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26董志群

关键词:护患内科消化

董志群

(滦平县中医院功能科,河北 承德 068250)

优质护理管理办法对于消化内科患者疾病治疗与身体恢复都有积极影响,对患者身心健康能产生较好的促进效果[1]。基于此,本文就优质护理方法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用于判断实际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134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患者中男性人数为77例,女性人数为57例。年龄在25~76岁,平均(52.14±0.74)岁,两组患者基本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为:(1)生命体征监测;(2)健康宣教;(3)饮食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医护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概念知识的学习,采取更加细致专业的方式,实现人文关怀。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更加高效、专业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面对突发状况从容应对。

(2)护理期间为保障护理质量,要在护理方式选择和调整上,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避免出现护患关系紧张情况。以和谐沟通方式,提高护理满意度。

(3)部分患者在入院期间除了消化系统疾病可能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肝肾疾病等,医护人员要在日常饮食指导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饮食干预,补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质。

(4)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告知患者不同药物的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评分,具体为:病房管理、病症护理和护患关系。

(2)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各项护理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中,总满意人数为66例,满意度为98.51%,对照组患者中,总满意人数为53例,总满意度为79.10%,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护理评分对照表(±s,分)

表1 护理评分对照表(±s,分)

观察组 对照组 P例数(n) 67 67 -病房管理 95.62±1.27 79.65±1.02 <0.05病症护理 96.47±0.25 77.02±0.16 <0.05护患关系 96.85±1.05 73.62±1.15 <0.05

3 讨 论

消化内科患者的病症类型较为多样,并且每种疾病都属于常见病,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期间,主要表现为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受到病症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2]。而且,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可能出现药物发放错误、交接班不当、查房不及时、常规护理不到位等工作失误。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影响病房患者的常规治疗和有效护理。

对此,借助优质护理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有效性。以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有关技能和知识培训的方法,可以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综合护理能力。特别是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护理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优质护理管理方法能逐步改善护理的便捷性、强化护理时效性。根据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优质护理干预方法下,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房管理、病症护理等方面的评分都有明显提高,同时,护患关系得以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极大提升。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消化内科护理人员仍要以优质护理模式规范自身的行为,不断增强日常护理手段、方法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突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最终实现临床护理效益提升的综合性目标,为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护患内科消化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