和询问患者及家属运动时长;试验组患者则是直接调取踝泵运动训练仪上储存的个人数据资料。评价指标:两组患者的踝泵运动时长、角度以及彩超检查下确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

2 结 果

试验组在踝泵运动时长及踝关节屈伸角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9.8%),试验组1例(2.6%),血栓发生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踝泵运动时长、角度及血栓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老年人协调性差,跌倒后容易导致髋部骨折,受伤后长期的卧床、制动导致血液瘀滞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臧加成等[7]报道DVT在骨折患者中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髋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高达12.33%,而DVT的严重并发症往往是肺栓塞等致死致残性疾病,因此如何有效预防DVT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各种预防方法和措施应运而生[8-9]。《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指出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DVT的预防。踝泵运动正是通过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股四头肌、胫前后肌、踇趾长伸肌、趾长伸肌、比目鱼肌、腓肠肌、踇趾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短肌等肌肉,通过肌肉活动挤压血液回流,加速静脉血液的流动速度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目的,踝泵运动简单、易学,是老年患者最早、最容易理解和执行的措施,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因为医护人员宣教的不一致及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的差异,很难做到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和量化管理,同时护士在宣教督导时间上也不尽完善,导致患者踝泵运动时间的长短不一,上述缺陷可能影响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研发了踝泵运动训练仪,其具有如下特点:由于有仪器语音的督导,将患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的锻炼,时长的设定及语音的提示,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在训练仪上可以根据患者踝关节屈伸角度的不同,设置个性化的角度,规范了患者的锻炼角度,达到让患者的踝泵运动时间量化、动作标准化的目的;触摸屏一键式操作简单易行,方便使用,在指导时间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数据的储存功能为医护人员的临床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发现使用踝泵运动训练仪的试验组在运动时长及角度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了踝泵运动训练仪在临床中起到了踝泵运动时间量化、运动动作标准化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此前本研究团队在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中发现,10 min时长及最大化角度的踝泵运动对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最佳,加速的血流速度更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10]。在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血栓的综合预防措施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骨科大手术DVT发生率已经由以往的40%以上大幅下降为目前的1.8%~2.9%[3],在低发生率的基础上,虽然试验组血栓发生率的绝对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在统计学上仍然可能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

综上所述,踝泵运动训练仪在髋部骨折的血栓预防中,具有操作简单、锻炼数据可回溯、减少护士工作量、增加患者依从性等特点,能起到将踝泵运动的时间量化、动作标准化的作用,以达到更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血栓下肢静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