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020-08-25王婧

河南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王婧

摘 要:为准确衡量河南省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囊括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和线性加权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区域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发现,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城市集聚现象,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南省其他区域;郑州市发展水平及协调度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市;平顶山、漯河等地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协调度在全省排名中较落后于综合发展水平排名;漯河、南阳、濮阳、驻马店、信阳等地综合发展处于低水平,使得协调度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前。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均方差;区域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0-0061-05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various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this paper built a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 that includes 6 first-level indicators and 24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used the mean square error method and linear weighting method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level of 18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esented a phenomen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among cities in the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areas of Henan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ordination of Zhengzhou City were far ahead of other cities in the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f Pingdingshan, Luohe and other places lagged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aspects seriously, resulting i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lagging behi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ranking in the provincial rank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Luohe, Nanyang, Puyang, Zhumadian, Xinyang and other places was at a low level, making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province.

Keyword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mean square error;degree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子地区基于自身优势与其他子地区相互协作互补,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协同发展。这一发展理念不仅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备受学者关注,而且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是國内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其间,我国区域发展理念先后经历均衡发展理念、非均衡发展理念、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四大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国以均衡发展理念为指导,导致经济发展效率不佳,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为此,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非均衡发展理念为指导,力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然而该理念在带来经济效率提升的同时,导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公平性欠佳,引发种种不和谐现象。因此,我国再次对发展理念做出进一步调整,经过一系列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此后,我国开始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一连贯战略布局,直至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被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重要要求,同时将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十九大报告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经济发展也出现阶段性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任务和目标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这点来看,研究新矛盾下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河南省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发展战略布局和社会和谐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河南省现存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如何将协调发展战略贯彻于河南省经济发展,如何协调好省内与省际之间、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互动发展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文献回顾

1.1 国外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主要进行区域经济差异、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及区域协调发展评价发面的研究[1-2]。区域经济差异发面,人们通过相关经济指标分析或构建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发现,移民政策对美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较高的人口迁入率会缓解区域收入差距,缩小地区差距政策效果不够明显,对贫困地区补贴和转移支付不利于本地经济发展,而人力资本丰裕度、企业的创新速度、集聚经济会扩大区域发展差距。评价模型研究方面,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大多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这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2 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主要依据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不断优化,基于不同视角,对区域协调发展集中进行四方面的研究。

一是进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机理。学者一致认为协调发展是相关区域之间的互通开放、相互关联,区域间共同持续发展,个体之间差异逐步缩小。而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究竟是属于内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是区际之间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目前仍处于争议中。

二是进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研究。在此方面,部分学者基于对国家或地区区域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直接比较研究而得出各区域发展的差异化,从中探索产生差异化的原因,进而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或建议[3],部分学者则由对策研究向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转变。

三是进行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学者在该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自然条件及区位、政策扶持、资源禀赋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影响,产业转移能够减小区域间的差距,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而城乡分治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结构的改变,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是进行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学者主要通过三种方法设置和筛选指标,即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和指标评价法[4],并建立综合性指标体系。随着区域发展内涵与定义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指标选取也变得更为完善,一般由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模块构成[5]。研究方法方面,部分学者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部分学者采用熵权法进行分析,部分学者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并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果。有学者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层次性构建,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试图反映区域发展的主要方面。有学者选取经济、城乡、社会、环境与协调能力五因素对区域协调水平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也有学者依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将区域协调水平评价体系构建限定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三大方面;还有学者通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与发展现状,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环境三因素的区域协调水平评价体系。现有文献对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研究起到推进作用,但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化,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2.1 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之后,在权重确定阶段采用均方差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结合各指标的标准化分值和所求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方法等对河南省18个地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和研究。

2.2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展,当前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一定方法,对我国区域综合发展及协调水平进行评估。本文参照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对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明确定义,并借鉴现有文献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数据可得性,选取对区域协调发展各个方面代表性较好的指标,建立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科教水平、环境、资源六大系统的指标体系(见表1),为我国在逐步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为了计算河南省各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考虑到数据可获取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对2018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所选取的样本数据主要源于《2019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环境统计年报》等,对于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获取。鉴于数据的量纲、数量级以及属性各有不同,对各指标本身具体的量化数据无法直接进行运算,应先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 实证分析

3.1 标准化指标值

由于指標之间数据属性不同,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各个三级指标无法进行直接运算,故对各个三级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指标数据的原始属性,这里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各三级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表1可知,24个指标中存在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由于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不同,现根据式(1)、式(2)对以上两类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Xij=Xij-XminXmax-Xmin]                                   (1)

[Xij=Xmax-XijXmax-Xmin]                                   (2)

对于指标体系中的正向指标,如人均GDP等,采用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指标体系中的负向指标,如单位GDP废水排放量等,采用式(2)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表示某个指标的原值。

通过以上计算使得每个三级指标的取值均在[0,1]区间内,其中每个指标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以此保证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的得分分布也属于此区间。

3.2 确定指标权重

学者们对各指标赋权多采用德尔菲法、AHP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均方差方法等。由于德尔菲法和AHP法在赋权时带有主观色彩,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赋权不适合采用指标数量过多的指标体系,笔者通过Spass19.0软件对本文指标体系中的原始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时发现检验结果并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故本文采用均差法对各项指标赋权。指标的权重采用式(3)进行计算:

[ωj=Sjk=1nSk]                                  (3)

式中,[n]为某二级指标的指标数量,[Sj]为该二级指标中第项指标的标准差。

3.3 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通过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计算出各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分值及权重后,依据二者可计算某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此处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公式计算各二级指标的综合发展水平,具体公式为:

[yi=j=1nωjxj]                              (4)

其中,[j=1nωj]=1。

3.4 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确定各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分值和权重以及二级指标的综合发展水平后,本文采用六个二级指标总得分的算术平均作为该地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具体公式为:

[Y=16j=16yi]                                (5)

式中,[Y]便是河南省18个地市中各地市的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3.5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用[y1]表示河南省各地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发展水平,[y2]表示河南省各地市在基礎设施方面的发展水平,[y3]表示河南省各地市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发展水平,[y4]表示河南省各地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水平,[y5]表示河南省各地市在环境方面的发展水平,[y6]表示河南省各地市在资源方面的发展水平。为计算([y1],[y2],[y3],[y4],[y5],[y6])之间的差异且消除绝对数值水平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公式[V=S/Y]来计算变异系数,以此衡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程度(这里[V=S/Y]表示河南省某地市六个二级指标得分的标准差)。最后用[H=1-V]表示区域发展的协调度。

3.6 实证分析结果

通过上述步骤,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18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协调度,具体得分及排名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区域发展的协调度H及其排名来看,在全省18个地市中,郑州市的协调度最高,为0.925 5。其后是许昌、开封、洛阳,其协调度均超过在0.9,濮阳、南阳、驻马店、漯河、信阳紧跟其后且相差不明显,其他地市则有明显的差距。

通过对以上六方面综合得分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城市集聚现象,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南省其他区域。协调度排名前九位的城市中,坐落于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就达六个之多,河南省其他区域的城市在协调度排名后九位居多。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社会进步程度较低。二是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一如既往在全省各市之间一城独大,经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科教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当前还需要对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模式进一步改善。三是周口、平顶山、漯河等地协调度在全省18地市中排名较落后于综合发展水平排名,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这些城市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四是许昌、漯河、南阳、濮阳、驻马店、信阳等地各指标水平在全省18地市中排名比较靠后,然而协调度在全省18地市中排名比较靠前,这一现象是由于综合发展处于低水平而相对协调造成的。

4 对策建议

4.1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现状刺激社会各成员经济工作的转变,催生经济增长新动力。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必行之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虽然没有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带给经济发展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身处中部战略地区的河南省,要在此期间顶住压力、稳定经济发展、不掉队,坚持全面提升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制造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上。另外,要坚持探索和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智慧产业、会展经济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为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良好的局面。

4.2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要扎实推进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坚持落实百县通村入组工程,提高省内交通便利度,打造全省城市之间网状式交通干线,提高省内通达水平,增强区域间商业和文化交流;二是要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建设,提高项目资金投入,统筹配置相关资源,积极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养老服务,创建综合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高居民生活幸福度。三是要落实“放管服”精神,建立和完善权责清晰、便民利民、衔接到位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拓展公共服务内涵,满足市民意愿和需求,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加大力度整合不同系统的公共服务资源,做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

4.3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

河南省域内欠发达地区普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缺少动力,部分欠发达地区地势偏远交通不便,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对于此种地区,需要建立长期普惠的扶持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上多做倾斜。对欠发达地区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科教投资、建立健全扶持政策,探索多元化扶持模式,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合作,建立区域联动机制,促进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此外,郑州是全省各市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其枢纽经济优势,加强各市之间交流,形成区域联动机制;要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和合作深度,引领全省其他地市共同发展。

4.4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带动区域联动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或地区提高竞争力的主力战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是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以科技更新和升级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率,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新形态形成。二是要创新发展方式。在行业发展中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要素分配,构建要素流动新关系,促进市场主体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要大力投入创新建设。继续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高创新政策优惠,吸引各组织机构参加建设创新平台基地,鼓励大众创业,支持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激发创新活力。

4.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对各产业进行择优发展,而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三废排放量的产业要尽早淘汰或更新升级,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构建生态产业链,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此外,在經济生产过程中要改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低耗产业技术设施投入,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质量。与此同时,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省内河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省内煤化工产业环境污染,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对污染行为进行规范化环评、监测和治理;加强跨区域排污和碳排放管理,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参考文献:

[1]Okabe T,Kam T.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is- parities: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7(6):26-39.

[2]Hassine N B.Economic inequality in the Arab region[J].World Development,2015(66):532-556.

[3]王继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3):41-49.

[4]邓宏兵,曹媛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绩效测度[J].企业活力,2019(1):25-32.

[5]李晋,曹云源,孙长青.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2018(1):25-32.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