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汇发展:拓上游布新局

2020-08-25郁李

农经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汇人造肉杜邦

郁李

5月17日,双汇发展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认购人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319亿股新A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亿元,用于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生猪养殖产能建设等项目。此前4月底,双汇推出了首款人造肉产品“素肉火腿肠”,并在5月7日,以7.3亿大手笔收购控股股东六家公司,正式布局人造肉市场。

双汇发展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肉制品行业全产业链龙头,品牌价值连续多年居中国肉类行业第一位。双汇发展目前已形成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商业外贸等完善的产业链。2019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603.1亿,归母净利润54.38亿。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猪肉价格及生猪养殖成本上涨、生猪养殖技术门槛提高,行业亦加速整合,上游压力加大。双汇发展紧抓市场机遇,在养殖业、人造肉领域的大手笔投资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拓展上游养殖业

肉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畜禽养殖、中下游屠宰加工,以及肉制品深加工等环节。从业务结构看,双汇发展的主营业务集中在行业中游,屠宰业及肉制品加工业的营收规模比重超过了90%。

今年4月28日,双汇发展发布了一季度业绩报告,并同时发布了拟对外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及肉鸡产业化项目并设立子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为完善猪肉产业链、扩大禽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双汇发展拟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建设生猪养殖及肉鸡产业化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人民币27.15亿元。其中,生猪养殖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约为人民币9.8亿元,预计年出栏生猪50万头;肉鸡产业化项目投资约人民币17.35亿元,预计年出栏和屠宰肉鸡1亿只。为确保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双汇发展还计划依法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阜新双汇牧业有限公司、阜新双汇禽业有限公司(待核准),两家企业注册资本均为人民币2亿元。

据了解,双汇发展的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集饲料生产、种鸡养殖、雏鸡孵化、商品鸡养殖和屠宰加工为一体,总投资为45.16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为33.3亿元。双汇发展还加入了扩大生猪养殖的产能、升级屠宰技术设备等项目,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总投资12.57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9.9亿元;其余1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术改造项目是对双汇下属河南省漯河屠宰厂原有屠宰产能、调理制品产能等整体升级改造,改造方向是由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项目达产后生猪屠宰产能约150万头/年;调理制品产能约4.53万吨/年,改造内容具体包含13项技术。项目达产后不仅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产能动态调整能力,缩减人工投入、促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提升,同时也将提高生产安全性及环保性。肉制品加工技改项目也是对部分肉制品生产车间的整体升级改造,达产后年产肉制品约6万吨。虽产量变化较小,但产品结构将有效优化,品类大幅减少,中高档产品、特优级产品占比提升,进一步改善毛利率,也能更好地落实双汇“主推高端产品、减少数量、提升质量、聚焦推广”的产品策略。

在5月17日披露的70亿元的募资额中,双汇发展还计划投入高达7.5亿元用于在河南省漯河市建设新的中国双汇总部项目,试图打造成集经营管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四位一体”的5A级总部办公基地。

当前,虽然双汇发展的畜禽养殖业务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与屠宰和肉制品主业对生猪、鸡肉类原材料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其长期发展需要。此次定增项目中的肉鸡产业化产能项目包含的河南西华及辽宁彰武两个项目,达产后分别形成种鸡存栏120万套,均能提供1亿羽肉鸡产能,主要满足公司自身原料需求为主,有利于提升鸡肉类原材料自给率,提升肉类产品的多元化及结构升级。生猪养殖项目以辽宁阜新子公司为实施主体,达产后形成产能为曾祖代种猪存栏1000头,祖代种猪存栏2000头,父母代种猪存栏2万头,年种猪、生猪出栏合计约50万头,目前双汇年出栏种猪生猪仅30余万头,占屠宰量比重不足3%。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生猪养殖技术门槛提高,行业亦加速整合,上游压力加大。此次生猪养殖项目将保障安全、可靠、稳定的生猪原料供应,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业内分析认为,在经历非洲猪瘟疫情之后,我国养殖业和屠宰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猪肉和鸡肉产业加速整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而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全国大大小小的屠宰场不断关停,另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屠宰行业面临更多来自上游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养殖业有利于双汇实现从上游养殖到下游屠宰加工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加强前端成本控制的话语权,更好地控制原料成本,提高经营稳定性。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有利于双汇巩固龙头地位,提升竞争力、盈利能力及品牌影响力。可以看出,双汇发展在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扬长补短,实现屠宰与肉制品的双轨驱动,养殖则协助主业快速发展。

入局人造肉市场

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的双重影响,双汇发展不仅大手笔布局上游养殖业,在肉类食品市场的新兴人造肉领域也不甘落后。

人造肉主要原材料为大豆蛋白,作为动物肉的一种替代性选择,人造肉产品由于不含胆固醇,在健康性上具有一定優势,成为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蜂拥入局。近年来,人造肉备受资本热捧,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约为310亿人民币,预计将每年以6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440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多方入局,早在2019年9月,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仿制老上海鲜肉月饼,以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为原料推出了一款“人造肉月饼”。2020年以来,百草味、肯德基、拉面说、喜茶、金锣等先后推出了植物素肉产品。

4月底,天猫双汇食品旗舰店上线了一款植物素肉产品,与“吃豆人”IP联名,售价为99.9元,产品页面显示月销量170件。此次推出新品“素肉火腿肠”,双汇食品却显得极为“谨慎”,不仅没有提前宣传,新品上市以来,也未见过多推广。这一款蛋白素肉可以说是双汇发展涉足“人造肉”的第一步,双汇表示“素食界”将作为双汇品牌未来的全新品类,迎合当下对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等健康需求。

5月7日,双汇发展发布公告称,拟以7.3亿元价格收购控股股东罗特克斯公司手中的六家公司股权,正式布局人造肉市场。

公告显示,双汇发展将收购罗特克斯所持有的上海双汇大昌有限公司、漯河双汇意科生物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科公司”)、杜邦双汇漯河蛋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杜邦蛋白”)、杜邦双汇漯河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杜邦食品”)、芜湖双汇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史蜜斯菲尔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史蜜斯”)六家公司股权,而罗特克斯以持有73.41%股权为双汇发展控股股东。六家公司评估值分别为7.86亿元、2262.5万元、4813.02万元、1.19亿元、8.73亿元、1.02亿元。总体上看,六家公司净资产账面值合计9.27亿,以收购份额计算的净资产账面值合计也只有3.13亿,全年净利润不足9000万。而经过双方协商,双汇发展支付对价总金额7.3亿,溢价133.23%。据悉,经双方协商,双汇发展拟以1.97亿元收购上海双汇26.04%股权、以1108.63萬元收购意科公司49%股权、以1802.93万元收购杜邦蛋白40%股权、以5438.83万元收购杜邦食品48%的股权、以4.28亿元收购芜湖进出口49%股权、以2207.27万元收购上海史蜜斯25%股权,合计约7.3亿元。

双汇发展表示,本次收购有利于实现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和投资股权的集中管理。而此次收购完成后,上海双汇、意科公司、芜湖进出口、上海史蜜斯将成为双汇发展的全资子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将成为双汇发展的参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六家公司中,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均专注植物蛋白领域。杜邦蛋白经营范围为豆制品、其他豆制品(包括液体浓缩大豆蛋白)的生产、销售,主营业务为液体浓缩大豆蛋白的生产、销售。杜邦食品经营范围为豆制品、其他豆制品(包括植物蛋白、豆类蛋白、分离蛋白、浓缩蛋白、植物水解蛋白、大豆蛋白聚合物及其副产品)的生产、销售。结合此前双汇联手阿里,参与人造肉概念相关活动等,业内专家猜测,双汇公司已经开始储备有关于植物蛋白食品的技术研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此次双汇发展大面积收购,主要是为布局人造肉这一市场领域做准备。

猜你喜欢

双汇人造肉杜邦
基于杜邦分析的某快递盈利能力提升研究
MEAT 2.0
人造肉也有高盐高油风险
降价促销调整结构 双汇开启战略转型
“人造肉”或将被端上餐桌
安静